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贡献于中国影视教育发展--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年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星 《现代传播》2004,(1):98-99
在中国多如牛毛的社团学会中,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不知有多少,但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确是真心关注学术研究的学术团体;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影视艺术学术团体中,关注学术理论研究的不少,但像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这样以国家一级学术团体身份确立影响的也算仅有;而在全国高等学校各种学术团体中,只有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是国家确立的影视艺术一级学会.可见,学会在中国影视艺术研究中具有怎样重要的地位.走过20年学术历程的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在上个世纪的十余年间,为联络高校同仁,积极努力,对于从无到有的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事业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对于推动中国影视艺术学科前进,对于研究视野的扩大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国皇家物理学会出版社是国际一流的学术出版社,其在线出版平台IOPScience也是同类平台中的佼佼者,对于我国学术出版平台的建设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文章首先对英国皇家物理学会出版社做了简要的介绍,其次详细地分析了其在线出版平台的各项设置和平台的主要功能,最后总结了该平台的几点优势对于我国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5,(14):72-72
《翻译风波》:妮可进了联合国,《窃窃私语》双人舞与钢琴音乐会,容祖儿个唱:继续狂野,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在中国,《爱情偶遇游戏》:遇见大师。  相似文献   

4.
访费孝通     
在一枚黄褐色的铜质奖章上,雕刻着人类学先驱者赫胥黎的头像,瘦削有神。奖章背面,刻了FEI HSIAO—TUNG(费孝通)的字样。为了奖励人类学研究有一定贡献的各国学者,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每年颁发一枚赫胥黎奖章。费孝通是第一个接受赫胥黎奖章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孙宜君,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传播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传播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相似文献   

6.
英国皇家物理学会以其卓越的文章质量、创新的经营模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引领世界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物理学的科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从物理学会出版社期刊出版的总体情况着手,对其同行评议、合作出版、订阅和销售模式以及数字化进程等方面作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其期刊出版的特点以及运营机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期刊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威廉·埃德加·盖洛(William Edgar Geil 1865-1925)是20世纪初在西方颇负盛名的美国旅行家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1902年底,他首次来到中国,从上海乘船溯江西进,考察了长江沿线至西南的人文地理风貌,并写下了《扬子江上的美国人》(A Yankee on the Yangtze 1904)一书.宜昌是盖洛此行的重要一站,书中留下了途经此地的相关文字和20多张珍贵的历史图片,是领略宜昌以及三峡地区百年前旧貌的风俗画卷.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诗人     
蒋剑翔 《新闻天地》2004,(10):50-50
费老,费孝通老先生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一生论甚丰,早期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等述,曾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和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奖章。其所的《江村经济》被公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媒体、影像与社会变迁:2012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论坛"于2012年5月14-16日在河南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与河南大学主办,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承办,河南大学出版社协办,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成立30年、河南大学建校100年暨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10周年的一次学术纪念活动.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及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等单位四十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影视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吴为山的作品以全新的面貌频频出现在国内外重要的艺术展览上,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他的雕塑艺术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重要的文化符号,凭一己之力拓展了中国雕塑艺术新的表现领域。2003年,吴为山获得了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最高奖攀格林大奖,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位亚洲艺术家。“实践催生理论,理论引导实践。”在实践上“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作品受到广泛关注的基础上,吴为山也推出了别致的理论随笔集《雕琢者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集萃了个人演讲、手记、对话中对中国雕塑美学的理论与实践感悟,提出“写意雕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为纪念中国电影的百年诞辰,特地在2005年举办、协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5月,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之“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学术研讨会”;6月,参与协办了由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美国亚洲电影协会联合主办的“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与亚洲电影、中国电影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与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了“百年中国电影与大众传媒”学术座谈会。这一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学会致力于“推进影视教育事业,繁荣影视文化与学术”的宗旨。为集中体现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念百年中国电影的成果,本刊特约请学会的会长、副会长从不同角度各自撰文,集结成这一“纪念专辑”,以纪念。  相似文献   

12.
《信息系统工程》2005,(8):21-21
上帝用7天创造世界,你将用7天平步青云——英国皇家管理学会打出了如此诱人的广告语。在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某一武林人士手拿一本武功秘籍,似乎几个时辰就可以练就一身好武功,从此可以叱咤江湖。真功夫当真可以7天练成?戴夫·豪厄尔的《7日熟谙电子商务》向读者证实了这一说法。从篇章结构上来讲,这是一个似乎过于简洁的普及性小册子;可是它并没有因为简约的风格而使内容空洞。它的来头着实不小:管理服务界旗舰;英国皇家管理学会,联手520家明星企业、91000 名业界精英共同精心打造的职业管理典藏——7日职场炼金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承传砂業     
<正>桑黎兵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苏陶艺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无锡分会会员。 1960年生于江苏宜兴,1984年毕业于江苏宜兴陶瓷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后分配在宜兴紫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华东影视艺术中心1月3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成立。华东影视艺术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学术讲座,培训专业人才,开展同国内、国外有关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组织学术成果的评比活动。宁皮市影视公司编导郭启寅任“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5.
《晋图学刊》2007,(2):56-56
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Institute of Physics)成立于1874年,现今会员已遍布世界各地。学会拥有在世界电子出版行业中一流的独家出版公司,主要出版物理学领域的图书、杂志。英国物理学会下属的非盈利性出版机构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是全球最大的物理及相关学科的信息传播机构之一。其出版的期刊包括JournalofPhysicsA—E在内得35种物理学领域的核心刊物。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的第一本可长期保存的期刊通过LOCKSS系统发布。LOCKSS联盟的成员现在可以将下列两种IOP的开放获取期刊加入本地图书馆的数字馆藏:New Journal of Physics(http://www.njp.org)、Journal of Physics:Conference Series(http://www.iop.org/joumals/jpcs).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简称RSC)出版的期刊一向是化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众多国内高校购买了该库。但是,因RSC主网站其版式设计并非专门针对文献检索,因此内容略显庞杂,且其期刊检索亦与一般外文数据库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2021年12月16日,中国档案学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中国档案学会成立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付华和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邓小军主持会议. 付华在致辞中全面总结了中国档案学会40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13年5月10日,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重要的学术研讨——"电影‘中国梦’完满实现路径与方向"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世纪金源香山酒店会议厅隆重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现代传播》杂志联合承办,亚洲资本论坛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1月至1936年3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在伦敦百灵顿大屋举办了"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这是我国文化珍宝在海外的首次大型展出,也是皇家珍品自清政府瓦解后在公众前的首次集中亮相。该展览由英方发起,中国政府响应,参展艺术品主要从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中央研究院及部分地方博物馆选出,还加入流散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物,最终共计送展3080件,其中包括大量书画、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等稀世珍宝。伴随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国际展览会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并开启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艺术研究的新阶段。但是,此次展览也反映出东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及中英国力差距等问题。值此展览会八十周年之际,本研究既对该展览会做出回顾及反思,同时也望给当下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