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丹 《浙江档案》2006,(7):60-61
浙江的藏书之风,史籍可考的是从三国、晋时期的范平、范蔚祖孙开始的。据吴晗、杨立诚、金步瀛等学查考.自晋至清末,浙籍的藏书家约有440余人.浙江的藏书楼约有200余处。综观历史.浙江这个人荟萃的土地上,藏书名楼林立,名家辈出,为保存和传播中国古代藏书化起着重大的作用。浙江古代藏书的化意蕴可从藏书活动的化地位、化理念、化品位和藏书楼的兴衰变迁等方面来体现。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中国古代藏书楼与藏书的发展历史,从四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封闭性进行了剖析,最后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和藏书发展历程中资源共享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私人藏书在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认可的中国的藏书观念是以藏为主、为藏而藏、藏而不用;谈论古代藏书楼也多批判其保守的一面,但我国古代也不乏开放型的藏书家,他们敞开门户、广招来学,把私人藏书从狭小的天地里解放出来。该文在汇总6个著名的开放的私人藏书楼的基础上,归纳这些藏书楼主人的"储书供众"、"传布为藏"、"流通开放"等开放思想。最后分析这类私人藏书楼致用开放的思想和行为对藏书家自己、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藏书的地方大都是用亭、台、楼、阁、斋、室、轩、堂之类的名称,所以人们管它们叫藏书楼。过去,人们在探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时,对于古代藏书楼,以及评论其社会作用,总是毁誉参半,说法不一。究竟应如何看待我国古代延续了几千年的藏书史,怎样评价以保藏为主的古代藏书楼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探究的问题。首先,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古代藏书楼封建局限的一面,又要肯定它曾在保存文化遗产、推动学术研究等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其次,我们对待任何旧的事物,都应采取“扬弃”…  相似文献   

5.
赵长海  王涛 《图书馆》2023,(3):105-111
藏书楼匾额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物及艺术价值,充分体现出藏书家的雅尚志趣、藏书特色及藏书楼环境风貌,是我国灿烂藏书文化和悠久藏书历史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古代浙江43位藏书家64幅匾额的分析,宋代藏书楼匾额已普遍存在,多为名家题写,亦有皇帝御书。藏书家字号、印章与藏书楼的名称、匾额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陆树藩与皕宋楼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大量史实分析了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皕宋楼藏书出售的原因和经过。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官府藏书发轫于商代甲骨和周代守藏室,私家藏书则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藏书。汉魏以后,藏书楼开始出现,历代相沿不绝。延至明、清两代则臻于鼎盛。在近现代图书馆出现以前,古代藏书楼对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献传播功莫大焉。然而,这些藏书楼的兴废、图书的聚散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清末四大藏书楼以秘册精椠、庋藏丰富闻名一时,它们是浙江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工氏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氏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藏书,渊源甚久。诸暨古为绍兴府八县之一,人文荟萃,素有私家藏书之风,古代书楼众多,书家辈出。文章论及了诸暨古代部分藏书楼及藏书家概况。近现代图书馆事业之发展肇始于公共图书馆的出现,而始建于1916年的诸暨图书馆,为诸暨有公共图书馆之始。  相似文献   

9.
论南京图书馆与古代私家藏书楼的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图书馆的藏书规模位列全国第三,其重要因素是"南图"拥有150万册的古籍线装书,这些古籍有很大一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江浙一带的私家藏书楼。在"南图"百年历史中,直接大宗收购入藏私家藏书约有5次,分别是丁氏八千卷楼藏书、范氏木犀香馆藏书、陈群泽存书库藏书、朱希祖郦亭藏书和顾氏过云楼藏书。这些藏书楼的藏品中有许多都是前代藏书家一传而再传的故物,故图书馆得一著名藏书楼之大宗,就与明清以来的诸多藏书名家发生了关联,它们是历代藏书家对学术文化的贡献,也是民族文化绵延不断、代代相传的实证。  相似文献   

10.
古代苏州私人藏书楼命名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晓帆 《图书馆论坛》2006,26(3):32-34,142
从反映古代藏书的文化理念,显示藏书家的文化品位,寄情存志读书治学,以及用人、物或居地等特定含义命名等方面,揭示古代苏州私人藏书楼命名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孝道"的某些内容客观上助长了古代藏书楼的封闭性;读书求仕时代的书籍本身就是竞争工具,指望藏书楼开放实际上是苛求楼主们帮助竞争对手;开放也与藏书以扬名的宗旨相冲突;儒家思想中对女性、体力劳动者和"小人"等群体的歧视,也加剧了藏书楼的封闭性。这些儒学思想共同构成了古代藏书楼封闭性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2.
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散佚毁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学界历来重视对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的研究,但研究角度多偏重于对其藏书楼变迁、藏书传承等聚书史实的概述,而对瞿氏藏书的散佚毁失历史一直缺乏必要的考察。本文在进一步整理研究瞿氏藏书活动史料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清朝咸丰年间以及民国抗战时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的几大散失历史事件,对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散佚毁失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艳 《湖北档案》2002,(10):38-39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号称藏有两百部宋版书的江南陆氏"皕宋楼"家道中衰,陆心源之子陆树庸坐吃山空,加上藏书楼年久失修,房屋坍漏危及藏书,陆树庸曾在当时报纸上声明:有公私机构为之修缮者,愿以藏书与之共享.  相似文献   

14.
刘丛 《图书馆学刊》2012,(10):111-114
古代私家藏书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在社会文化环境对私家藏书的影响、私家藏书的文化形式———藏书楼以及藏书楼命名、私家藏书的文化情结———藏书心态等方面。从文化视角探求私家藏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省双峰县,有一座晚清时代建筑,这就是近几年才被人们关注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藏书楼".经确认,富厚堂藏书楼总计藏书达39万册,以藏书数量之多,内容之精博,成为清朝最负盛名的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江南最大的藏书楼.从对曾国藩家藏书籍史料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在治军、治学、治家的同时终生致力于收藏的另面人生,可见曾国藩藏书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6.
李立民 《图书馆论坛》2007,27(4):174-177
铁琴铜剑楼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其藏书历时百年之久.所以如此,除了在客观上深受明清藏书文化传统的影响外,也是与瞿氏子孙共同的文化素养休戚相关的.同时,瞿氏家族的雄厚经济基础又为其藏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7.
皇室藏书作为我国古代藏书的主体,它的使用在我国藏书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皇室成员、大臣、平民百姓对藏书的使用,以及藏书地点家具的摆放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古代皇室藏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代私家藏书楼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地域上遍布江南。红雨楼是明代中后期一个重要的藏书楼,也是福建省古代大藏书楼之一,地位与明代宁波的天一阁相齐。本文试述了红雨楼藏书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代书院的藏书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洪波 《图书馆》1996,(4):69-71
本文以元代为例,对号称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四大支柱之一的书院藏书进行介绍,讨论了其藏书规模、藏书楼建设、制度化建设等问题,并分析了其藏书事业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明末绍兴祁氏藏书世家和以祁承(火業)为代表的藏书活动、藏书楼、藏书理论等进行了考述和探究;主要概述了祁承(火業)其人、其楼、其著述;阐述了其读书、抄书、聚书、鉴书之活动行迹,并对藏书文化的底蕴精髓和文化传承的历史贡献作了述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