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体飞行器可以在飞行中主动改变自身气动外形以在不同飞行环境中始终保持良好性能。本文针对一种伸缩翼结构变体飞行器模型进行了动态气动力测量,并采用烟线技术实时显示伸缩机翼区域流场。结果表明变体运动时飞行器气动特性存在着一定的非定常迟滞效应,且运动速度越大,迟滞效应越明显。出现这种非定常现象的原因是气体对模型运动的动态响应迟滞,随后进行的烟线试验证明了伸缩翼运动对翼尖涡瞬时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JUSTIN  SU  西贝 《科技新时代》2007,(9):16-17
它有望催生油耗更低、噪音更低、载重量更大的飞行器。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协助下,波音公司对采用翼身融合设计的X-48B进行了首次试飞,一名飞行员坐在地面模拟驾驶舱中,遥控着X-48B顺利爬升到了2300米的高度,在飞行了约半个小时后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降落“试验的重点是低速状态下的操控性能,特别是起飞和着陆时的稳定性”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高级工程师丹·D·维克罗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蜻蜓拍翼前飞中模型翼动态柔性变形的气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蜻蜓拍翼前飞激发的流场具有St>>1/Re的特点,在理论模化框架下,本文采用势流假设,用二维变形体前、后缘脱涡的面元法研究了前飞模型蜻蜓翼在周期性拍动中动态柔性变形引起的气动力响应。通过比较柔性模型翼和刚性模型翼气动力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在下拍行程中动态柔性变形显著地提高了升力和推力;值得注意的是,蜻蜓前飞时,翼的实际柔性变形幅值恰处于一个最佳范围内,它大幅地提高了升力,同时使消耗的气动功率趋近于最低,有利于蜻蜓维持前飞状态。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29)
随着现代战争对飞机的性能和隐身要求的提高,翼身融合布局由于更低的雷达散射面积和更优的飞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飞机设计领域,然而由于特殊的布局也会导致飞机的模态特性和运动响应与常规飞机有所不同,本文对翼身融合飞机在风场中的横航向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建立,并利用Simulink对飞机在风场中的时域响应进行了仿真,为该新型布局飞机的总体设计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飞行器在真实飞行条件下受到气动载荷结构发生弹性变形的问题。进行了基于控制理论的跨声速弹性机翼气动反设计方法研究气动载荷及结构静弹性变形量由气动/结构方程的耦舍求解得到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敏感性信息通过求解相应的共轭方程获得。大展弦比跨声速弹性机翼气动反设计算例结果表明发展的设计方法是成功的。计及静气动弹性变形影响的设计机翼压力分布能够收敛于目标机翼的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6.
针对串列翼布局飞行器的独特气动优点,设计了一款无人飞行器。主要确定串列翼飞机气动部局的三个关键性参数(1)前后翼的机翼安装角;(2)前后翼的水平距离;(3)前后翼的垂直距离。实现串列翼布局的气动优化设计。绘制该型飞行器的设计图纸,并进行制作。为其选装相应的动力装置,飞行控制装置,进行试飞。通过试飞该机型表现出了良好的飞行状态,具有滞空时间长,机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扑翼驱动系统运转时,由于惯性和气动阻力矩的变化将引起系统速度的周期性波动,从而影响驱动效率和气动性能,因此速度波动的分析是研究扑翼微型飞行器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对一种常用的扑翼机构,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并求解其真实运动规律,进而为扑翼微型飞行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谭和林  蔡华根 《科技风》2013,(15):36+40
本文介绍了某型带伞区域封锁弹药的飞行过程,建立了完整的飞行弹道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减速伞气动特性、抛撒高度、母弹牵连速度、海拔高度等诸因素对子弹散布的影响,最后得出了对子弹实施布撒的相关结论。研究结果对抛撒系统的弹道设计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比了不同截面等效模式下圆钢管翼缘——组合梁与工字钢截面性能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算例分析了两种截面形式的简支梁桥的静力特性,并对两种结构的经济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气动加热问题一直制约着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准确预测高速飞行器的热环境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依据飞行环境的复杂性,提出多场耦合分析策略,以圆管绕流问题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的气动加热数值求解方法。通过对圆管模型流场、温度场、结构场的耦合计算,验证其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对其物理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数值求解二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在两种拍动基元运动中,模型翼动态柔性变形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由柔性翼和刚性翼的结果比较发现,附加惯性效应是动态变形影响气动性能的主要原因,变形加速率决定了瞬时气动性能改变量的大小,相比之下,动态变形对气动性能时均值的影响则弱得多。  相似文献   

12.
航天与力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力学在航天领域中的重要性,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国内外航天飞行器多次失事的教训告诉我们,忽视航天领域的力学问题不仅影响到它们的性能,而且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联盟号飞船第一次飞行的船毁人亡,难道不与这个飞船的跨声速气动特性不理想有关吗?  相似文献   

13.
正采用三种CFD计算方法对直升机的机身模型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三组机身气动特性数据,并用风洞试验结果和CFD计算结果进行飞行品质计算,包括配平、稳定性、操纵性,分析机身气动特性对直升机飞行品质的影响。在直升机设计涉及的学科中,机身的气动设计是基础也是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整个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和飞行品质,对直升机飞行安全、飞行效率与经济性等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鉴于空气动力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求解难度,直升机机身气动设计主要是依赖于风洞试验并结合设计人员的工程经验,风洞试验一直都是提供机身气动力数据以及指导直升机设计的主要手段,但是风洞试验花费时间长,经济代价高,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航空发动机主要部件之一的排气系统,其气动外形、重量及性能等对发动机乃至飞机的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分开式排气系统,涉及到内涵、外涵和外流三股不同总温总压气流的相互作用,存在明显的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区域,流动状况极其复杂。本文基于国外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建立了外形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CFD计算,分析研究了大  相似文献   

15.
罗媛媛  李露露  严洪海 《科技通报》2021,37(3):30-33,39
目的:三维分析翼上颌区域的解剖特征对翼上颌种植的影响.方法:本项研究共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口腔科患者CBCT 104例,共208侧进行测量.结果:CT测量显示翼上颌连接部分高度平均值为14.72 mm,最小值8.26mm.宽度平均值为9.12 mm,最小值4.84 mm.上颌结节点与翼上颌裂最低点的平均距离为19.33 mm,最小距离为8.73 mm.颧骨下嵴延伸的线穿过牙槽嵴中央最低点与翼上颌裂最低点的平均距离为25.27 mm,最小距离为13.78 mm.结论:翼上颌区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数据在特定位置测量的值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每一个翼上颌区种植体的植入病例中,都应进行个性化的术前放射学评估和仔细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王宇璐  郭凯伦  党世红  金莹 《科技通报》2023,(12):37-41+115
本文针对非对称振型提升扑翼采集性能的可行性,构建适用于双扑翼非对称振荡过程的控制及仿真程序,通过数值方法探究双扑翼在多种非对称频率振型下能量采集效果的变化规律,揭示不同非对称参数时翼型附近流场结构的演变机理。研究表明,双扑翼功率系数和采集效率均随非对称参数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平均功率系数为0.714,出现在非对称参数为0.45的振型下,相比对称振型时增大约1.98%,可达到提升双扑翼采集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锥形鱼尾三翼螺旋泵吸反循环钻头结构特点,分析多年对泵吸反循环钻头研制、改进探讨及成型;不同钻头结构,碎岩方式不同,取得的不同效果;概述锥形鱼尾三翼螺旋泵吸反循环钻头在三、四纪地层各类大口径工程钻进中深井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26)
随着机翼增升装置的发展,很多机翼内侧都使用了一种简单的前缘绕铰链轴向下旋转一定角度的结构,与使用最多的前缘缝翼相比较,这种结构具有减小阻力、降低噪声和提高升阻比等许多优点。本文是基于对RAE2822翼型的研究,使用专业制图软件生成不同前缘下垂角的一系列翼型,并利用POINTWISE软件和FLUENT软件联合运用,研究了不同的前缘下垂角度对机翼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并且在所研究范围内得出相对最佳的前缘下垂角,最后与RAE2822原翼型及其他不同前缘下垂角度翼型的气动性能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升阻比随着前缘下垂角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这说明使用前缘下垂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对一个翼型的气动特性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螺栓连接的有限元模型,采用了预紧力单元法和温度收缩法模拟预紧力两种方法,分析了不同载荷条件下螺栓结构的轴向变形图和轴向应力图,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以验证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为分析复杂结构中螺栓连接结构的简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卢永飞 《中国科技纵横》2014,(2):119-119,121
对现有高速公路项目采用的25m标准跨径装配式带翼小箱梁,在原截面形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跨径长度后调整预应力钢束和截面普通钢筋,然后从结构受力方面进行研究,看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能否够满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托为该结构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