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总结出一条重要的规律:“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学习负担重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教材没有学好,罪过的根源要在教学过程本身去找。”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授课练习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巩固和再学习。精心设计新授课的练习,使学生把当堂所学知识当堂“消化”,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新授课练习的设计,应做到如下三条:一、铺垫练习,导向明确所谓铺垫练习,就是针对本节新授课所学的新知识而编拟的复习题。学生通过练习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最近发展区”,以利于知识的正迁移。备课…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根据不同的课型、目的要求、学习对象等构建“问题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而获取知识,使生物学教学形成一个想学、乐学、会学的新局面。下面谈一谈几种问题组的构建及其应用。1导入探究式问题组1.1构建目的这是为导入新课而创设的问题组,要使学生学习生物学概念和规律等新知识,就必须回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熟悉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使新知识成为一个以旧知识进入“临近发展区”的旧知识的延伸,并用类比、演绎、归纳等方法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入新课铺垫。1…  相似文献   

3.
“铺路搭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铺垫,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从已知到求知,从不会到会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一、“铺路搭桥”——在新授课中能使新课不新新知识一般是旧知识的延伸或旧知识的重新组合。在新授课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利用旧知识给学生“铺路搭桥”。从而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课前让学生剪出两  相似文献   

4.
"以学定教"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为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恰当地确定教学起点和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订教学目标;设置学习支架,做好必要铺垫;尊重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实践对"以学定教"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课前铺垫以旧引新青铜峡市汉坝小学王翠英教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每一节课所教知识不会是独立的或全新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所以,以旧识新是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前铺垫训练,为新授课的...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新课是小学英语教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掌握较低层次知识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和掌握与此有联系的较高层次的知识,而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认识,也需要原有知识的铺垫。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知识作为导入,会让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他们原有的认知体系,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以旧带新的导入方法运用得自然、恰当,能为整节课的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能让学生轻松、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要求教学必须实现从预成性思维与传播式教学到生成性思维与对话式教学的转换。生成性教学中。传播视角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显然已不合时宜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话与协商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在已有的认知结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对话,搭建起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概念框架,并随着教学的进展逐渐进入生一生对话阶段。让学生沿着框架逐步攀升,在旧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冲突与融合中,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新的发展区)。  相似文献   

8.
引探教学法     
引探教学法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广东省深圳市教学研究室中学高级教师陈永林倡导创立的.(1)引探教学法的特点.①通过回想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讲解引例,为学生学好新内容减少困难,这样,从旧课引入新课自然,学生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思维不会断线.  相似文献   

9.
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教学设计1、搞好知识衔接在讲新课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对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分类进行有计划、针对性、重点的复习,坚持查漏补缺的原则,以强化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搞好铺垫和过渡,使新旧教材衔接起来,便于接受新课。2、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分类制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数学变式教学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至关重要.本文从变式教学训练思维的意义、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以及与目标相适应的题型精选等几个方面以例题分析的形式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两步计算式题"一课,是乘、除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教学.内容单调、机械,不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诱发学生的思维.如何给这一内容添上"新"的色彩,使学生既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的知识,又能得到思维的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从数到式,一步步切入新课 采用旧中求新、同中求异的办法,精心设计与新课既有联系又有新意,既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有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复习训练.教学中,先出示一个数字,告诉学生把这个数字看作是一个算式的结果,口述一个算式.接着进行定向点拨,把思维的广角度收敛到只求商的除法算式这一集合范围,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向新课.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还能巩固对旧知识的回顾。在重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切实做好旧知识的运用,并指导学生做好错题集的整理,增强对知识的回顾,从而加深学生对分解式教学的感知,切实将新旧知识的衔接关联在一起,以期让学生能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平衡点,让学生在不断的新旧知识链接中更好地促进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课堂练习既是加深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又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内容,解决新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授课练习通常分为基本练习、尝试练习、变式练习、开放性练习。一、基本练习重在铺垫基本练习的设计,是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其结合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铺垫练习题,以此减缓学习坡度,帮助学生完成新的知识的过渡。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时,可以设计如下旧知识再现的基本练习:1让学生画出任意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14.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一定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因此,我在教学中,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参于新知识的认识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主动的获取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索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数学科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使学生尝到“我会学”的甜头。一、导入新知要精心铺垫,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动机导入新课的方式有观察、讨论、竞赛\操作、讲故事等,其意图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动思维;二是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铺垫,促使旧新知识接轨,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如,在教学“分数乘以分数”时,针对知识的连结点作铺垫激趣:1.0算:先说出各式的…  相似文献   

16.
精心设计新授课的练习,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当堂"消化",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办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些新授课的练习设计技巧. 过渡练习,旨在明确导向 所谓过渡练习,就是针对本节新授课所学的新知识而编拟的复习题.学生通过练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利于知识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17.
支架式教学是引导学生开展有效自主学习,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式。而思维导图犹如学生学习的"脚手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改变原有知识,将原有知识同化、顺应到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应当成为学生深入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重要支架。  相似文献   

18.
新课教学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有利作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要设计好新授课的复习铺垫。  突出一个“近”字。所谓近,就是复习的内容与所学新知识联系紧密,数量关系相近,思路相同,是学习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这些内容的复习,能较好地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如教学亿以内数的笔算加、减法,在复习时可设计这样一组题:3865+427、3560+976,让全体学生动笔算。算完说一说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切忌孤单地提问或让学生教条地背诵。随后教师…  相似文献   

19.
"形"——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启发探究式: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神"——教学思想在数学新授课中的应用,以旧促新,系统教学.数形结合,提高知识的理解深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回归自然;借鉴其他学科,嫁接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以旧引新“以旧引新”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运用“以旧引新”的教学方法,首先必须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联系方式有下列几类: 1.对比:按照某些本质特征对于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往往能达到“以旧引新”的效果。在教法安排上一般是先复习旧知识,然后对比着学习新知识,并着重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区别”一定要弄清,因为正是这种“区别”,才标志着所学的知识是“新”知识。例如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以看出定理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