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心理社团只是作为辅助力量或载体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主体性作用未能得以充分体现与确立.因此,作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出发,在不断完善学生心理社团制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社团骨干培训,积极打造品牌特色活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心理社团的主体作用,以点及面带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创...  相似文献   

2.
论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时代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关系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中引出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迫切性并提出高师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课程教育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创办心理社团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认知、情绪、意志走向都有了新的转变,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服务工作,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高职学生心理服务需求关注点,剖析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服务成效影响因素,就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保障机制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给学校进行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提供参考,我中心采用UPI《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表》对全院3609名新生进行心理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新生中心理可能存在心理障碍者或不健康者占10.2%,其中心理已经出现异常的学生占到2.3%,反映出我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正常;由"既往病史"与"精神遗传"的群体相对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主要心理症状集中在"情绪""交往"与"自卑"三个方面:另外,只有3.43%的学生"曾经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这说明我们目前的心理卫生服务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大学新生心理特点,建议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系列心理主题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营造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行为训练与心理体验的要求,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实现了丰富素质教育手段与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双突破,对于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开展行为训练与心理体验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深入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与精神帮扶相结合等方式势在必行.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助学社团,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功能,进一步将学生资助工作向纵深推进.高校学生助学社团建设要把握学生社团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其济困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要,许多高校引进了朋辈心理咨询服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举措,更好地解决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概述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分析了阿坝师专实施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并探索出符合我校学生心理特点而建立的朋辈心理互助模式。  相似文献   

8.
英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积极心理潜能开发、注重培养学生长远发展的心理技能,并在付诸实践过程中通过校园生活渗透、学生自我保健教育、朋辈心理互助等形式,有效推动英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借鉴和学习英美高校"以学生为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模式,可以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优良的校园文化会让学生身在其中心旷神怡,不断指向成长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关系的探讨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概述校园文化本质的基础上,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从师生观念的转变、学生社团的建设和课余生活的丰富、网络环境的进化与推动、多方举措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创业四个方面论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中专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习压力与社会竞争带来的学生心理冲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分析大中专院校学生心理社团发展的必要性、目标与特点入手,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朋辈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咨询校内外心理拓展训练"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为解决当前学校从事心育的合格专业人才奇缺的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这种心育模式是学校传统心育的良好补充,也将成为今后大中专院校心育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健康疾病是目前高等院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与学生密切联系的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形势下,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社团文化是高校大学生社团在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精神财富、文化环境、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环境、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是高校社团物质内容与意识形态的总和。它具有引导、凝聚与辐射等功能。高校社团在学生非智力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培养多元智能的场所,高校的社团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观念、教育对象、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情景都会产生不可替代的隐性效应,从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大学生,都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而服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其思想、心理和行为都打上了网络时代的烙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育人过程,需结合网络特点,探寻二者的共同点和协同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要求,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倾向和行为规律,实现协同教育优化。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教育改革得到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生社团逐渐在自我服务、管理、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在组织社会学视角下,学生社团既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又是校园文化构建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生开展"三自"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唯有准确抓住学生社团的特征,明确社团的作用与职能,理清学生社团在新形式下所存在的发展问题,确立社团的发展趋势,才能推进学生社团获得健康的成长。而改进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管理效能,能够为建设良好健康的教学环境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学生社团的特征与功能,探析学生社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但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教师与学校环境的作用不可低估。当前高职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失衡、焦虑、压抑、紧张、渴望、失控心理,不仅对教师本身和教育教学的质量造成了危害,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也造成了危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含义的基础上,又对教师心理素质、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认识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同时提出了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和展现自我的重要平台。它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高校辅导员的指导与管理。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着指导、管理和服务学生社团的重要职责。当前,学生社团在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功能弱化、内容单一、队伍稳定性不足、缺乏活力等。在社团科学化发展过程中,辅导员要切实担负起引导学生社团发展的职责和任务,因势利导,努力提高指导、管理和服务学生社团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完善教师人格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与学习相关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不良问题、青年初期特有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和就业择业中的不良心理.根据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全体学生为重点对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院校心理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此,除了专业课程教育外,高等院校应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花大力气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方面进行学科研究,从而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在诸如思想工作、文化传统教育以及爱心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