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关联—顺应模式是在关联理论和话语顺应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语用模式。该模式强调了语言认知关联功能,并使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具体化,让关联理论解释的充分性和顺应理论描述的充分性得到了高度契合,有利于对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会话含义进行更好的语用阐释。  相似文献   

2.
英语附加疑问句在使用中会产生丰富的语用含义。对附加疑问句的语用分析以往多基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基础上。Verschueren根据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观点提出了顺应理论,指出话语的产生是一个对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进行顺应(adaptation)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以往句法静态研究的传统,从动态角度分析句式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规律。根据Verschueren顺应理论,指出英语附加疑问句在使用过程中遵循了可变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的原则,并根据语境关系顺应理论分别阐释了在具体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中附加疑问句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刘璐 《英语广场》2023,(7):101-104
顺应论强调特定语境中的话语生成与理解。话语生成过程涉及社会认知、文化心理等多维度顺应,这为阐释翻译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认知过程,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选择顺应译入语语境以及译文读者认知心理的语码过程。在顺应理论视域下,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解析翻译动态选择,培养学生的顺应译文语境文化意识,对学生产出有效译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文化、心理及认知等因素深刻影响小说人物的语言选择。运用Verschueren(1999)的顺应论,可从综观角度构建基于语言选择与顺应的小说人物对话分析框架,从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心理世界三大维度探析美国华裔小说《梦娜在希望之乡》人物语言的动态语境顺应过程。通过话语生成和解码语境动态顺应探究主人公如何在多民族文化冲突中重塑跨文化华裔身份。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主张用关联原则来解释人类的交际活动。关联理论把语境看作是变项,把交际活动看作是利用语境假设来研究话语内容的学科。这里的语境假设可以理解为产生于人们的认知语境,即人们对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支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的认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们常利用认知语境中的内容来对话语进行理解和推导,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6.
语篇衔接的顺应性解释——元语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衔接是一种语义关系,它以语法衔接、词汇衔接以及逻辑语义衔接形式出现在语篇中。根据语言顺应理论,衔接手段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用来指示一个话语或语篇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衔接手段的选择是顺应语境中的社会、文化、心理、认知等各种因素的结果。不同语境因素的存在,使语言交际者做出的顺应程度不同,衔接手段的选择就不一样,这是由语言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所调控的。语言顺应理论从元语用的角度解释了衔接现象的产生及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7.
韩旭 《甘肃教育》2004,(12):29-30
维索尔伦在其《语用学新解》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动态语境观。他在广泛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顺应论的角度全面探讨了语境的本质属性。他在顺应理论中指出,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维索尔伦将语境划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其中交际语境包括:(1)说话人和听话人;(2)心理世界,它由说话人和听话入的个性、情感、  相似文献   

8.
明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明喻的使用过程是言语交流者顺应语境和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而言语交际者的语境假设和对话语的选择对明喻的使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运用关联—顺应理论对言语交际中明喻使用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明喻理解和运用的认知方法,能够更好地进行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语用研究者所提出的关联—顺应模式,在这一框架下对幽默话语交际进行探讨,认为幽默话语交际过程就是说话人寻求关联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说话人在话语交际过程中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本研究有助于更有效地理解和使用这一语言现象,进而提高人们的幽默话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话语意义的理解依赖于语境。关联理论认为交际中的语境是动态的,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在于交际者在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语境对意义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它能帮助消除歧义、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修辞意义以及具有文化含义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Flash动画片《愚公移山》以一个传统寓言故事为创作蓝本,主要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和公益宣传教育,因此内容要求通俗易懂。在现代动画语境下,如何对传统故事进行改编,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试图为古人的智慧结晶寻找到新的发展创意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顺应论角度分析杨宪益《边城》英译本,指出杨宪益《边城》英译本是译者动态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的产物,进一步证实了顺应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维索尔1999年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的顺应理论,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翻译研究中。本文选用了《瓦尔登湖》的三个译本,运用维索尔的语境顺应理论,从翻译即要顺应语言语境,也要顺应交际语境进行分析,强调翻译过程中要做到各方面的顺应,以求有高质量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语用文化如何在动态的翻译过程中顺应语境融合下的语言结构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认为只有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翻译中出现文化信息传递障碍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5.
顺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交际者在某种程度意识下根据语境而做出语言选择的动态顺应过程。该理论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翻译中译文的选择也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作者以顺应理论为基础,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两个层面探讨翻译中的顺应问题。  相似文献   

16.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一种综观的思想。委婉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也是英语重要的研究范围之一。到目前为止,对于委婉语的研究多数停留在语义学的角度。鉴于此,在介绍顺应论主要内容的同时应用这一理论对委婉语现象在交际语境中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推动英语委婉语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口语语篇是动态的交流生成过程,而顺应理论中的语境顺应也体现了动态性的特征。文章把口语语篇和语境关系顺应结合起来,从语言使用者、心智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四个角度进行探讨。文章认为,语境关系顺应同样存在于口语语篇中,将从语境的动态性出发阐述口语语篇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8.
词块是语法、语义、语用及语境的统一体。在词块信息输入过程中,二语学习者既要习得词块的语义信息,也要深化语法机制的分析,更要顺应语境要求,提高词块提取的效率。因此引入语境动态顺应的概念,可以加强二语习得者的结构分析意识,拓展单一词块的生成空间,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切实提高词块应用的流畅性和地道性。  相似文献   

19.
试论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语境顺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从交际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入手,通过分析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策略,可以揭示作为言语交际者的王熙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达到交际目的而对语境因素做出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为“王熙凤”的话语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对经典文本的每一次改编,就是一次崭新的诠释。尤其是对古代经典的改编,无论是于再度创造者还是于接受者都是一次挑战。对经典的改编是皈依还是颠覆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内核是不能改变的,她的文化价值、美学精神和哲学意义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别和任何种族共同追求的目标。经典文本改编的母体只有一个,然而,改编的子体是因历史、时代、人群的不同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