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取得力措施,加快“阶段性转移”李豪杰,牛太臣1994年初,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提出出版业要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两年的实践证明,“阶段性转移”给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提出...  相似文献   

2.
努力实现中国出版业的阶段性转移于友先1994年初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署党组提出了推动“整个出版业的发展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这一指导全国出版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1995年7月的党组务虚会上,党组又强调指...  相似文献   

3.
明确定位 深化转移张凤瑞1994年初,新闻出版署向出版界提出了战略性的任务:出版业的发展要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这一战略部署的提出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涸为它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符合出版事业自身...  相似文献   

4.
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文就“开展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利评比工作”发出通知本刊讯为了贯彻“出版业发展由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的方针,,总结交流科技期刊办刊经验,表彰质量好、知名度高和有良好效益的优秀科...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出版业面临着一个战略任务,即从总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一个出版社只有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才能达到优质高效的生产,才能完成阶段性转移。 那么什么是良性循环呢?我认为良性循环就是指一个出  相似文献   

6.
校对工作发展到今天,它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出版业已成为一个现代产业,正经历着由“数量增长型”向“优质高效型”的发展阶段转移。对图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纸张、装帧、编辑或者校对都应实行精品  相似文献   

7.
在出版业“从规模数量发展向优质高效发展的阶段性转移”过程中,“多出精品”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成为广大出版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大家认识到,多出精品,是图书出版工作优质高效的标志,是实现“阶段性转移”目标的保证,是落实“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任务的前提。因此,不少出版社在努力完成八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基础上,正进一步总结经验,认真制订九五重点图书选题规划和近一两年的图书出版计划,力求推出更多的精品图书,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树立精品意识 推进阶段性转移刘同元一、多出用品是“优质高效”的集中体现“阶段性转移”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优质高效”。尽管“优质高效”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出版物的结构、质量、出版管理、队伍建设、科技进步、深化发行体制改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出版业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过程中,众多的地方出版社要规划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符合出版规律”的选题计划,树立出版社个性形象,是极为重要的成败关键。我个人体会,有一条途径比较便于达到这个目标,那就是:在地方出版社总的选题盘子中,“小而精”的丛书、套书应占百分之六七十的比例:只有紧紧抓住“小而精”三字,才能有把握地树立品牌,实现双效,在市场开发和发展中获胜。  相似文献   

10.
“阶段性转移”中高校出版社的双重任务阮光页当前,整个出版业都面临从以数量规模为主要特征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这对干高校出版事业的发展转折是一个机遇。因此,研讨转折过程中如何顺利实现“阶段性转移”,是高校出版社发展的现实课题。实现“阶段性转...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出版界向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新闻出版署提出“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后。一大批精品图书纷纷推出,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图书市场上仍有以下几类图书危害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毒害社会风气。其一,庸俗、黄色、迷信类图书,青少年很容易被这些图书引上邪路,至少使他们流于浅薄。真是一本坏书赚了钱,害苦一代青少年!其二,重复出版的各种“名著”,前一时期流行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1994年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年初,新闻出版署提出我国的新闻出版业面临着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的任务。1994年作为胜利实现这一阶段性转移的第一年而载入了光辉的史册。这一年,出版物的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广西8家出版社选题计划数1113种,比1993年下降39.8%。而实际出书,由于再版率大幅度上升,总量比1993年却略有增长。  相似文献   

13.
“九五”期间,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图书出版业在实现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以质量效益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过程中,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创名牌,出精品,重质量,增效益,取得了丰硕成果。 出版实力显著增强 从出版业的宏观发展来看,1999年与1995年相比,图书总印数由“八五”末的63.22亿册增加到73.16亿册,增长15. 7%,总印数首次突破了 70亿册大关;总印张数由316.78亿印张增加到391.35…  相似文献   

14.
当前,出版业正处于从总量增长向优质高效阶段转移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出版业的阶段性转移,做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关键在于抓质量、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对于人民出版社来说,要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高档次的文化品位上求质量、促效益。抓质量、促效益、多出好书、多出人才,涉及出版业的方方面面、诸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拟就如何多出好书、多出人才谈点看法。 多出好书,多出人才,需要建立几种机制。  相似文献   

15.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促进出版事业繁荣健康发展──访国家新闻出版署于友先署长孙一九九四年,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方针,全国出版界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迈出了不平凡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实现“阶段性转移”的十个标志熊向东实现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移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从江西出版业来看,我个人认为有以下10个方面。1.产业发展标志实现优质高效,既有政治要求,也有产业发展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地方出版业来讲,在阶段性转移中,有质量...  相似文献   

17.
靠改革完善机制,靠机制实现优质张黎洲年初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提出了出版业从总量增长向优质高效转移的任务。“优质高效”的根本点和支撑点是“优质”;质低、质差、质劣,既没有社会效益,也没有经济效益,绝不可能有“两效”有机统一和良性循环的“高效”。如何...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提出的逻辑思路走向21世纪的出版社,面对经济体制转轨的时代背景和出版业以规模数量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的发展态势,其现实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甚至可以说是穷途末路。在此时代氛围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00,(9)
1月4-7日,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全国报纸周末版座谈会. 1月21日,<中国开发报>被停刊整顿. 1月24--29日,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在京举行,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新闻出版业要实现从以总量增长为主要特征转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从传统的事业管理为主转向产业管理为主,管理手段要从具体的行政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的依法行政为主的阶段性转移.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0,(9):10-11
1月4-7日,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全国报纸周末版座谈会. 1月21日,<中国开发报>被停刊整顿. 1月24--29日,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在京举行,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新闻出版业要实现从以总量增长为主要特征转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从传统的事业管理为主转向产业管理为主,管理手段要从具体的行政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的依法行政为主的阶段性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