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位家长和王老师交谈。家长甲:有些孩子总不愿上幼儿园,不愿意学习,这是怎么回事?王老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各位看几段录像。王老师打开录像机。镜头一:胡同里,一个男孩在门口玩,邻居爷爷说:“丹丹,今天怎么没去幼儿园?”男孩:“我妈妈说,昨天我打针没哭,今天奖励我,可以在家玩一天。”镜头二:一位母亲正在往孩子嘴里喂菜,孩子显得很勉强。母亲:再吃一口,到了幼儿园可就吃不着这么香的菜了。镜头三:一个男孩子回家来,脸上划了一道口子。母亲:这是怎么回事?男孩:武钢抓的。母亲:他凭什么抓人!走,找你们老师…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到家长对我说:“老师,我家孩子只听你的话,我们说的话根本不听。”原来我还不太相信。上学期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到学校与老师对谎就已然让我诧异,这学期一位母亲更是让我惊讶:她的女儿连吃饭、穿衣、刷牙、睡觉、周末作业都喜欢拖拖拉拉,她无奈到竟需要打电话给老师求救。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鼓楼区一位读者来电话问:我的女儿因为老师批评她几句,她就闷闷不乐,不愿意听这位老师的课,连这位老师留的作业也马马虎虎地对付。请问,有没有方法帮助孩子缓解和老师的对立情绪呢?主持:老师在对待学生的问题时,无论宽、严,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进步。但同一种方法,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孩子会在心里产生对立情绪。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听听南京市部分家长的建议吧。观点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的孩子有一次对我说,他不喜欢班主任老师,因为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太严格。乍听孩子说这话,我心里一惊,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是位很优秀的…  相似文献   

4.
刘霞 《生活教育》2012,(19):77-80
刚开学三周时间,便接到不少家长的咨询,有说孩子对新环境不适应,不喜欢新老师的;有的问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校外辅导班;有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的……归纳起来会发现,这些家长反映的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位母亲和我说:"我每天下班之后,主要任务就是陪孩子学习,看着他做作业。前天晚上,我到小区门口买点水果,前后离开大概10分钟,回来发,  相似文献   

5.
一位学生寄来卡片祝我生日快乐,同时寄来一封信谈上高中的感受。提到语文课时,说感觉不太适应,老师讲得很快,有时甚至不讲课文,很多时候都是自学,现在都不知道如何学语文了。他听说我准备到高中任教,问我为什么不选择去他们的学校,他和许多同学都希望能在他们的学校见到我。那几天正是学校放假期间,几个学生来我家玩,  相似文献   

6.
孔波  徐化美 《贵州教育》2012,(20):22-23
转眼又到八月,身为教导主任的我又开始提前忙碌了起来:制订计划、核实编制、汇总工作量、编班分班等等,正因如此我才有幸经历一般老师都不了解的一些故事。这些事情中,有让我焦头烂额的,有让我左右为难的,有让我心生愧疚的,还有让我心酸心痛的……不愿上学的小刚小刚开学上三年级。暑假开学的头一天突然对妈妈蹦出一句:"妈妈,我不想上学了。"妈妈以为孩子是假期玩得太开心,还没玩够,就对他说:"傻孩子,  相似文献   

7.
一位母亲带着一个男孩来到心理咨询室。在我把孩子安排到另一个房间之后,孩子的母亲急切地说: “都说您对心理学很有研究,专门向您来求教。我们的孩子今年11岁,上四年级,暑假后考入中心小学。学习成绩不算太好也还可以,在中游吧。可是现在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家里问他为什么,哄他说如果有同学欺负你,  相似文献   

8.
小桥 《家长》2012,(1):10-12
前几天有朋友和我抱怨,说真是不知道该怎么领孩子玩科学游戏,常常是折腾了好一阵,结果费力不讨好。很多科学游戏里面用到的材料太专业,她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买。有的时候游戏材料找到了,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有一次她和儿子做一个关于"水的张力"的游戏,就是让一根缝衣针神奇地漂浮在水面上。  相似文献   

9.
陈晓华 《教育文汇》2009,(4):44-44,33
河南电视台《少年火力王》的播放后,学生都玩起了悠悠球,只要一下课,随处可见悠悠球在学生手中旋转。有的老师抱怨说:“学生都玩疯了,连上课都在摸悠悠球。”有的老师干脆下命令:“不许在学校玩悠悠球!”但我倒觉得不必太在意他们玩,这一玩不正是习作的好素材吗?  相似文献   

10.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开学,我带着孩子到户外去玩大型玩具,孩子们都很高兴,有的滑滑梯,有的坐转椅。但是我发现有个女孩子呆呆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地看着其他的孩子玩。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燕秋,你怎么不去玩呢?你看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孩子说:“怎么玩啊,老师我不想玩。”我说:“那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去玩吗?”燕秋说:“老师,我不会玩。”怎么不会玩呢?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啊。我觉得很纳闷,一定是孩子不喜欢和陌生的伙伴交往,怕羞吧。  相似文献   

12.
《父母必读》2011,(9):142-142
看不见的学习包含着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认识世界,发展自己。朋友带着孩子来找我玩,顺便问我:"刘老师,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啊?老师教他什么都不听,就是玩!"看着朋友一脸焦虑的样子,我忍不住地乐,就是不说话。朋友急了:"你怎么还乐?我说的是真的。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节课外活动课上,几个女生吵吵嚷嚷来报告,说小玲和小珂俩人闹矛盾,都哭了。我前去了解,一问原委,出现了好几个版本。比较能说会道的小寒先说了事情大概:“同学们不愿和小玲玩,她见了心里不舒服,就让小云来骗小珂,说老师让小珂过去。小云不想帮她骗人,不肯去,事情就穿帮了。”听着她眉飞色舞的叙述,我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小玲怎么会这样……哎!然而小玲则抽抽搭搭地说了另一个版本:“我和同学一块儿玩游戏,可是小珂对她们说,叫她们都不要和我玩。我就去告诉老师,老师就让小珂过去。  相似文献   

14.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庄,叫姜村。姜村因为每年都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博士而闻名遐迩,久而久之人们称之为大学村。二十多年前,姜村来了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位教师是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这个边远的村子。这位老师教了不长的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子里流传:这位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为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音乐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钱学森那样的人。不久,家长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和音乐家的材料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难管了,变得更加自觉了。家长很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就这样过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这位教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村民们让他看自家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可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不会其他的。这位老师年龄大了,回城了,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  相似文献   

15.
杨昌敏 《贵州教育》2010,(11):45-46
凝视窗外的夜幕,我想起了一次闲谈时同事无意问说到的一件事。有一天,他问刚放学的侄子:“晓林,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他侄子回答说:“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好像在说‘日本话’,听不懂!”当时在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有的觉得孩子调皮,有的说晓林上课根本不注意听课。当时我也不太在意。后来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惑,让我又记起了晓林说的话——“老师在说什么?听不懂!”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6.
“那是一个十分任性、孤僻的孩子。”老师常常这样说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孤单一人到河边去放纸船,到山林里去捉小蛐蛐,或者到山路边逗蚂蚁玩。为此,母亲揍我,说我太野,很早就把我送到小学,交给老师管。  相似文献   

17.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他就离家出走?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8.
曾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师调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该班孩子大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要是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场里的一头绪.”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真的,而且我要吻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孩子们好奇,都希望老师去吻猪。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有一位犹太老人,是一位退休的心理学工作者。纳粹分子鼓动一群孩子去骚扰老人,在他的屋外大叫"犹太佬"。老人想了个办法,他拿了一些零钱去给这些孩子,并对他们说:"我一个人挺寂寞的,以后你们每天来喊几声,我都付点钱给你们。"就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与这群孩子商量:"我的退休金不多,只好少付一点给你们了。”见此情形,这些孩子挺不乐意,他们说:“不干了,就这么一点钱,谁高兴天天来叫!”就这样,老人的奖赏使这群孩子改变了对骚扰行为意义的感受,本来是自己取乐,后来变成了为别人卖力,将自主性的行为演变成了受控制的行为。这个故事反映的就是过分肯定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家长对我说:"老师,请您帮我教育教育我家孩子,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沟通,孩子压根不和我交流,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孩子自己说他就听老师的。平时我只要一说她,她就烦我,就乱摔东西,气得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听了家长喋喋的话语,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