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中的“流浪汉”》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关注点应放在“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也就是从说明文这一文体特点入-T-带领学生去探寻其言语秘妙。  相似文献   

2.
“点面结合”是叙事文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技巧,这里借用指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所谓“点面结合教学法”(简称“点面法”),可以就一个单元而言,也可以就一篇课文而言。就一个单元的教学而言,是指从一组同类体载的文章中,选择较典型的或难度较大的一篇文章为“点”,教学中作重点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类文体的规律和阅读方法。其余文章则为“面”,可以略讲,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而学。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以重点段落或部分为“点”,其余段落或部分则为“面”。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写法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一段落或部分作认真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此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全篇  相似文献   

3.
一篇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占单元课时的零头,一学期算起来,也只不过是十多课时。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认为略读课文是学生“略读”,教师“略教”,略读课文就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道快餐”。其实,这千错万错。荀子说:“略则举大。”略读”是要求学生能掌握课文的大要,能阅读更多的书。一、略读课文中有“大菜”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说: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课程目标”的第二学段是这样要求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到了第三学段则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材料提出不同要求:“阅读说明性…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使用的教材中,许多单元精读文章后面都有一篇略读文章,而这些文章的阅读价值不亚于精读的文章。略读课文是精彩内容的延续;它不容轻视、更不容忽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那么,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什么该“略”,什么不该“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5.
《群鸟学艺》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 ,可紧扣“学”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   一、抓住“学”字理清课文思路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读课题 ,并带着下面的问题听课文朗读录音 :①课文写谁向谁学什么 ?②它们怎样学 ?③学的结果怎样 ?通过阅读和思考 ,促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 ,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抓住“学”字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学”的内容。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可提出下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谁向谁学什么技艺 ?通过讨论 ,使学生…  相似文献   

6.
《太 阳》是一篇说明文。小学语文教学不强调课文属何种文体 ,也不单独讲解有关文体的知识 ,而是通过阅读实践 ,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文体的课文具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因此 ,教学《太阳》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 ,读懂每个自然段 ,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讲清楚的 ,这“一步一步讲清楚”正好体现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按照这一思路教学 ,就能使学生更容易领会自然段的联系 ,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 ,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 ,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一、抓住事物的特点 ,理解自然段的联系说明文是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了解文章大意 ;从文体特点入手 ,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 ,理解作者表达的见解与主张。二、教学过程1 .知识链接 :本册教材第一、二、三单元的学习重点均为“联系文体特点阅读议论文”。我们学过了这三个单元的 1 5篇议论文之后 ,了解和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回顾这些内容 ,有助于我们学好《〈孟子〉二章》。2 .引导学生阅读课前的“阅读提示”、对课文标题的相关注释以及课后 (第 1 5 2页 )的小资料 ,了解本文作者的背景材料。3 .播放《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教学录音 ,要求学生在听读课文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教材中的课文篇幅也在不断变长,内容也更加丰富,因此提高阅读速度就成为了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提高阅读速度”,编选了不同文体的四篇课文,让学生积累相应的速读方法。其中,《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编者在“导读提示”中设置的速读方法是:“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如何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导读提示”的要求呢?鉴于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这篇课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曾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的《庄周买水》是刘征先生创作的荒诞古怪奇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亦称“寓言式杂文”)。作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自读赏析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拿到一篇课文,在脑海中首先思考“我怎么教”或“学生怎么学”,往往先有了教学方法再似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很少有人在明确“我教什么”或“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再考虑“我怎么教”。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是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1990年制定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的基本要求”修订后的范本,这些通过专家慎选的沿用了多少年的文章却越来越处于一种令人尴尬的境地: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语文教学与教材的严重偏离?一、语文教材计划太死,选择面太窄,而且安排不尽合理。语文教材共选文149篇,其中70篇讲读课文,其余为自读课文。全六册四十个单元,常用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为19个单元,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仅占4、3、…  相似文献   

12.
《今日教育》2014,(12):42-43
莫:肖老师您好!我一直有种困惑:拿着一篇课文,理出好多可以教学的内容,走进课堂,分秒必争,赶着、忙着,好不容易把教学内容上完,可学生却总是收获甚少。后来,我意识到这是自己对课文“教什么”的核心内容聚焦不准,导致学生“学什么”也不清楚造成的。为改变现状,我每次都用心解读教材,力求确定出合宜的教学内容。但是我发现同一篇课文,就拿《祖父的园子》一课来说吧,不同的老师拟定的“教什么”的核心内容却五花八门,这让我很茫然。一篇课文,究竟该怎样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呢?  相似文献   

13.
《黄山奇石》是一篇传统课文。当学生时我学过这篇课文,做教师后我又讲过三次。为此,我对此文的教与学记忆犹新。犤传统教学设计犦这一课的教学流程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接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开始逐段学习分析词句。第二课时:识字、写字。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地显现出重分析、轻读悟,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的问题。其实,一篇课文如同一架飞机,这样的设计,没有给学生一架完整的“飞机”,让学生自己去琢磨“飞机”的构造,而是给了学生许多被人为肢解得七零八落的“零件”。整节课…  相似文献   

14.
《黄山奇石》是一篇传统课文。当学生时我学过这篇课文,做教师后我又讲过三次。为此,我对此文的教与学记忆犹新。[传统教学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流程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接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开始逐段学习分析词句。第二课时:识字、写字。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地显现出重分析、轻读悟,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的问题。其实,一篇课文如同一架飞机,这样的设计,没有给学生一架完整的“飞机”,让学生自己去琢磨“飞机”的构造,而是给了学生许多被人为肢解得七零八落的“零件”。整节课就…  相似文献   

15.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极富表现力.教学这篇课文重点不能放在对文体写作方面的探索,而应该从欣赏美的角度来体验桥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那份和谐美.本教学案例依据“交流预习”、“研读共赏”、“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四个板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画面美和语言美,进而拓展到生活中的“桥之美”.  相似文献   

16.
面对阅读的低效和无效,教师对于教学文本的解读需要从两个意识——文体意识和课程意识入手。文体意识是教师作为普通读者思考这篇课文"有什么",然后渗透课程意识——立足于课标以及这篇课文在各个教材中定位并思考这篇课文"可以教什么",最后通过意识融合思考这篇课文"实际需要教什么"。以《背影》为例,具体从两个意识方面深刻解读并指出其实际的教学点。  相似文献   

17.
黄昌龙 《学语文》2022,(6):28-32
<正>教学目标:能够结合文本及创作背景解释本文作为新闻特写所运用的核心写作规则。任务分析:1.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某种文体而言,我们期盼学生习得的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关键能力至少包括该文体的核心写作规则(即文体特征)。这种文体核心写作规则的习得,最有利于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比如可以将在阅读某种文体的课文中习得的核心写作规则,运用于某种情境中该文体的写作。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现见于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属于新闻特写。新闻特写的核心写作规则主要是“有‘镜头感’‘透视感’与‘现场感’”。这篇课文较为典范地运用了新闻特写这一核心写作规则,故本教学设计侧重指导学生从“怎么写”的角度研究课文是如何具体运用这一核心写作规则的。  相似文献   

18.
四、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教课之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之文章。  相似文献   

19.
<正>1.基于文体进行文本阅读。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课堂上教师对文体知识的指导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专项写作水平,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呈现文体的基本特点,让学生根据文体特点来进行文本阅读。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美丽的颜色》一文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这篇课文在文体知识上需要学生掌握的是人物传记的特点和主要写法。基于此,笔者在教学时首先将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简练地告诉学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教学一篇课文,按照“介绍作者、背景——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写作特色”这种模式进行,常常是千篇一律,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学会艺术地处理教材,对不同课文、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