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铜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现象。新教材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这样叙述的: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相似文献   

2.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相似文献   

3.
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山东省安丘市第五中学王春贵在讲浓硫酸的氧化性时,为让学生真正认识其特性,做好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铜的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关键。我将一课本[实验3—5]加以改进:大试管配单孔塞,导气管口套玻璃尖嘴,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用的蓝色石蕊...  相似文献   

4.
对浓硫酸性质实验:“黑面包”实验以及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对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铜和浓硫酸反应现象的基础上,对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操作、浓硫酸和足量铜反应的情况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题目:某学生科技小组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实验依据:教材演示实验.理论依据: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浓硫酸中S显 6价,在反应中可能降至 4、0、-2价;Cu可从0价升至 1、 2价.  相似文献   

7.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其化学方程式为:Cu+2H SO()CuSO+SO+2H O浓↑24422Cu实际操作时同学们发现,与浓硫酸共热,溶液开始呈现并非蓝色,而是黑色的浊液,并且反应时铜丝表面由光亮逐渐变黑了。为什么会出现与教材叙述不同的这些现象呢?我们对铜丝变黑提出了一连串的假设:①黑色物质可能是铜被氧化为CuOCuS;②晶体铜表面被氧化后凸凹不平而影响光的反射而显黑色。③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于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高中课本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但类比铜与硝酸的反应可以知道,这个反应不是这么简单。利用浓硫酸、铜片、稀硫酸、浓氨水、浓硝酸、氯化钡溶液、蒸馏水,对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再探究,对检验黑色物质中存在的其他物质进行了详细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要与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  相似文献   

9.
以浓硫酸与铜共热买验为题材的命题,不少存在着背离实际的两种误解:一种认为,铜与浓硫酸共热时铜丝表面变黑,说此黑色物质是CuO;另一种认为,过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共热反应时,经一段时间反应后,由于硫酸的消耗和水的生成致使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铜和硫酸都有剩余。这两种误解均源于作者未亲自动手做实验或对实验现象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种浮噪的教学行为严重地误导了学生和部分教师。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共同参与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设计,创新改进原有实验装置,实现了浓硫酸与铜反应一体化、微型化、绿色化、创新性的改进及普适性价值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二氧化硫的性质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两个知识点。通过改进铜与浓硫酸反应及二氧化硫性质的联合实验装置,可达到实验时间快、现象明显、反应可控、无污染的效果。不仅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浓硫酸与铜反应的产物之一硫酸铜,而且同时验证了另一个产物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氧化性以及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通过加热对比现象,可以使学生对二氧化硫的不同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该联合实验还实现了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一体化、微型化、绿色化和可重复性强的实验要求,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铜与浓硫酸共热量不同现象不同。教材描述简单,易引起学生疑问。经理论分析和实验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4,(A4):148-149
硫酸一节大奖赛课的设计中,突出以实验为主导的授课方式,重点是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精心设计了讲课中的几个实验,有引课实验教师演示潮湿的火柴被浓硫酸点着,性质实验在试管中放少量胆矾,并滴加少量浓H2SO4,浓硫酸与纸屑、棉花、木屑反应,铜与浓硫酸的反应,Fe、Al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总结实验是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使整堂课充满探究的气氛,每个浓硫酸性质都由简单的实验得出,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4.
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途径。然而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时有不被某些联考或调考所认可,甚至被认为是错误的。如有命题者认为: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到后来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了;过量锌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到后来有氢气产生。学生做这些探究实验时所得结论不是这样的,但考试时学生的科学答案被认为是错的,使组织探究学习的教师遇到尴尬,使进行探究学习的学生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5.
1问题提出浓硫酸与铜反应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验证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一个经典实验。此实验在人教版新旧教材中有着不同的呈现。1.1人教版旧教材人教版旧教材中有关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该实验设计主要是将下端卷成螺丝状的铜丝插入到胶塞侧面,通过上下拉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终止。  相似文献   

16.
浓硫酸教学知识落点主要是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科书通过“黑面包”和“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两个经典实验予以表征,但无法呈现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不同的内在原因。通过设计浓硫酸浓度逐渐变小的“黑面包实验”以及稀硫酸浓度逐渐变大的铜与硫酸反应等创新性实验,展示从不同视角表征浓硫酸特性的可视化教学设计片段,以期帮助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视角感悟浓硫酸与稀硫酸在微观上的本质差异,实践和发展“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相似文献   

17.
普通中学化学教材(必修)[实验6—5]是浓硫酸与铜的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发现有如下不足之处:(1)实验中有黑色不溶物出现,干扰观察反应成生的蓝色的CuSO4溶液,影响演示实验效果;(2)由于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原实验设计中SO2容易从试管口泄漏,这样不利于环境保护;(3)由于铜片在浓H2SO4溶液中,高温使反应继续进行,消耗未反应完的铜片,不利用药品节约。  相似文献   

18.
铜与浓硫酸反应在常温时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铜丝表面渐渐变黑,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溶液变绿色,随反应的时间推移,铜丝表面有黑色物质扩散到溶液中,对本实验中出现的与教材描述内容不相符的一些现象进行实验探究,找到实验中发生的与教材描述内容不相符的原因,为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教学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设计不完善,原实验装置反应易产生SO2等有毒气体,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作者就此提出改进意见,使反应过程密闭,减少了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较重要的一个演示实验,能否做好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浓硫酸的氧化性的理解和把握。其反应原理如下:2H2SO4(浓)+Cu=CuSO4+2H2O+SO2↑然而不论是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或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不足:1.利用铜丝伸缩进退虽能取得控制反应进程的效果,但铜丝从胶塞侧面挖出的凹槽进入试管,一面与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