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光学增透膜     
光学仪器中,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不仅影响光学仪器的通光能量;而且这些反射光还会在仪器中形成杂散光,影响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镀上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膜,目的是为了减小元件表面的反射光.这样的膜叫光学增透膜(或减反膜).本文将从增透原理入手分以下方面进行讨论.1.增透过程中的能量守恒一般情况下,当光入射在给定材料的光学元件的表面时,所产生的反射光与透射光能量确定,在不考虑吸收、散射等其它因素时,反射光与透射光的总能量等于入射光的能量,即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当光学元…  相似文献   

2.
照相机镜头和其他光学仪器一般由多个透镜组成,由于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在每个透镜的表面有百分之四左右的入射光不能透过,例如,一个有六个透镜的光学仪器,由于反射而损失的光能量约占入射光的百分之五十,这就大大降低了仪器的聚光本领。一个变焦距物镜一般有十几个透镜,如不采取措施则光能损失极大。不仅如此,而且这些反射光在光学系统内多次来回反射形成的杂光,会严重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于是在光学元件的表面,涂镀一层增透膜,就成为减少反射光损失、提高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光学装置 ,如摄影机和电影放映机的镜头 ,潜水艇的潜望镜等 ,都是由许多光学元件——透镜、棱镜等组成的 .一般说来 ,组成光学系统的透镜片数多 ,消除像差的情况就好 ,成像质量也就高 .但是 ,由于镜面对光有反射作用 ,镜片越多 ,光的损失就越严重 ,光通量就越少 .同时 ,发生在镜头内部的反射光线经多次反射和折射 ,便会以杂散光形式到达像面 ,从而降低了影像的清晰度和反差 ,使影像的质感和层次受到损失 ,甚至会产生晕光现象 ,使画面影像增加灰雾 .那么 ,如何克服这一缺点 ,提高成像质量吗 ?现行高级中学物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民教育出…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年中考出现内容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题较多.对光学内容的考查通过综合形式进行,是近年来对光学知识考查的趋势.各种光学元件在实际中的应用越  相似文献   

5.
在光学元件中,由于元件表面的反射作用而使光能损失,为了减少元件表面的反射损失,常在光学元件表面镀层透明介质薄膜(增透膜).研究表明,许多学生对增透膜的增透原理存在错误理解,本文利用电动力学方面的知识分析增透膜增加透射的原理,并给出了单层薄膜增加透射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光学表面的光散射测量方法为目前测量光学元件表面散射特性的一种主要技术,主要包括角分辨测量法和总积分测量法.本文对上述两种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讨论了散射测量方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朱振雄 《物理教师》2003,24(1):11-12
1 课前设定这是一节本校举办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大赛”参赛课 ,作为一个单元的复习 ,用一节课完成难度较大 ,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1 )制定教学方式“几何光学”是研究光传播的规律 ,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规律 ,以及应用这些规律制成的光学元件 (平面镜、三棱镜、透镜等 )对光的控制规律 ,即光学元件的成像规律 .要求学生通过复习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些规律 ,为此笔者制定了“创新实验法”教学方式 .(2 )实验类型的选取“几何光学”实验范围很广 ,涉及的实验元件很多 ,大部分光学的规律可用实验检验 ,并利用一些光…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基于NI视觉软件的光学元件厚度测量装置。首先介绍光学元件厚度测量的基本原理-迈克尔逊等倾干涉;然后搭建光路,利用CCD进行干涉图像采集,传输到计算机中,利用NI视觉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出光学元件厚度;最后对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消除途径进行了分析。该装置经过详实周密的数据处理,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分辨力。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可产生中心光斑较强无衍射线结构光的新型光学元件。该新型光学元件可以通过在三角棱镜底部的中间部分开一个尺寸和底角都较小的三角形截面凹槽制成,其光束变换特性可以等效为两个不同底角三角棱镜的组合,主要用于解决普通三角棱镜产生无衍射线结构光能量均匀分布,不适合直接应用于三维表面测量且中心光斑对能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几何光学理论分析了产生中心光斑较强无衍射线结构光的原理,计算了中心光斑较强无衍射线结构光的相关参数。由衍射积分理论分析和模拟了新型光学元件后的光强分布特性。研究表明,平面波正入射到新型光学元件可以产生中心光斑较强无衍射线结构光。  相似文献   

10.
1、如图1所示,AO是入射光线,OB是其经某一光学元件后的出射光线,请你用学过的光学元件在图上用作图法确定它们的位置。说明:本题重在考查是否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和透镜的性质。解本题要有较高的分析推理能力。分析:本题属改变光路的问题,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面镜发生反射,遇到透镜发生折射都能改变光路。可选光学元件及其位置有以下8种(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1.
OSLO作为光学设计软件具有很强的功能,光学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自制光路分析软件工作量与难度都较大,将诸如OSLO等商业光学设计软件引入可以减小工作量,并且使课件的效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探讨学习的两种性质:天性学习和规定性学习为研究起点,分析两种学习认识的异同和产生的作用,试图从二者的集合相生作用中找出对教育异化现象的解释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提点刑狱司本为宋朝廷派往地方的监察司法机关,但它参与了一部分财政的管理。对封桩、无额上供、经总制钱物、常平广惠之入具有拘催和管理的权限。可看成是朝廷封桩财政管理系统的一级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4.
文学有多种分类方法 ,文学类型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 ,研究文学类型 ,既有利于作家创作 ,也有利于读者的鉴赏  相似文献   

15.
生活于金元时期的王重阳及全真七子的杂体诗创作,在整个诗歌发展史上,别树一帜。全真道教从创始到壮大,一直坚持以诗歌,尤其是杂体诗来宣传教义,使传统的诗歌增添了颂道劝化的功能。概括地说,其杂体诗词,主要用来劝化世人、训导信徒和传授修道心法。在样式上,主要包括藏头拆字诗、数字诗、福唐体、联珠、叠字诗、嵌字诗、复字诗、攒字诗等,各施巧妙,别具智慧。在艺术上,在各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像全真教那样博得文士乐道,并且对文学发生较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光学已表明,光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一个实际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将受到衍射的限制,在几何光学中研究光线的传播是具有近似性的.根据几何光学中的傍轴理论,对光线通过光学系统的成像的实验与理论计算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几何光学中光路计算的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18.
<庄子>内篇与外杂篇的阴阳观念具有明显的差异,其外在特征与内涵所指皆有分别.内篇阴阳观念与医家意旨相似,把阴阳由自然天象引向人体并藉此阐释疾患,强调维系阴阳乖戾而达致自然"至境";外杂篇的阴阳意旨渐趋繁富,更多表现为一种阴阳和谐现象,其旨向重归宇宙自然,并由此建构了一套宇宙构成的体系.探讨此中差异,有助于勾勒庄学"阴阳"思维的发展模式,窥探<庄子>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9.
The rotatory optics element in the tensor dielectric coefficient matrix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analyzing and calculating a rotatory optical fiber by electromagnetic theory. But the measurement of rotatory optics element is difficult for the rotatory optical fiber. A simple principl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rotatory optics element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Firstly by using electromagnetic theory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otatory optics element has a simple linear relation with the rotatory angle, and then the rotatory optics element has a simple linear relation with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or bias current in the helix coil) . Secondly a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he rotatory optics element in the rotatory optical fiber was designed. Using the measurement system the rotatory element can be obtained by measuring the bias current simply.  相似文献   

20.
《燕丹子》是古今争议比较大的一部作品,关于其成书年代,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其是汉代人的作品,而对于其性质,历来论者大都认为其是小说,但如果我们从杂史杂传的定义及其成书年代来看,《燕丹子》具有明显的杂史杂传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