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是一种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和主导活动。游戏能帮助学前儿童控制不良情绪,丰富深化情感;能促进学前儿童换位思考,有利于社会性的发展;能满足学前儿童心理需要,有利于人格发展。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前儿童创设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游戏环境、心理疏导、有意识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训练、有意设置障碍培养其抗挫能力等方式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一把金钥匙,随父母进城学习和生活的学前流动儿童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活动资源十分匮乏,为学前流动儿童组织恰当的非正规室外游戏活动,利于其在流入地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学前教育必须要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将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中,游戏是最容易被儿童所接受的活动,教育专家也指出,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联系实际,提出了推进学前儿童教育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旨在为促进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事业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有效的学前儿童游戏,对于儿童的成长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在传统幼儿教育中,常规的学前儿童游戏虽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其活动的类型、开阔性等对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其对于儿童的成长并没有明显的意义。对此,本文详细分析一下学前儿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当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游戏活动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后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手段,而学前英语教育,既有助于引导儿童初步认识英语,又能够培养儿童的语感,故需要教师在学前英语教育中积极开展游戏活动,为儿童学习英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在其行为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喜欢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所以学前的英语课堂应当从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年龄特征出发,通过各种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使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习得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使幼儿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语言,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下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7.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儿童游戏权逐步受到国人重视。梳理建国后的学前儿童游戏政策与法律文本,发现其经历了学前儿童游戏初露头角(1949-1996)、学前儿童游戏持续发展(1997-2019)、学前儿童游戏有序推进(2020-2022)三阶段,实现了从“基本活动”到“法律权利”的转变。同时,游戏权的确立使得游戏政策中的儿童观、游戏观、学习观、权利观发生转变。游戏权也被赋予了自由价值、人权价值与正义价值。为更好落实学前儿童游戏权的发展,需保障幼儿游戏时空、创设游戏安全环境、尊重幼儿游戏选择意愿、健全学前教育游戏权教研指导网络与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游戏行为与其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以990名3~6岁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社会偏好量表和学前游戏行为量表,考察学前儿童社会偏好对游戏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害羞和社交淡漠的学前儿童与他们的各游戏行为呈显著相关。害羞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缄默行为、安静退缩行为、活跃退缩行为,显著负向预测社会游戏行为;社交淡漠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缄默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安静退缩行为、社会游戏行为和追逐打闹游戏行为。为促进社会偏好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应该科学认识和干预害羞与社交淡漠的学前儿童,增加学前儿童的积极游戏行为、减少消极游戏行为,让儿童在自由、对话、创生、体验等具有游戏精神的活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体育游戏更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相比有特殊之处,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目标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而且,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诸方面中,身体的发展是首要的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应充分关注幼儿的身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对幼儿认知的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感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从环境中的隐性指导、观察中的参与指导、讨论中的建构指导等方面,阐述幼儿园教师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一些策略,并结合实例进行描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学前儿童角色游戏中的元交际是儿童对有关游戏角色、材料、行为和情景装扮转换的协商,以及对游戏情节和规则的讨论.已有研究发现,学前儿童一方面在角色游戏中学习元交际,另一方面借助元交际开展角色游戏,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叙事能力.今后的研究一方面要注重对学前儿童在角色游戏中的元交际语言进行全面考察,另一方面应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琳 《文教资料》2008,(30):144-145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儿童可以放任自流.儿童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只有当教师与儿童在游戏中互相作用,游戏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儿童的个性特征在游戏中充分而自由地展现,也提供了观察、了解和有针对性教育儿童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对游戏过程的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张钡 《文教资料》2008,(8):156-157
文章根据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分析了游戏的特点,即游戏具有社会性、兴趣性、思维性、虚构性和创造性,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者要熟练掌握游戏活动的特点,以便有效地指导儿童进行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王海平 《成才之路》2010,(19):77-77
多年的幼儿教学工作使我深深感觉到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对学前儿童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特殊的学习途径,它能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起来。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5.
根据罗马古典作家的记载和碑铭资料,本文考察了古罗马儿童的游戏情况以及古罗马人的游戏观。一般而言,学前儿童的任何安全的游戏都不会遭到成年人的反对,而学龄儿童的某些游戏种类则会受到限制,并成为他们学习的附属活动。就本质而言,古罗马儿童的游戏不仅是孩子对成人社会的模仿,也是自己在未来社会中角色的预演。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是儿童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体育和游戏作为儿童喜爱的活动,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儿童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前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也有游戏的需要与权力。手指游戏是伴随儿歌或口令节奏,通过手部动作、言语去构造游戏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对学前智障儿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矫治其不良的情绪与行为、发展其精细动作和语言、开发其大脑、培养其交往合作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学前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学规律等,开发了学前智障儿童的手指游戏课程,并将其应用到一日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张璇 《考试周刊》2012,(75):191-191
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从古到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幼儿们都要进行游戏。怎样才能将游戏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菜单”呢?作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为什么说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二、用科学的儿童观指导游戏。三、怎样利用游戏的手段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四、如何评价游戏的质量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韩梅 《文教资料》2011,(27):120-122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在学前聋童中开展游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适当指导,根据学前聋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安排游戏活动,重视集体游戏活动的开展.注意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学前聋童的各种感官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儿童游戏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指游戏中的随机性、生成性、不稳定性、不可确知与预测性。游戏中的不确定性能为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生成开辟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教育形态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游戏的不确定性表现为游戏主体的不确定性、游戏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游戏活动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游戏的不确定性对儿童自我认知、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游戏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