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用这一环节:问学生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们约定俗成般地回答想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等等。然后教师似乎是顺学而导,顺水推舟地说,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这些问题。你看,教师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围绕着学,教服务于学、服从于学,而且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培养了孩子的质疑能力。接下来,教师先检查昨天学生在家预习的情况,包括生字词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问学问,要学当然要问。正如李振道所讲的,要学问得学问,不学问没学问。但我要思考的是,“看着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教师在备课写教案时 ,脑子里只是想这节课要教什么 ,而不认真想一想学生要学什么。结果讲课效果总是欠佳。在备课时备学生是一个颇值得思考的问题。几年来 ,笔者研究发现 ,要改变教师备课无学生的现状 ,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做到三清楚 :一是清楚学生学什么  相似文献   

3.
以学定教,简言之就是要让教学从过去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转变为"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这样做不仅是生本位的体现,更是教育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章桂周 《学语文》2014,(1):31-32
教是为了学,学生学有所获、学有长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可很多时候,我们误将手段当目的,以教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学生意识,将教学本末倒置,这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具有学生意识,能进行换位思考,就会知道学生想什么、要什么,就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就能教到学生的心里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6.
我是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对“教什么”的回答。“教什么”,就一堂具体的课来说,可分出三个层面,相应地转化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教师在这堂课里想教什么?第二,教师在这堂课里实际在教什么,教了什么?第三,学生在这堂课里实际在学什么,学了什么?要全面地探讨这三个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更阔大的背景,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建议语文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关联:第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语文教师在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之间,普遍地存在着阻…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先提倡"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他认为: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怎么教"是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而"教什么"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这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对课标的认识。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达成度,唯有先知道"教什么",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由此看来,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8.
彭跃为 《学语文》2014,(4):9-10
如何确定散文教学的内容?我想,有两点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学生的课堂需要;二是散文的文本体式。下面我将针对这两点来探讨真散文课堂到底应该教什么。 一、满足学生的课堂需要 教学,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自己的教,而不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在上课前总是在思考"我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应该学什么"。  相似文献   

9.
钟发全 《教书育人》2005,(12):39-39
闪亮登场的多媒体动画制作、文本绘画图案、教材角色头饰,加上声情并茂的文本剧,井井有条的课堂组织,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加上教者亲切自然,语言娓娓动听,如此怎不让人沉浸于40分钟的课堂。可是,作为观摩者是否曾想过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看教师教得好不好.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看教师教什么,重点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到底是一门什么课?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课内该学些什么?课外该读些什么书?这一连串问题,关键是头一问,即对语学科属性的定位。几十年来,从横向看,可  相似文献   

11.
教学就是服务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是由学生应该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决定的,一定意义上也是由学生喜欢学习什么和喜欢怎样学决定的,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是为了不教”;二是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不是为学生获取知识、更不是为学生获得较高的考试分数服务的,教学要目中有人。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教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一节好课来源于精心的备课。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就必须要备好课。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所一般中学在教学上存在最严重的弊端是“教”与“学”两张皮。为改变这种情况,近四年来,我校在教学改革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较显著效果。一、抓好“十环节”,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不能只考虑教什么,怎么教,还必须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要为“学”服务。因此,我们从“教”与“学”最基础的地方抓起。根据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我们制订了教师教学五个环节和学生学习五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合起来,这就是我们要竭力抓好的“教学十环节”。教师教学五环节是备课、讲课,设计指导作业、课外辅导、指导课外活动,学生五环节是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和小结。教师与学生的环节是互  相似文献   

14.
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应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的发展几经周折,我校一直在不断寻求一条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路。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完全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影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针对职校生的实际,我们探索提出了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为“学生能学什么教师教什么”,“以学生个体进步、提高、发展,弘扬学生个性为目的,全力打造学生发展的空间”。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教学管理的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一、引入目标教师讲述 :大家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这节课学习它们的表面积 ,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 ,总结出学习的目标 :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如何求表面积 ?二、教学新知首先 ,教表面积的意义 ,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学生摸摸长方体学具的外表 ,说出各个面的名称。2.学生用剪刀将长方体沿着棱剪开 ,在展开后的图形中 ,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微机显示展开图 ,教师讲解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是它的表面积 ,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点评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摸、剪长方…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由教和学两部分组成,所谓一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主要是由学生的接收效果来决定。一个合格的教师,一节成功的教学课,一般都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那一方面,得到较好的反馈。讲课能让学生听得有味,听得入迷,有时甚至下了课还能让学生感到余兴未尽,回味无穷,这是每位教师所努力追求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每位教师而言,却不容易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教学是一门艺术,取决于教师的专业修养和表达能力,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学技能同他的教学效果成正比。一个教师要想把自己的课教好,使教和学出现共鸣,甚至产…  相似文献   

18.
有专家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发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点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目前小学的课堂教学,其无效或低效学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什么是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实际上可分为有效教和无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看教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正确理什么是有效教学,应走出以下几认识误区:“灌”得越多越有效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帮…  相似文献   

19.
作为引导学生思想成长和道德培养的思想政治课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多方面的。现就政治课教学特点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在教学方面,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与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是两个问题的一个方面,不能割裂开来。教与学、学与教反...  相似文献   

20.
闪亮登场的多媒体动画制作、文本绘画图案、教材角色头饰,加上声情并茂的文本剧,井井有条的课堂组织,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加上教者亲切自然,语言娓娓动听,如此怎不让人沉浸于40分钟的课堂。可是,作为观摩者是否曾想过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看教师教得好不好,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看教师教什么,重点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市里组织的10多节阅读教学观摩课,换得场外尽是掌声。观摩课中教师左一声“孩子”,右一声“某孩子”,声音本是那么和谐与悦耳,可是,这种课堂并不那么尽善尽美的。一群六七岁的娃娃被教师牵着,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说什么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