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鹏飞 《传媒》2018,(4):89-90
当前绝大多数社区传播更多依赖新兴媒体,而忽视传统媒体的效用发挥.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传播应该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长时间并存的场景下,强调两者的配合.本文以营销界中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支撑,结合社区传播理论和当前媒介融合发展状况,提出要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社区"整合传播"的观点,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社区"整合传播"模型,以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联动.根据受众群体不同特征采用不同传播模式或偏向于传统媒体的"重"传播模式,或偏向于新兴媒体的"轻"传播模式,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作为重要传播内容的疫苗报道,不仅报道数量偏少,媒体在重大疫苗事故中缺位与失声现象严重,而且媒介报道公信力下降,特别是理论研究的滞后,制约了实践报道的进一步开展。作为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主流媒体,要把握疫苗报道时机,树立媒介公信力,推动疫苗规划、供给和监管的透明,同时要不断丰富疫苗报道的内容与形式,开展相关业务研究,积极探寻疫苗报道的新思路,让疫苗报道在一个有序透明的环境中造福大众。  相似文献   

3.
消费文化一直影响着媒介传播的实践.在消费文化沉浸下,有的媒体容易被关注度、收视率等因素困扰,有时会发生忽略甚至丧失人文精神的传播现象,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因此受损.消费文化沉浸下的媒介传播需要找出改善传播效果的策略,加强自律,主动履行好媒体对社会文化舆论的正确引导,提高媒介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汶川地震中,电视媒体以其优异表现显示了突发事件中电视传播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从宏观语境、中观生态和微观运作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电视灾难报道中的和谐传播生态内在动因和现实表现。本文认为,电视媒体在汶川地震中以"和谐"对公众、国家、社会负责,以"和谐"面对市场竞争,以"和谐"规约自身存在和发展,实现了其"和谐传播"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聂晶磊 《新闻界》2009,(1):85-86,110
积极探索媒介品牌形象传播的实践途径,可以让媒体借助富有战略性的品牌形象传播方式,扩大品牌形象的效益贡献,从而提高现代媒介传播的整体效果,确保媒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最终实现大宣传,大产业的良性互动,促使媒介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处于媒介整合向媒介大融合的过渡时期,许多媒体试水多媒体传播,力图实现一次采集、整合利用、多次发布、资源共享,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获得超额利润.本文通过对我国多媒体传播现状进行梳理,探索多媒体传播的背景、内涵及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探究我国媒体在媒介融合浪潮下的多媒体运作的规律及特点,以期能对多媒体传播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薇  于萌 《传媒》2018,(2):79-81
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介日益发达和成熟,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结合数字媒介技术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以及汉语国际传播的实际,从传播主体、渠道、受众、机制等方面出发,重点探讨了数字媒介技术推动汉语国际传播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舟 《新闻前哨》2012,(7):39-41
本文试图讨论在危机传播背景下媒介的发展方向。以危机传播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和受众的需求为切入点,详述了媒介融合对危机传播的影响。从受众的注意力分化和媒介自身的优势分析媒介融合之后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媒介分化。在危机传播中,分化更有利于不同媒介发挥各自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张开  石丹 《现代传播》2004,(1):81-84
近年来媒介素养一词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它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为专家、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那么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今的传媒环境中具有什么作用?它与传媒效果究竟是什么关系?本文将从媒体素养教育理论和媒介的传播效果两个方面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0.
王颖 《青年记者》2020,(11):4-5
新闻传播格局重构,互联网个体用户成为关键因素近年来,媒介技术变迁,新闻传播格局重构.个体用户成为中心,专业媒体不再是唯一的新闻生产者和传播者.公共传播时代已经到来,公共传播机制重新建构,公共传播是通过传统媒体或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面对不特定人群的开放性传播,它的传播主体既包括大众媒体,也涵盖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11.
张晓霞 《报刊之友》2014,(4):118-119
美国的Whatsapp、韩国的KaKao Talk、日本的Line,中国的微信等,这些微媒介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实现人际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微信作为媒介入手进行考察,对比了微博与微信的差异,并且结合具体案例简单概括了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特征及其发挥的作用并且试图挖掘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潜在价值,如提高媒体信息传播的准确度,打造手机上的地方资讯门户或细分行业门户、加强媒体在报道重大事件和突发新闻上的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2.
张晓霞 《今传媒》2014,(4):118-119
美国的Whatsapp、韩国的KaKao Talk、日本的Line,中国的微信等,这些微媒介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实现人际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微信作为媒介入手进行考察,对比了微博与微信的差异,并且结合具体案例简单概括了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特征及其发挥的作用并且试图挖掘微信在新闻传播中的潜在价值,如提高媒体信息传播的准确度,打造手机上的地方资讯门户或细分行业门户、加强媒体在报道重大事件和突发新闻上的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3.
比较中外媒体尤其是中关主流媒体的灾难性新闻报道,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实际上就是中西方媒介在新闻理论、传播观念、文化环境与运营机制等方面所构成的“媒介生态”差异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奥运跨媒体传播的实证研究,文章分析了奥运前后受众媒体使用行为、满意度及媒体评价的变化,指出:在重大事件传播期间,受众的媒体选择首先向具有内容优势的媒体集中,日常的媒介使用习惯及组合结构将影响其在特殊事件传播中的媒介行为;在数字化时代的媒体传播环境中,受众的媒体使用存在相对稳定的结构,表现为日常媒体选择中具有倾向性的使用层次及"基础媒体组合".  相似文献   

15.
钱增 《网络传播》2007,(8):50-51
“媒介融合”是当下新闻理论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除了“媒介融合”之外,还有“融合媒介”、“融合新闻”等诸概念也甚嚣尘上。笔者认为其核心的观点即是“融合”:以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前提,以网络传播迅猛发展为背景,曾经泾渭分明的几种媒体、报道形式、传播形态正悄悄地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进行着融合。  相似文献   

16.
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借助技术手段增强其传播力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促进媒体融合,加强主流媒体渗透,既是宣传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综合性改革举措,也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因此本文将探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如何,再提出提升其传播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区域媒介的整合与传播研究理应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视域.区域传播的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区域媒体传播策略和公信力研究、政府与媒体就信息产品制度供给研究、区域媒体报道效果的实证研究,区域内媒体报道的比较研究等.区域传播研究对于拓宽新闻传播学,建立区域内媒介间的联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钱佳庆 《青年记者》2012,(18):52-53
在如今这个多媒体时代,媒介与媒体、多媒体与新媒体等学术概念使用较为频繁,其中意见多样,观点不一. 首先要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在于辨析媒介与媒体概念以及厘清新媒体、多媒体等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关系. 媒介的出现让有价值的信息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地生产、复制和大规模传播.施拉姆指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作为传播渠道,媒介具有一种物质实体、工具或技术手段的概念,如广播.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决定着社会的传播速度、范围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孟欢 《东南传播》2010,(9):109-111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之间逐步走向互动、整合。《杜拉拉升职记》建立了以图书出版传播为起点,报纸、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网络等多种媒介互动传播而取得强大传播效果的本土范例。本文在试图分析其多种传播形态后,进一步分析其媒介互动传播的特点,继而从深层解读其互动传播现象。由此可知,跨媒介传播与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化社会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多屏视听时代,综艺节目的 跨媒介传播成为一种新趋势.当前我国综艺节目台网之间的跨媒介传播主要包括跨媒介流通、跨媒介联播、跨媒介衍生及跨媒介互译等四种模式.但面对电视文化场和网络文化场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生产者只是试图简单地通过改编、删除或添加文化密码来迎合目标文化场,导致综艺节目的 台网跨媒介传播效果不甚理想.因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