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文里,我们常常看到“沧海桑田”,可什么是“沧海桑田”呢?现在我就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年之后,认真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一节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头脑中应该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一个个生字?还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毋庸置疑,后者应该是我们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语文教学教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有一种误区长期存在: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在课堂上教师应借课文这个载体,把课文作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到底什么是非主流,非主流就一定要和所谓的主流格格不入吗?其实不然,非主流也可以是对主流的补充、诠释、延伸。非主流的课文又是什么,是对我们所学的课文的颠覆或否定吗?当然也不是,它应该是对我们所学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诠释,它应该充满个性与大胆的想象。读完下面这两篇文章,或许你会恍然大悟:原来语文书上的课文还可以这样读!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什么》是六年制第十一册中的一篇二类课文,作者通过智慧姑娘让三个牧童用劳动实践弄清了幸福含义这一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要从辛勤的劳动中得到,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就是幸福”这一深刻的道理。我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分三步进行教学。一、争辩。教学时,我先根据课题,出示了下列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①如今,我们的生活幸福吗?试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②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富裕了,吃得好,穿得好,玩得也好,这就是真正的幸福。”你认为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③你对幸福是如何理解的?对这些问题,学生一定会争论不休,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起后,我对有关问题不忙于下结论。而是告诉他们课文能给大家一个满意的回答。这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查、读、想、议的方  相似文献   

5.
一、感知感受,明确目标要想明确学生在课文中学到什么, 怎么去学,教师应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感知感受,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和妥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去感知感受。为此,我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二读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三读课文,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四读课文,想想我有什么感受?五读课文,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情智切入点,教与学的方法……例子是说理的依据,认知目标不是例子,而是作者意图阐述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认知目标:认识事物间有必然的联系。通过阅读,领会到作者通过因果、连锁、相承、总分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说…  相似文献   

6.
幽默快餐     
抽象名词老师:汤姆,什么是抽象名词?汤姆:老师,我不知道。老师:什么,你不知道?好,我告诉你,抽象名词就是我们可以想像但不能摸到的事物的名称,你懂了吗?汤姆:哦,我懂了。老师:请举个例子。汤姆:烧红的火钳。手老师:汤姆,这是什么?汤姆:手。老师:对,你认为手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吗?汤姆:我认为不重要,我要是没有手就好了。老师:你为什么这样想?汤姆:要是我没有手,你就不会叫我做作业,我的爸爸妈妈也就不会叫我做家务了。·幽默快餐·词性老师:你们谁知道,“鸡蛋”这个词是什么词性?学生:它既是阴性的,也是阳性的,这要看孵出来的是公鸡还是母鸡…  相似文献   

7.
老师:学了《捞月亮》这篇课文,你们觉得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啊?学生甲:告诉我们小猴子不爱动脑筋,小猴子不好。(老师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学生乙:小猴子捞月亮,小猴子好。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记单词难,学语法难,熟记英语课文更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熟记课文与死记硬背完全是两码事。不会英语的人也会模仿着说上几个单词、几个句子,或者会唱几首英文歌曲,甚至还模仿得惟妙惟肖,但这不是语言学习,也谈不上能熟记课文。 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熟记课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摘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我们的语文学习也如此,预习是学习新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充分地预习课文,才能更好地学好一篇新的课文,从而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本文从激发预习兴趣、关注预习指导、关注预习反馈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年级语文预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天上人间:未来的信息世界什么样儿? 记者:我们在网上的搜索引擎里敲上“胡启恒”三个字,有关您的几十个网 页就出来了。 胡启恒:这就是计算机的长处。我是学自动化的,自动化最早的含义就是把 人从笨重的体力 劳动里解放出来。后来进一步了,把人从智力劳动里解放出来。为了这个,我们做了许多事 情,比如说,让计算机认字,让计算机理解图像,让计算机把一篇文章的摘要给提出来等等 ,这 都是智能化——人的智能的自动化。你一打“胡启恒”,它就把“胡启恒”的资料送给你了 ,你已经很高兴了。但在将来,它的水平会更高。你现在知道有一个“胡启恒”,将来你要 了解什么科技,你指定一个主题,它就可以把跟这主题有关的人给你介绍出来,而且告诉你 这人长处是什么,那人长处是什么。你就可以找到比胡启恒更合适的采访对象。现在因为还 没有,所以你只好来采访我。 记者:信息技术在21世纪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2~6自然段教学 一、整体感知. 1.师:课文告诉我们,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他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2.自读2~6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讲的是什么?读了这一部分,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先自读,然后同桌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相似文献   

12.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是学好语文的引路人,凭借它举一反三。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那就是要巧读课文,从中获得技巧。如何巧读?以下供同学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师:《养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 :主要写养花的乐趣。师 :你说得很对。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主要写养花的乐趣的 ?能从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 :从第1自然段“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看出。生 :从文章最后一节也可以看出。师 :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告诉我们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最后又告诉我们 ,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同学们 ,请你们再读课文 ,看看作者究竟从养花中感受到哪些乐趣呢 ?生 :把花养活是一种乐趣 ;通过养花得到知识是一种乐趣 ;养花锻炼了身体是一种乐趣 ;与别人分享劳动成…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生疑,质疑导读1.板书课题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聂耳》。大家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如下板书:听吹笛子少年聂耳学吹笛子杰出的音乐家 喜欢音乐练吹笛子2.课文是怎样从听吹、学吹、练吹笛子这三方面具体写出少年聂耳喜欢音乐的,这和他长大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有什么关系?我们来学习课文。二、精读品味,体会感情课文第2、3两段具体写了少年聂耳听吹笛子、学吹笛子。教学时,应审时度势,根据学生实际,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精读品味,体会感情。可以这样操作:1.自由朗读…  相似文献   

15.
(课前欣赏多媒体播放的歌曲《神奇的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色,并且还研读了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请大家回忆一下,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九寨沟这个名字的来历。生:我还知道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生: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来到九寨沟就像来到一个童话世界里。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两部分读一读吧。(生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师:游人一进风景区,就像是到了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进去看看?(生齐声: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带着一份美好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学了课文《钱学森》,我们知道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那么,你想知道中国科技界还有哪些科技“之父”吗?让我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17.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18.
正一、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月亮湾"。你们喜欢那里吗?(喜欢)月亮湾是小作者的家乡,小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说这是个美丽的村子。二、新授[第2自然段教学片段]师:月亮湾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走进这个村子,走进课文慢慢游览。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走到村子的前面看看,细细品一品,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景物多看几眼,多读几遍。等会儿,把你的所见所感告诉大家。(生读课文)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景物在哪儿啊?生: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整体回顾,质疑了解内容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生读课题)2.这句话是谁说的?汤姆爸爸在说这句话之前课文写了什么?在说这句话之后,课文又写了什么?(板书:钓鱼、放鱼)3.昨天我们已经学了钓鱼这一部分,重点研究了两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起读一读,从朗读中你感受到汤姆怎样的心情?(板书:惊喜)汤姆惊喜地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可又把它给放了,这一"钓"一"放"真有意思,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