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体育事业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处理好体育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中国体育的发展包含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民主法制、体制创新、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七个方面.文章提出了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途径与原则保障.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是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体现和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方式。其中,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是战略基点,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是必然要求,满足人民的体育需求是最终目的,加快实现科技创新发展是必由之路。现阶段,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面临党建引领不够有力、监管不到位引发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较为明显、创新能力不强等现实困境。推进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武术散打分为试验探索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基本完善阶段、成熟发展阶段.剖析当前我国武术散打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发展对策:发展定位--制定武术散打奥运发展规划;发展手段--全面推行武术散打段位制;发展方向--繁荣武术散打竞赛市场;发展基石--促进武术散打走进校园.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冰雪旅游未来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促进哈尔滨冰雪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采取走访调查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和问题,认为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大趋势,理性选择政府主导促进型发展战略、品牌化发展道路、国际化发展道路、市场化发展道路、产业化发展道路和人本化发展道路等路径,是提高冰雪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5.
从系统理论入手,以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武术发展的涵义和特征,从历史观、整体观、发展观探讨武术发展的战略原则.武术发展是正向的武术运动演变,是一个从古至今向未来延伸的武术运动成长过程.武术发展包括武术作为发展主体的自身发展,以及武术发展所形成的武术文化状态及其演进.武术发展具有社会必然性、历史进步性、需求目的性与内容多元性,武术发展是人的发展.武术发展战略原则需要遵循全局整体观原则、争取和保持主动权原则、目标与手段互动协调原则、间接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6.
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发展为方向,以重点发展为手段,以均衡发展为根本目标,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群众体育存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项目发展不均衡和参与人群不均衡等问题,必须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建设区域高地、挖掘重点项目、培养重点人群、打造重点活动等策略,才能实现群众体育快速发展.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强化政府的规划和服务功能;要注重特色发展,避免"一刀切";要强调协调发展,避免发展失衡.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阐述我国足球发展方式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我国足球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原则及战略。足球发展方式是推动足球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转变足球发展方式的核心在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我国足球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目标,从以"成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片面发展竞技足球转向大众足球、竞技足球、足球产业、足球文化全面发展;遵循更新观念、协同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原则;依靠大众足球、竞技足球、足球产业、足球文化四轮驱动战略,促进我国足球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为核心的"包容性增长",反映了人类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用"包容性增长"理念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提出依据"包容性增长"调整未来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和综合国际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赶超发展"的发展思路,调整、改革以举国体制为主的组织、管理方式,推动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新理念——更真、更善、更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竞技体育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评价竞技体育是否良性发展,树立竞技体育的发展观均可从这三个方面予以考察。竞技体育发展的真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真实性,表征着竞技体育发展的真理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善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利人性或合目的性,由此可引出竞技体育发展的功利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美是真、善的和谐化表现与情感体验。此外,竞技体育的真、善、美,有多种表现形式。竞技体育发展的真、善、美的理念应合理吸收与融合中西文化的优秀与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东高校竞技武术的校际普及率、参赛率、校际整体发展水平及广东省高校竞技武术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校际普及率、校际整体发展水平、高水平运动员特招权、校际发展效率差异明显,校际优势项目各异,套路、散打、功法发展不协调;后奥运时代广东竞技武术的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现状,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的主体哲学理论,分析主体性的哲学内涵,以及人的主体地位与体育存在的关系。体育主体性,是人主体性生成的一部分,是人本质实现的表现形式。人在合规律合目的的体育活动中,自觉感受生命力量、身体活力和运动位移,所带来的生命存在感与主动欲求,体育是人的类存在的主体象征。在体育主体性的理论奠基中,分析体育主体原则、主体素质和主体诉求的思想内涵。并进一步考察体育主体的内在性、外在性、能动性、受动性、参与性和观赏性的思维品性,希望在人本质的意义生成中,建立起体育与人主体性的哲学关怀。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对优秀运动队的经费投入总量、竞技体育投入效益、业余训练规模、多级训练网配置情况、业余训练教练员分布情况,以及体育科研人员分布情况比较了北京、上海、辽宁、广东等四省市的差别,分析了各自不同做法的优劣,可以为各省市研究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Explaining that it is not possible to divide human activity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sport, etc.) into different sectors, as they all originate from the same actors, Norbert Elias and Eric Dunning thus came to formulate the central hypothesis of a network which linked the process of pacification of customs, the development of a parliamentary system for society, the state monopoly of violence, the euphemisation of violence in the aristocracy, the genesis of sport and, by recursion, 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modern sports in the state control of violence and the learning of self-control. Elias and Dunning contrast modern sports with the ancient games, euphemisa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violence, ‘sport’ leisure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societies and traditional games in the ‘ancient’ societies, which accompanied the religious calendars and rites of passage. But do they really question society? This paper shows how the problems posed by Elias' theory are, essentially, of three types: first, those linked to the methodology used; second, those related to the limits imposed by the notion of self-constraint; and, finally, those concerning the pacifying function attributed to sport.  相似文献   

14.
立足政策体系理论,结合新时代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发展背景,分析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政策体系的价值、理念与框架。认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在"三个有利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政策体系的"五大理念":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导向、突出解决实践问题的政策宗旨、确保政策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强化政策的整合性与协同性、重视政策量化标准与异体评估;最后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主体、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测评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框架,并详细阐释了各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赛事愿景是目标和理念的凝练和提升,是主办城市、地区、国家认同的产物,是实物、场景、建筑等有形物与理念、品牌、认同等无形物的统一。借鉴其他国际赛事,杭州亚运会的愿景应在准确把握亚运会的定位基础上,从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与浙江特色、亚洲与世界奥林匹克发展趋势、民意等总结提炼,最终达到动机与目标的对位,遗产与实践的对应,理念与宣传的对接。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体育供给侧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体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新时代背景下,国民体育需求与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均衡化、高端化、外向化等新的特征。而体育供给侧由于供给主体单一、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方式滞后,存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高、效率不高、效益不高等问题,还无法适应和满足国民的新需要新期待。应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价值追求,深化体育供给侧改革,强化多元供给,提升体育供给能力;丰富产品供给,优化体育供给结构;创新供给方式,提升体育供给质量,推动体育供给向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方向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时代下,探寻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对于增强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文本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新媒体在丰富中华武术话语的内容体系和表达体系,拓宽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主体、形式和渠道,增强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实效性方面为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提升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也面临媒介依赖过度、数字鸿沟现象、碎片传播与话语狂欢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增强中华武术自身实力,丰富大众媒体传播素材;优化武术传播人才队伍,提升话语主体对话能力;重构武术传播话语体系,消弭跨文化交流屏障;打造武术国际赛事品牌,增强中华武术文化吸睛能力;细分新媒体用户传播场域,营造和谐网络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家庭观念的转变,"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热潮的到来,构建和谐社会新目标的确立,家庭体育的功能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更加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论文从素质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分析新时期家庭体育的功能,以提高对家庭体育功能的认识,为推动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体育入宪反映出各种主体的价值取向,也体现宪法是为了谁的利益而制定。纵观142 年的体育入宪史,从主旨、条文的变化,可以大致看出国 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对体育的不同价值追求。体育是为人类发展服务的,人的自由是体育的核心,夺标与健康属于人类发展的工具和结果范畴。体育 是追求和实现人的尊严的重要方式,宪法保障人的体育权利和自由。体育本身的价值追求可以在自由、尊严和人权等中间桥梁中,寻找到更接近人本 身的价值。体育是人们用身体不断探索极限、尝试超越的过程,这也是人的自由发展的一种表现。将体育写入宪法,恰是政治社会环境下,对人类用身 体和意志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价值认可。我国宪法对开展体育活动有明确规定,对国家管理体育事务也作了制度安排,然而,关于体育入宪的价 值取向、目标等仍缺乏深入的认识。研究建议依据我国宪法,切实保障人的体育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马拉松项目竞技能力特点进行分析与重构。(1)马拉松项目整体特点是:马拉松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的体能主导类长距离竞速项目,体能是核心、技战术是重点、心智是辅助。(2)马拉松项目的体能特点为:力量耐力、专项耐力、速度耐力和基础耐力是马拉松项目的主导体能运动素质。各耐力素质训练适宜区域为:5-15 km;30-35 km;20-30 km;40-50km。(3)马拉松项目技术特点:身体重心起伏小,前脚掌外侧着地过渡到全脚掌,没有扒地动作,前摆大腿不能抬起太高;上坡步长缩短、步频加快;下坡步长适当加大。(4)马拉松战术特点:熟悉路线与对手是首要;依5 km公里分段、按"时间储备"定目标是关键;半程保、大半程加、后6km冲刺是关键;一定阶段摆脱对手、拉开距离、独立控制与把握节奏是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