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2.
2020年,贵州同全国一道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历史性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为了使新时代贵州青年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贵州脱贫攻坚战,文章从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成就及"贵州战法"三个方面分析了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教学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创新性地提出了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教学的方式方法,引...  相似文献   

3.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是当前所有工作的重心。坚决打赢扶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地处秦巴腹地的竹山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湖北省2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通过全县人民三年奋力攻坚,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和方法,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36%下降至2017年12%以下,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胜利。但由于地处深山环境资源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弱、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多,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阶段如何处理好资金拨付与监管,异地搬迁稳得住与能致富,扶贫与扶志、扶智,短期目标与长效机制,脱贫与返贫,贫困与非贫困等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迈入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积累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其中,坚强的政治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精准扶贫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持续激发人民的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贫困治理理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治理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也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导读》2021,(4):1-1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揩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新时代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而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中西部6省18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区)180余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发现,新时代贫困地区学生还面临六大相对贫困问题:经济贫困、知识贫困、能力贫困、情感贫困、文化贫困、信息贫困。这些相对贫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整体效果。为此,提出加强创新学生资助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高度关注贫困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坚持内源发展理念、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六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开发进入到一个历史性阶段。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通过制度保障“真扶贫,扶真贫”,促进连片特困地区整体发展,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在精准扶贫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与政府主导扶贫有机结合等举措,打赢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脱贫攻坚战,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科学性强,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最新认识和判断,是向深度贫困宣战的宣言书,是化解深度贫困的行动指南,是指导脱贫攻坚战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正逐步带领着中国人民从贫困走向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本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几代领导人扶贫工作的思想脉络及实践探索,以期对我国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及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思想为指导,以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定点帮扶吉林省双辽市合心村为例,在精准分析区域致贫因素以及吉林工程职业学院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途径,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贡献一己之力,并为其他高职院校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丁健 《上海教育》2022,(13):56-57
<正>发挥高校教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扶贫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指导下,2020年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机理及脱贫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贫困县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点与难点,精神贫困已经成为制约深度贫困县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以陕西省丹凤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统计,梳理集中性贫困区域农户精神贫困的主要表现,分析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原因,从学理上探究精神扶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扶志、扶智、扶职和扶质四个维度提出深度贫困县精神扶贫的路径选择,为解决集中性区域深度贫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能否顺利脱贫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环节,也是国家安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大议题。地形地貌限制、机会与资源有限且分配模式相对固化是其贫困文化的内核。本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两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脱贫攻坚政策实践为例,阐释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特征与特殊挑战,从杜绝因学致贫、阻断代际贫困、促进民族团结、辐射边境教育等方面分析了教育脱贫攻坚政策的效能,并指出教育脱贫攻坚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基本是按照教育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层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14.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收官阶段,走好脱贫"最后一公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然而,非贫困县、非贫困村地区(以下简称"双非"地区)的扶贫工作往往是脱贫攻坚路上容易被忽视的角落。"双非"地区在脱贫过程中与贫困县(村)相比较,扶贫工作推进不平衡、帮扶力量不匹配、及脱贫对象识别欠精准等问题已然影响到"双非"地区扶贫干部工作积极性以及贫困户的脱贫愿望。加大对"双非"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视力度是当下"双非"地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探索"双非"地区扶贫工作的新路径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2020年脱贫攻坚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而带来不确定因素,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两战"同时打响的特殊背景,显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这一决心,奠定在制度自信的基础上,脱贫攻坚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的集中全面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大规模干部培养这三方面的制度优势.而这些制度优势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6.
《青海教育》2020,(5):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教育部近日召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树立总攻意识,聚焦总攻目标,完善总攻机制,以总攻统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在收官之年高质量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17.
深度连片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区域,其脱贫与否是对我国2020年全面脱贫起到决定性作用。文章通过对关岭自治县沙营镇槽子四村的农户和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听取汇报等方法获取相关资料数据,并在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这四个村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深入剖析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提出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农户进行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引导产业规模化和建设农业现代化等是深度连片贫困村脱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董林 《青海教育》2021,(1):18-18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实现"三保障"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系统的主要职责和历史使命.省教育厅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压实工作责任,持续加大攻坚力度,全面开展教育脱贫攻坚"清零"行动,统筹推进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绝对贫困是威胁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大敌,在既往的5年时间里,中国用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获得了与绝对贫困决战的全面胜利。在5年脱贫攻坚战中,是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支撑并指引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脱贫攻坚精神不仅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同时也彰显了在消灭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大敌过程中伟大的中国智慧。中国脱贫攻坚精神不仅应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更应被纳入全人类攻克绝对贫困的精神成果之中。  相似文献   

20.
赤峰市常住户籍人口有430多万人,是全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十二五"期间,赤峰市积极加大贫困地区资金投入,助推扶贫开发工作,赤峰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95.7亿元,贫困发生率由23.1%下降到6.5%,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受农业人口占比高、农村居民收入支出倒挂以及因病致贫人口占比大等因素影响,"十三五"期间全市脱贫攻坚任务仍十分繁重,到"十二五"末期,赤峰市仍是内蒙古自治区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12个旗县区中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24.3万人,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如何更好发挥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全面介绍赤峰市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效果,并对金融扶贫工作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