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有着数十年教习武术经历的教练,对中华武术与跆拳道也早有些看法和比较。跆拳道能迅速在一个中华武术大国发展壮大,并且有势不可当之势,是中国人崇洋媚外吗?非也!那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与中小学生一提起跆拳道就想踢几下腿?我以为跆拳道首先打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是我国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几乎涵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其完善的锻炼系统和神奇的健身与攻防效果是任何一项体育项目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的;武术历来被视为全面发展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武术教学已不被大多数学生接纳。相反,刚传入我国不久的跆拳道却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这里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跆拳道与中华武术同属于武道运动的代表,跆拳道文化与武术文化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在当今社会两者的发展程度却显著不同,是什么原因使跆拳道如此风靡?文章运用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跆拳道在我国快速发展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进而为中华武术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苏建波 《体育科技》2010,31(4):26-30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逻辑分析,对武术爱好者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从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之间的道德礼仪动作、宣传力度、场地设施等方面。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及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为目的。在当今的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中华武术先要有武德才能让武术立于不败之地,发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华武术尚武崇德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的对比揭示了学习武术武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好的发扬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从跆拳道礼仪看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跆拳道礼仪与中华武术的武德深受中国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礼仪和武德同根同源。文章通过对跆拳道礼仪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武术武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人5岁习武,后进入专业队,从事武术工作20多年.获武英级运动员称号,国家武术六段。近年来习练跆拳道,是中国跆拳道协会一级教练员、一级裁判员,真正接触了武术、跆拳道这两个行当.我希望能够将我所了解到的跆拳道的可借鉴之处运用在发展中国武术上。跆拳道是韩国的国技,很多原来学习武术的人后来都转而去学习跆拳道.为什么?其实很多人想学武术.不是  相似文献   

7.
李春龙  李彦彪 《精武》2007,(6):52-53
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种“洋拳热”,我们看到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以凌人的气势走进了中国的大、中、小城市,而我们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与之相比却黯然了许多。我们不仅要问:是中  相似文献   

8.
武术作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也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流出国门,但却没有涌向其应有的文化地位.如何令中华武术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让文化得到继承和传播是每个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深入分析了早期中华武术的传统“竹子式”直线传播固有的传播范围窄、封闭、流失风险大等弊端基础上,同时对比了韩国跆拳道三角式传播成功的经验,总结出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华武术立体式整合传播模式,旨在为中华武术的广泛传播提出一种全新的传播思路与传播模式,为中华武术的崛起和兴盛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曹涛 《中华武术》2001,(2):56-57
近年来,跆拳道的发展可谓迅猛之极,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请来跆拳道专家曹涛先生为读者解答各种有关跆拳道的疑问。曹涛先生为跆拳道国际级裁判,他将在跆拳道专栏中愉快地为各位读者朋友服务?读者来信请寄:10006l北京体育馆路8号《中华武术》杂志跆拳道专栏曹涛收。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文化日益国际化发展的今天,将武术推向世界,促进武术这一文化形态和世界文化的融合是历史交给世人的任务。然而中华武术的国际化进程已经在探索中开展了几十年,结果却不容乐观。同样是东方搏击文化象征的跆拳道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红红火火,如日中天,其传播的方式方法及过程都有很多值得国人借鉴的地方。文章通过对武术和跆拳道的某些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望能抛砖引玉,对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1.
从武术和跆拳道的对比看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民族文化日益国际化发展的今天,将武术推向世界,促进武术这一文化形态和世界文化的融合是历史交给世人的任务。然而中华武术的国际化进程已经在探索中开展了几十年,结果却不容乐观。同样是东方搏击文化象征的跆拳道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红红火火,如日中天,其传播的方式方法及过程都有很多值得国人借鉴的地方。文章通过对武术和跆拳道的某些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望能抛砖引玉,对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2.
跆拳道与武术比较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跆拳道与武术的起源、发展、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出:古老武术整体上要优于古老的跆拳道;而今,跆拳道在世界的推广程度却优于武术。最后,总结现代跆拳道的发展给武术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跆拳道是一门韩国格斗术,以其腾空、旋踢脚法而闻名。起源于1500年前的韩国民间武术。由韩国的花郎道、中国的武术、日本的空手道融汇而成。公元688年新罗王国统一韩国,跆拳道得到大力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现如今,基本上每个大学都会有一个跆拳道社,那么,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加入这项运动呢?  相似文献   

14.
试论“招法——套路”武术教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跆拳道、空手道等国外技击术在我国各大中小学广泛传播、开展,而武术课的开展却似乎越来越困难。近几年来,我们武术教师一直在思考武术教学的改革,思考如何在各大中小学能更好地传播和开展中华武术。文章通过武术教学实践的总结分析,对“招法——套路”武术教学模式进行了论证,认为推广“招法——套路”武术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术被视为全面发展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武术教学已不被大多数学生接纳,传入我国的跆拳道却蓬勃发展.对云南省部分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武术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提出中小学武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等.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不同时期曾经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才发觉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武术当今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源自中国武术的跆拳道和柔道已经步入奥运赛场,并且在国际化道路上尽情挥洒,而中国武术却与奥运擦肩而过,发展前景一片迷茫。在遗憾之余,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寻找中国武术未来的发展之路,建议武术发展应民族化和国际化两条腿走路,在民族化过程中建议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韩两国武艺教育理念的对比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韩国两国武艺教育理念的对比分析,阐述中华武术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学习韩国跆拳道的教育理念,加强武术的社会化、现代化、人文化的理论探索与研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认真贯彻武术文化的传播,这是复兴武术文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王春华 《武当》2009,(11):43-44
格斗,在中国也称散打,它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拳击、柔道、空手道、跆拳道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格斗术,诸如俄罗斯的桑搏,泰国的泰拳,以色列近战术等等。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19,(2):51-53
跆拳道与武术是具有同属东方文化的传统运动项目,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跆拳道已将自身民族文化传播到全世界,相比之下,武术教育的进展却举步维艰。文章通过对跆拳道和武术教育的差异比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更好地推动武术在少儿体育教育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武术申奥大事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2002,(11):8-12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举办。在奥运会大大小小的项目中,除跆拳道和柔道之外,其余的皆为西方体育项目。中国武术,这个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民族传统项目能否在2008年的奥运赛场上有一个大放异彩的机会,举国上下都寄予了极大的关注。武术进奥运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武术在全世界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为了中国的武术能对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在努力,国际武腾在努力,我们,所有关心热爱中国武术的人们都在努力。在《中华武术》创刊20周年之际,武术的申奥工作也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