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任。那么 ,如何让学生由“害怕”作文到喜欢作文呢 ?一、降低要求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也就是说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练笔而不是创作。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降低作文要求 ,让学生怎样想的怎样说的 ,就怎样写 ,并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童年写童言。从一年级的说话写话到二年级的写段 ,再到三、四、五年级的独立题作文 ,都需坚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  相似文献   

2.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新课标指出,小学三年级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但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的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起步作文,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我们应该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昵?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将写作分为两个部分:小学一至二年级为“写话”,三至六年级为“习作”。鉴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作文中常出现问题,所以对指导三年级习作,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从三年级起开始接触习作例文、学写作文。在三年级作文指导中,运用电教媒体有如下几点长处: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一个人的良好而有益的兴趣,是鼓舞和推动他学习的一种力量。小学生学写作文也不例外。一旦他们有了写作兴趣,就会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写作中找到许多乐趣。小学生作文兴趣从哪里来?当然要靠懂得小学生心理的教师来激发,来引导。一般说来,小学三年级的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四、课程改革中的作文教学(一)转变观念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不同学段对作文有不同称谓。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这样提,有意降低难度,使教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使学生打消畏难情绪,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碍。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因此,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使用江西省《小学作文》实验教材进行作文实验教学,在实验的过程中,我运用临川市教研室黄爱京老师提出的“小学语文”‘三习’(趣中习字,乐中习读,玩中习作)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在,我班的作文平均分在全年级已是名列前茅。下面谈谈我是怎样进行“玩中习作”的。根据小学生活泼好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形词句篇、听说读写诸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笔,是习作,它不同于写作,更不同于创作。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给观察方法,举一反三;二是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三是教给修改方法,培养习惯;四是重视讲评艺术,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8.
模仿借鉴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途经,从仿到创也是作文教学的规律。因此,仿写训练在作文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学三、四年级作文训练一般也应以仿写训练为主。“仿”与“创”的关系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不是文学创作,只要能文从字顺就行了。要防止当前存在的作文文学化的倾向。既是练习作文,从仿开始就是无可非议的。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的提法从三年级开始有所变化,由“写话”改为“习作”,可见,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说话、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过渡”就是承上启下。如何顺利完成这个过渡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和良好写作习惯的重要阶段.从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整个教材编排来看,确实把作文教学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除了每个单元安排的8篇习作以外,还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安排了形式多样、体裁丰富的小练笔,这些小练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和范围,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切实有效的写作途径.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参中指出: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为此,我想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以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为例,谈谈对三年级作文指导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统而言之,就是“不会写”、“没啥写”。如何解决“不会写”和“没啥写”的问题。我认为:第一要抓好基础教学,就是以教材的习作例文为主要途径,教给学生一般的、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二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能帮助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契机,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采取材料,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作文教学的契机,归纳起来可分三个方面。其一,钻研教材,发现契机,加以生发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教  相似文献   

12.
一、课题名称简释 “中小学生”,是课题研究的对象,包括高中、初中、小学,小学主要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 “作文”指的是学科内容,是中小学语文学科的一个侧面,听说读写中的“写”,不是仅仅指学生的一篇篇具体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李娜 《课外生活》2008,(11):20-21
<正>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而三年级的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的创作,而是一种书面的表达练习,只要求我们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就行了。  相似文献   

14.
案例背景: 在批改作文“最难忘的寒假生活”时,看到一篇写跟爷爷吃麻辣烫的文章,有滋有味。作文评讲课上。我特地挑出这篇佳作推荐给同学们——出人意料的是A同学嗤之以鼻:“这篇作文是抄的!”同学说:“我昨天在《新概念作文》中看到一篇作文和他写的一模一样。”我顿时无语。究竟是谁剥夺了他们说真话的自由?为此我选择本校五、六年级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找到了“假”习作原因:小学生习惯于或乐于写“假”习作,这与教师在实际作文教学、习作评价时有意无意“立意深刻、内容健康、材料典型、语言优美”等列为小学生习作的要求,更有甚者鼓励学生假借他人作品。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柴向阳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文”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小学三年级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起步阶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总是遇到以下障碍:缺乏兴趣,动力不足;缺乏条理,“杂乱无章”;缺乏重点,中心不明。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研究。通过长期实践,笔者发现借助“作文地图”,可以画促写,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借图明思,理清习作思路;“点染中心”,突出习作重点,从而大大减小了三年级学生的习作难度。  相似文献   

17.
徐石军 《教师》2010,(31):80-81
心得一: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之我见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在于练笔.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活,中高年级习作,我以为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偏高,形式单调,既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将小学生作文改为“习作”,降低了难度,明确了目标,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切中时弊的建议,这是我们进行习作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人教版小语教材中三年级习作教材的编排特点,并就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改革提点建议。三年级习作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们编写习作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准确体现“课标”规定…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三年级的习作训练是学生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环节。往往孩子还没上到三年级,家长就开始忧心忡忡,觉得三年级是一个坎儿,孩子在小学阶段语文成绩是否优秀就在于三年级作文起步是否很快上路。这也人为地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压力,给作文教学蒙上了更为神秘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小学三年级学生才开始"正规"的命题作文,虽然一二年级已进行了大量的作文基础训练——看图写话(或口语交际),但从命题作文的形式上来讲,三年级的确属于作文起始阶段。四年级也仅仅只是初步掌握了作文的一些基本形式。因此,三、四年级习作课指导是否有效,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此谈一些不成熟的建议,诚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