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19世纪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报刊业,肇始于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最先来华办报办刊的外国人是一批基督教传教士。雅片战争之前,少数传教士在南洋及广州等地办了几份中文刊物,这是中国近代报刊的萌芽;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大批传教士涉足报刊业,所办刊物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直接将近代新闻纸这个舶来品移植到中国,对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论传教士报刊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作为传教手段,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二百种中外文报刊,其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传教士报刊是近代中国新式报刊的先驱,开中国近代报业之先河,在中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报刊发表成为岭南近代小说的一种主要传播方式。是一种改变传统文学传播方式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深刻转换。这种历史转换促进了岭南近代小说创作,带来了这一近代以来中国文学重要文体的迅速兴盛。中国近代文学诸文体的变革与兴盛,也与报刊传播有着密切关联。报刊传播与岭南近代小说兴起的密切关系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学的近代变迁。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学术界对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所创中外文期刊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著作和论文。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中国早期传教士报刊的文化意义、发展趋势、对近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目前中国传教士报刊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等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的时代,中国报刊业也就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兴起。报刊业作为一个行业的兴起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突出的一点就是改变了小说作品的传播手段,报刊因此成为了小说传播的主要媒介。同时中国近代小说传媒的变化,对作家、读者和作品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华文报纸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宗教宣传是传教士最早的办报理念。报刊在发展中逐渐以宣传资产阶级言论自由、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观念、主张中国改革封建主义政治体制为特征。传教士的早期办报特征,在某种意义讲也决定了近代华人早期办报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型报刊最初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基督教传教士充当了在华办报的主角,其报刊不仅开中国近代型报刊之先河,而且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主要报刊简介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Monthly Magazinc)基督教士东来之初,活动范围局限于东南亚华侨集中区,其办报活动也就开始于此地。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以华人为读者对象的中  相似文献   

8.
陈凤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2):102-103
19世纪初,一批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进入中国。在他们的传教活动中。创办报刊是一种迅速又广泛的传播方式。在20世纪之前。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创办了近百种报刊。以他们办报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中国报刊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是西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中国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具体阐述了近代来华传教士采取"科学辅教"这一方式的多层次原因,简要介绍了传教士传播西学所采用四大传播途径,即创办报刊、教会学堂、医疗慈善和译介西学,并结合国门洞开这一社会现实,分析了近代传教士传播西学经历的三个时间阶段,从而在文章的最后,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近代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化中,报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报刊业的发展与近代小说理论家群体的形成、各个群体小说观念的主要特色以及小说理论的发展变化等几个方面,来对报刊业的发展与近代小说观念转化之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为了打开侵略中国的大门,于1842年之前在岭南及南洋等地创办了一些中外文期刊。这些报纸不仅传播了基督教,介绍西方的一些科技知识,为殖民者侵略中国作舆论准备;而且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外国人的报刊尤其是来华传教士的教会报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传播活动发展为传播事业后,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华传播的教会报刊作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传播教义和西学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晚清社会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控制或影响。《万国公报》较好地应对了各种社会控制因素,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西方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2007年版)第72页写到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时称:“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笔者查阅了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似文献   

14.
《万国公报》首发于 1868年 ,190 7年底终刊 ,是一份由外国传教士办的教会报刊。在甲午战后和戊戌变法期间鼓吹改革 ,宣传西学。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评论说 ,《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量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万国公报》中刊载了大量论述教育的文章 ,提出了一套新的教育主张 ,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一 )中国旧式教育是以封建礼教和忠君为根本指导思想和教育宗旨 ,《万国公报》对旧式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进行了批判。正如本报主编林乐知所说 :“今日中国之教育 ,其腐败已…  相似文献   

15.
高慧斌 《教育史研究》2009,(3):38-40,4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与科学之间相得益彰。当传教士踏上近代中国的领土,为了更好地传播教义,他们创建学校、担任教师、翻译西书、创办报刊,不经意间从事着科学教育活动。传教士所从事的科学教育,在近代中国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知识观的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确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创办学校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重要辅助手段,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晚清来华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示范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参与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7.
近代报刊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肩负着联系中西文化,沟通社会各阶层的双重任务。知识分子作为近代报刊业的主体,在完成自身社会角色转变的同时,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公众批判意识,营造公共舆论空间,在社会精英与公众之间搭建了思想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凸现,推动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所以,近代报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它不仅仅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而且唤起了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新闻自由理论随传教士报刊传入到中国,带给了晚清知识分子对近代报刊的全新认识,逐渐形成了晚清新闻自由思潮。但晚清的新闻自由属于政治话语下的新闻自由,只是实现晚清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一种手段,和其原理论大相径庭。延续数千年所形成的信息传播体系、封建专制的言禁传统、晚清知识分子们的经世致用,以及传教士报刊介绍该理论时零散、不深刻、附会儒学,这些都是造成西方新闻自由理论发生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新闻自由理论随传教士报刊传入到中国,带给了晚清知识分子对近代报刊的全新认识,逐渐形成了晚清新闻自由思潮.但晚清的新闻自由属于政治话语下的新闻自由,只是实现晚清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一种手段,和其原理论大相径庭.延续数千年所形成的信息传播体系、封建专制的言禁传统、晚清知识分子们的经世致用,以及传教士报刊介绍该理论时零散、不深刻、附会儒学,这些都是造成西方新闻自由理论发生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闽都福州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大规模涌入并开展了出版活动。传教士在福州开展的出版活动,具有非赢利性,前后期差异,世俗性等特点,它促成了中文印刷技术向近代化转型,同时也为福州培养了大批近代出版人才,从而促进了福州出版业的近代化。传教士在福州出版的大量西学图书和近代报刊,促进了"西学东渐";传教士也通过著述对晚清福州的政治、宗教、民俗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考察,开拓了闽都文化"西渐"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