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求同存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评价学生,加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使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一、多观察多留心,教学就在我们身边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特殊年龄段的束缚,学习自制力比  相似文献   

2.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4月的亚非会议上,为了寻求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增进亚非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提出来的一项外交准则。40多年来中国外交以及国际关系的实践表明,“求同存异”就像早些时候中国、缅甸和印度领导人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样,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竞争共处、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到来,冷战格局的最后解体,世界各国在国际事务中求同存异显得越来越重要。事实证明,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注重情感沟通。在思想教育中渗透情感,可促进受教育个体内部动力系统的构建,可促进外部信息纳入受教育个体认知体系,可促进受教育个体调节系统正常运转。在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中要遵循双向交流、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等原则;把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前沿话题,拉近距离”、“择时择地、语言巧妙”等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4.
学习数学不仅在于循序渐进,而且还需要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数学,还要懂得如何学好数学,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还要懂得如何求同存异,寻求不同解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当前必须引起重视、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求同存异”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构想 ,便是实践这条原则的生动体现。“一国”就是“求同”。“求同”要求大同 ;要有原则 ;要有诚意。“两制”便是“存异”。“存异”需要大度 ;需要包容 ;需要等待。“一国两制”构想在处理港、澳回归问题上的成功实践 ,以及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强大生命力 ,可以说是实践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原则的创新与典范 ,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是人类明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动态历史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冲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抛弃“冷战思维”,以全球思维代替传统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求同存异”的关系,来迎接人类明的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创造力不仅在高科技技术领域有重要的作用,它对我们生命的方方面面都很重要。"求同存异"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思维方法,"求同",即为常规方法;"求异"即为非常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猜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在统一的中华民国境内 ,存在着国民党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一国两制”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施方式。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保证了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为我们留下许多有益启示 :应坚持合作 ,以和为贵 ;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应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9.
《山东教育科研》2014,(23):I0003-I0003
世界上每天都有不同文化思想在碰撞,要在这个氛围中和谐交往,我们需要不断地对各地的文化思想与民俗习惯进行了解沟通。只有了解彼此,我们才能试图达成在互异基础上的相互理解。可见,交流是世界各民族各国家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基础。但是,由于各国家民族的语言小同,我们要克服语言带来的交流障碍,就需要借助“翻译”这一文化工具。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信息准确通顺地转译成另外一种语言信息的过程,即把对己相对陌生的语言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各类以拐角为背景的数学实际应用性问题,解法虽异曲同工,却各有新意,本文结合两则典型例题赏析,以拓宽学生思维路径,培养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  相似文献   

11.
组合材料型作文的审题,必须运用求同思维。因为几则组合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共性”,我们只有“求同存异”,才能提炼出涵盖所有组合材料的正确观点。从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看,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显露型,即观点直接从材料中显露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直接从材料中找...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由千万个族群融合而成的一个伟大民族,能够促成并长久维系这种融合的核心理念就是“和合思想”或者说是“中和论”。它代表着儒、释、道三家的共同精神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和合”,是和谐、合作、和平、大同小异、求同存异的意思.这与犹太教义的排他精神不同,更与霸权主义的“同不容异”迥异。当前,我们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依据就是中华民族这种优良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3.
在低年级,要切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率,必须使学生喜欢思品课。我们的做法是: 一、引入新课要新颖有趣 引入新课,要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 1.唱歌引入。如教《爱护课桌椅》,先让学生齐唱一支歌《我爱课桌椅》。唱完,问:“这支歌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要爱护课桌椅。”教  相似文献   

14.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以全新视角阐释了学生智力不同形式,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多元智力”理论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要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分层次对不同学生实施数学教育,促进所有学生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并针对不同的主体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握“四性”,实现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焕立 《教师》2012,(6):16-17
和谐的基本精神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念阐述着“和谐”的本质。要在“和而不同”中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在追求“和而不同”中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在追求“和而不同”中构建和谐的同事、师生关系;在追求“和而不同”中构建和谐的生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多族群杂居的广西贺州市乡镇中小学校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访谈和观察,认为学校教育可以为杂居族群学生提供统一的“交往”平台、传统文化“整合”平台、“求同存异”意识培养平台、“共同行为规范”养成平台以及“区域和谐”构建平台,对各族群学生和谐观念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同志首倡的“求同存异”原则,曾使新中国外交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原则,是对“求同存异”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中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求同存异”作为中国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当今世界存在的民族矛盾、地区冲突、领土纠纷等问题的解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必须创新思维模式,让学生心灵自由飞翔。开放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冲破思想束缚;珍惜学生思想的火花,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我们的课堂中,应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尤其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更容易迸出创新的思维火花;求同存异,让课堂绽放不一样的精彩。课堂教学要冲破束缚,就必须允许答案的多元化,允许有不同意见的产生和存在,不再以教参为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文有“文眼”,课也有“课眼”。有效课堂实际上要找的就是“课眼”。“课眼”也是我们课堂的“关注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不同的设备……都会形成课的风格的不同,找准“关注点”,课才能上得精彩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