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前言双腿全旋是器械体操中摆动动作类型之一,是鞍马动作的主要形式。实践经睑证明,运动员双腿全旋技术正确与否,决定了其鞍马项目上的发展。日前,对双腿全旋的运动形态,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如:对脚的运动轨迹,一般都认为全旋时  相似文献   

2.
环上双腿全旋(简称全旋)是鞍马最基本的一个动作。鞍马上许多移位、转体、下法等难度动作大都是在全旋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全旋技术,不仅对提高鞍马技术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着全能成绩的好坏。近几年随着体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鞍马上出现了许多新颖独特的单个动作和复杂巧妙的联接,这必然对全旋技术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反之,全旋技术的改进又有助于创造出新的单个与联合动作。全旋技术的变化,概括地讲,就是五十年代“提臀式”的全旋为现代的“伞形”全旋所取代。这种变化已经反映在比  相似文献   

3.
1、引言:近年来,普遍认为有日本式、欧洲式、中国式等类型的双腿全旋。的确,据1973年访问中国的日本体操队报告,中国运动员或是业余少体校的学生们的双腿全旋,显示出非常大的水平运动,这使我们吃惊。鞍马自选动作的组成,可以说到六十年代为止,直体转体动作是盛时期;进入七十年代以后,背向动作及单环上的复合动作就渐占主流。可以认为,中国运动员73年当时所做的双腿全旋,就是与鞍马技术这样的发展动向相适应的全旋技术特点的研究成果和以此为基础在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全旋是当前世界体操中的一个潮流动作。近年来,“托马斯”全旋技术发展很快,变化越来越难,几乎用双腿全旋做的鞍马动作都能用“托马斯”全旋的技术来完成。在国内及最近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不同类型的“托马斯”全旋动作相继出现,但能高标准完成的为数不多。主要原因是训练中忽略了“托马斯”全旋的动作质量,大部分运动员都是在基本上掌握“托马斯”全旋的情况下就急于发展难度,这就  相似文献   

5.
随着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男子鞍马动作同其它项目一样,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象美国运动员托马斯,把过去的双腿全旋发展创新出分腿全旋(托马斯全旋)。使鞍马的全旋动作增加了新内容,增添了新色彩。近年来,许多运动员在鞍马的下法上,不断探索,打破过去的那种“沙金扬”下的老套子,创出了经倒立的新下法,使鞍马动作出现了立体化的新变化,并被国际比赛所认可。从鞍马项目出现经倒立的下法动作,可以想象,经倒立类动作的连接和经倒立  相似文献   

6.
1977年5月在天津举行了全国体操个人比赛,从鞍马比赛情况来看,鞍马技术提高很快,出现了许多难新动作,如环中全旋(横向)直体转体360°至环上全旋,马端全旋“打滚”,马端全旋挺身转体1440°,纵向全旋前移(马焦耳移位),后撑反向平移进、平移出、挺身大移位、单环向后移至马头、单腿全旋等等,除了上述高难新移位动作外,单环倒三把手这个动作,很多人都能完成,反进,反出,直角单环出,各种不同支撑的双腿全旋,已成为很普遍的难度动作。这次全国体操个人比赛,只进行自选动作比赛。自选动作比赛两次,均采用第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我自己在少年时期,学习鞍马基本动作全旋和交叉两个部分的一些训练体会以及教练员对我的要求。一、全旋“开法儿”把全旋分解成两步进行练习 1、在学鞍马全旋前,先做双杠挂臂、脚悬空的全旋。  相似文献   

8.
鞍马单腿全旋是一个无难度价值的简单动作,但是,在1981年全国体操分区赛上海赛区,能够高质量的完成1981年——1984年规定动作中的右腿异侧全旋和左腿同侧全旋的人数并不多。这个动作与交叉一样,大多数运动员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扣了分,因此进一步提高单腿全旋的质  相似文献   

9.
一、谋求体操动作的“最大幅度”和节能训练是体操教学训练的两个经常性的重要课题。鞍马全旋动作的演变过程也充分体现了上述命题的重要性。全旋是鞍马旋转动作的基础,它不仅决定着动作旋转的方式,还是创新的主要技术条件。第一代全旋起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称为德国式全旋。它的做法是两腿蹭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全旋”已是风靡体坛的新潮流动作,这个动作的出现给鞍马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气的活力,鞍马的大部分难度动作都可以用“托马斯”技术来完成,这大大丰富了鞍马动作“立体化”的内容。同时,这一动作也在自由体操和双杠项目中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鞍马的新颖动作层出不穷,由于马上各种复杂的单环全旋转体加移位和纵向移位等难新动作的出现,使鞍马项目稳定控制的特点更加突出,对全旋这一关键性基本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成套动作的加长,动作难度的增加,对鞍马专项耐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为了赶超鞍马项目的世界先进水平,各国采用了一些辅助性训练手段,鉴于各种辅助性训练器材及训练方法的优缺点,我设计了一种制造简单结构较精密的鞍马练习器(图一)。经实际训练试验对体操初学者及体操运动员学习鞍马各种全旋等动作,提高动作的技术质量,增强鞍马专项耐力、提高稳定支撑能力等均有积极效果,现介绍供体操界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六年在蒙特利尔举行的第廿一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美国体操运动员托马斯在鞍马上做了一个新奇的全旋动作,他把两腿左右分开进行上下左右的互相交替的回旋。动作又象全旋,又象交叉,使人们眼花缭乱。这就是有名的“托马斯”全旋。其实这个动作并非托马斯所创造,而是另外一位不知名的美国运动员创造  相似文献   

13.
鞍马练习器     
随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鞍马的新颖动作层出不穷,由于马上各种复杂的单环全旋转体加移位和纵向移位等难新动作的出现,使鞍马项目稳定控制的特点更加突出,对全旋这一关键性基本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成套动作的加长,动作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鞍马新技术的出现,动作不断地创新和变化,使我国在鞍马这个项目上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动作类型增多,内容丰富。过去被运动员视为头痛而观众又感乏味的项目,今天以它五光十色、变化莫测地魅力而吸引着更多的人。继我国创新的单环之后,又出现了托马斯全旋,马头打滚和交叉移位等新潮流动作,意味着它将把鞍马技术推向更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速摄影和数字化处理的研究方法,对鞍马“隔两环宽臂支撑托马斯全旋”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该动作的技术特征,并提出了掌握该动作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环上全旋(双腿全旋,以下同)这样一个复杂的动作,本文試图依据人体解剖生理特点采用有关的力学原理,如力偶、摩擦力、杠桿、旋转运动等进行初步分析。 (一)动作要领:以向右全旋为例。由环外騎撑开始,右腿向左后侧方绕旋,重心移至右臂,左手推环,双腿向左前前斜方做伸髖动作。同时肩稍向右后侧斜倾,左手又再握环成后撑,随后将重心移至左臂,右手推环,同时向右后上方做扑臀、甩腿动作。然后右手再握环成支撑。肩略前傾,扑臀含胸,但不宜收腹过大,接着又可开始向前做全旋动作了。  相似文献   

17.
在体操训练中,鞍马全旋的基本功训练对少年运动员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在对其进行力学分析的同时,着重结合笔者在通过多年的训练教学中掌握、积累出的一些经验以及对全旋技术的理解,来对鞍马全旋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训练手段和方法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山羊全旋是鞍马项目中最重要的基本技术,在启蒙阶段如何更好地教导运动员正确掌握该基本技术,对提高鞍马水平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学实践提出综合辅助练习法,在每次训练课中把几种辅助练习综合循环练习,对山羊全旋的启蒙教学在训练手段上进行新的尝试,以期寻找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当今男子自由体操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第3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12名优秀选手完成的自由体操成套动作难度、编排、连接方式及动作完成等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使用超E组的单空翻动作,及采用超过三个空翻 动作的直接连接,来加大一个或多个空翻串的动作难度,并运用全旋类动作调整成套动作的完成节奏和韵律,是自由体操动作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面向馬身的側撑兩腿全旋是一个比較高級的全旋动作,一般健將及一級运动員的自选动作中,都采用它作为开始动作及連接下法动作。这种全旋和在鞍環上的正撑兩腿全旋在技朮上,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側撑全旋主要特点是在馬身上,用狹撑來进行的这就不象在鞍環上的全旋容易控制重心。同时,在全旋时重心也比在鞍環上的全旋要來得高。 側撑全旋可以面向馬身站立跳起做;也可以由其他姿势开始接着做,但这比較困难。当初学时必須用前面一种方法做,因为跳起开始做,这是最簡單的一种。下面來談談用跳起的向右側撑全旋整个动作的过程及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