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论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对现代教学理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对现代教学目的观、课程观、过程观、师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反思、批判与解构,建构了自己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影响遍及各个领域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无论是解构的还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它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强调反思与批判,提倡对话和反中心思想,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这为我国当前新型师生观的构建提供了积极启不。一、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师生观的冲击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虽然非常庞杂,但在师生观论述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理论特质。后现代主义教育家认为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变化的范式中,从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在后现代主义中,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反对教师权威,学生通过对话、行动等交互作用与教师一起探索,达成共识。这些观点猛烈地冲击了传统师生观。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将师生观理解为“对话者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的交往关系,而交往追求的应是相互理解,应把师生关系塑造为一种共生关系。后现代主义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向。  相似文献   

4.
凭借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构建几则教学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它以后工业社会为背景,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对传统的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进行了批判与解构,否认科学知识的绝对权威性和客观真理陡,反对只注重认知与智力的学习理论,反对严格控制的模式化的教学论。认真梳理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是一种理性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它所倡导的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过程观、师生观、教学评价观等对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后现代主义主张英语教学应创设教学自组织的良好氛围,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回归生活世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建立多元、人文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它以后工业社会为背景,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对传统的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进行了批判与解构,否认科学知识的绝对权威性和客观真理性,反对只注重认知与智力的学习理论,反对严格控制的模式化的教学论。认真梳理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是一种理性的教学观。一、后现代主义教学观1.教学即生命历程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发生、创造与凝聚的过程,是生命力量的呈现与发…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师生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将师生观理解为“对话者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的交往关系,而交往追求的应是相互理解,应把师生关系塑造为一种共生关系;后现代主义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向。  相似文献   

8.
一、后现代教育理论概述后现代主义(post-m 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学理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对现代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反思、批判与解构,建构了自己的教学观。后现代主义认为,学校的教学目的应从优势文化决定论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通过全校教师的热情参与和考虑到众多的因素来决定;既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甚至可以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即符合学生自己特点及生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进行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上,认为成人教育应该走一条“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道路。笔者仅就成人教育知识观问题作一些宏观诠释,以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育知识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进行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上,认为成人教育应该走一条"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道路.笔者仅就成人教育知识观问题作一些宏观诠释,以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育知识观.  相似文献   

11.
何斌  莫国辉 《教书育人》2005,(11):12-14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学理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对现代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反思、批判与解构,建构了自己的教学观。后现代主义认为,学校的教学目的应从优势文化决定论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通过全校教师的热情参与和考虑到众多的因素来决定;既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甚至可以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即符合学生自己特点及生活特殊性的人),又注重造就一批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这种公民能够认清优势文化的独霸性以及文本的集权性,敢于向他们挑战,进而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跨越文化边际,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同时,这种公民还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自然、土地、生态的伦理观念。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内容应由师生共同去感觉、生成,教育目标应由师生共同去制定、达成。后现代主义师生观为我们深刻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及其对大学教学之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在教学目的、课程、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建构了与现代教学理论不同的后现代教学观.本文从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方法观、评价观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教学观的主要内容,并分别指出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对我国当下大学教学尤其是高质量大学教学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知识观视角看后现代课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对西方社会和全世界都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思潮。本文通过后现代主义独特的知识观这一视角,分析其在课程上的三方面影响:课程内容、课程与教学、课程评价,从而对我国当今课程改革提出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坚持否定和怀疑的理论本性,主张“去中心”的思维策略,坚持反整体性的立场,推崇创造性的活动。透视后现代主义的这些观点,反思现代教育,我们可以从教育目的观、学生观及课程观方面得到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阈下师生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历来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对教育的完整的关照都离不开时师生关系的审视。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师生观深刻剖析了现代师生关系建立的理论依据和主要特征。对于诸多内生性的问题,现代教育难以对自身进行现代性的拷问,后现代主义师生观对现代师生观进行了消解和重构。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成人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特有的教育观点为研究我国成人教育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发展趋势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和特点出发,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后现代主义倡导的多元性、非理性、差异性等几方面对我国成人教育产生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志军 《湖南教育》2003,(22):17-18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后现代思潮,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西方,运用后现代主义思想考察各种学术领域,然后归纳出一套全新理论的现象时有所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伴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化思潮对学校课程论的影响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各种传统课程理论,尤其对被视为现代主义课程典范的“泰勒原理”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反思,并且以新的课程理论视角和价值观念阐释课程的本质,对建构新课程理论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意义。一、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与“现代性”的讨论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是在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坚持整体有机论、后现代创造观、有序的时间观、平权多样论和生态后现代主义等观点,其理论诉求在于丰富后现代主义哲学内涵,实现科学和人文的统一,扭转思维定式,重塑人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世界教育也随之变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通识教育”,即后现代教育。文章首先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特征和存在形态,进而提供了一种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模式、知识观、课程观、教育观和师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