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仝春燕 《江苏教育》2023,(26):73-75
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架设学生与信息社会之间的桥梁的重要举措之一。发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在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集成作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从而助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应结合项目学习的特点,从数字化环境、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形式等方面重构课堂,有效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相似文献   

2.
徐旭 《上海教育》2022,(S1):12-1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素养,要发展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以顺应未来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小学阶段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必要性、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三种方式:资源利用的学习、探究合作的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使学生通过一段系统的课程学习,能够对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初步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以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进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教学,不仅能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教学的实践,还有利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目前,如何在初中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还处于探究阶段,在初中开设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应主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以《智能餐车》一课为例,尝试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以期为广大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国锦 《学苑教育》2023,(12):64-66
信息科技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其具有基础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特征。数字素养和技能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综合素养,掌握这一素养与技能有助于学生在线学习与生活能力的培养。文章立足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分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这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从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价值、学习实用信息技术应用软件与学习工具、组织数字化学习的信息技术综合学习活动三个方面探讨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来助力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具备更好的数据应用意识、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  相似文献   

5.
曹菁 《考试周刊》2022,(11):1-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主阵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讲授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依然占主流,这些方法的应用需要以教师为主,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并开展学习,挖掘自身的学习特长,使学生了解数字化学习的方便与高效,并掌握用法。本文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一课为例,阐述了如何在高一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进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理念这一全新的概念也逐渐贯穿于小学阶段信息科技教学的始终,这不仅仅有助于构建更加现代化、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更有利于培养具备数字化学习意识的新时期人才,而学生也可以借助信息科技来更加高效地解决一些实际生活、生产问题,充分培养和发展其创新精神。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之一,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是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在学生与信息社会之间架设联通桥梁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制作个人小名片》章节为例,通过在课程中融入"二维码"元素,将常规的名片设计成数字化名片,使学生体验到利用数字化工具创造性地解...  相似文献   

9.
学习设计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设计的活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设计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释放和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唤醒学生自主学习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化时代学习设计价值的显现,使得学习设计者成了教师角色的突出特征,表现为运用数字技术资源赋能教学提质增效,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及时支持。为此,应从教师的数字素养、设计思维以及设计实践三个角度出发,构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有机融合的数字化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和研修体系,努力提升教师的学习设计者素养。  相似文献   

10.
所谓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素养、创新能力的人才。不难发现,数字化学习不仅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也是符合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学习能力是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基本素质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包括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思维能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挖掘能力、数字化学习方式的运用能力。针对高职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平台的多样性可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可提供必要的内容支持,学习过程的可重复性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针对高职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适应性相对不足、学习工具掌握不全、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能力相对不强等问题,需要重点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强化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撑、加强数字化相关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素养、构建数字化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能够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加强语文学习品质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还能养成他们勤奋刻苦、积极创新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习兴趣、目标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最基础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已经自觉地结合起来。学生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的有机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模仿人脑的联想思维,超媒体用网状结构非线性的组织信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超媒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符合面向智慧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时代需求。根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出发,应该在全社会各阶段的人群中建立起数字化学习时代的信息素养,培养知学、会学和善学的高段位人才。尝试开发多种类型、立体化的、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慕课—移动学习APP、社区教育MOOC、五分钟课程网等信息化系统平台,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6.
改变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剑芸 《科学教育》2007,13(4):96-96
1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要求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76):119-120
纵观国内外,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二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课堂当中实施各项教学活动,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将各学科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下文中均简称为2017版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中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本文探讨提升高一学生信息素养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方法,为2017版课标的实施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在学校的基础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基于此,从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明确合作学习的作用出发,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合作式学习,以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与思维品质,进而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它的开放性、主体性与实践性要求语文教师要努力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文化积淀,创造出语文学习的崭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李海娇 《文教资料》2011,(20):143-144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期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功能。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作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