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内容十分广泛,种类复杂,但就其实质而言,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建立在一定利益关系基础上,二者之间的关系仍属于权力分配关系。这种关系既具有一体性,也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行政机关在政府的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自治地方正处在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自治地方机关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府际关系中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府际关系通常指国内各级政府之间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当前,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构建“集分平衡”——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新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具有一般地方政府和民族自治机关的双重属性,这使得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和谐府际关系尤为重要。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和谐府际关系的实现关系到政治体制的有效运行和国家稳定与统一,正确看待和认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府际关系,充分保障和实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自治权,维护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利益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上长期实行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一直是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概述了当前理论界关于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几种基本思路,提出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视角出发探寻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本质,以此来解释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并提出从制度建设或法律监督等方面来降低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负面影响,使中央与地方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治机关行政领导的经济自治权是非常重要的权力,但现实中,经济自治权并未得到充分行使,因此必须强化自治机关行政领导对经济自治权的行使。强化民族自治机关中行政领导对经济自治权行使的政策建议如下: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保障制度;加强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分权,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继续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完善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等。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自治权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权的具体体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权与民族区域自治权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的自治机关中居于中心地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权的有效行使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发展是与当代国际人权新原则的宗旨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西部经济开发中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立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经济开发中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立法权是民主自治地方筹集与吸引资金,调控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国家不仅应原则性地赋予西部民族自治地方较大的税收立法权,进一步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税收立法权的依据,更应明确民族自治地方在维护国家税制统一的前提下,对部分地方税享有部分立法权,同时有制定反映地方和民族特点的地方税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文化既有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这种行政文化对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有着双重影响作用,积极作用表现在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础的行政文化,在规范和制约行政主、客体方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消极作用表现在传统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发展价值观的冲突进而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和行政混乱。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必须重视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是通过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立法自治权实现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有权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或补充法律规定,有权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上级国家机关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配置大于一般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配置。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处于动态演进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调整,推进了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因历史惯性及其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集权与分权之争、事权与财力之争、中央与地方之争等问题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改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群地方政府府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府际关系”,通常指一个国家内各层次或各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网络,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其实质就是各级各类政府之间的管理收益关系——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网络化快速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若干城市群区域。城市群的出现,使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城市群府际关系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行政因素。我们认为,既然利益关系是府际关系的真谛和本质所在,构建促进区域发展的城市群府际合作关系,关键在于建立以利益协调为核心的城市群政府合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观与政府绩效密切相关。科学发展观作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推进和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理论前提。在当前。针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目标设定、政府职能和考核主体的“错位”问题,我们在更新行政管理理念和建立可行指标体系的同时,加强绩效评估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晚唐时期中央财政地方化倾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史之乱后,随着中央财政权力下放,出现了中央财政地方化倾向,这使中央和地方的财经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析中央财政地方化现象,阐明中央财政地方化产生的原因,有助于理解中晚唐以后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互相依赖、相互制约,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明显。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关系问题是地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需要,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与地方高校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贡献率的需要。论文提出可以通过决策互询构建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育人奠定伙伴关系,通过科研合作促进伙伴关系,通过文化互助提升伙伴关系,通过转型发展稳固伙伴关系等路径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央地关系相继走过了"集权制"下的"央主地从"、"分权制"下的"地方主义"以及"分权—合作制"下的"央地共治"等三个阶段。"央地共治"模式的提出,既改变了"央主地从"模式下中央对于公共决策权的垄断,也改变了"地方主义"模式下只强调"分权"而不强调"合作"的弊端。从决策—执行一体性来看,中央政府要想改变地方政府在执行中的"不合作",就需要在决策中采取"合作"。由此,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上逐渐向地方开放,并表现为决策权力上的地方分享、决策主体上的地方参与、决策过程上的地方影响,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 1 949年 1 0月建国以来 ,已历时 50余年。 50多年来 ,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 ,从建国初期确立的苏联模式到如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间几多曲折。其中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的处理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党的治国方略 ,同时它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本文试就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作为切入点 ,对我国 50多年来政治、经济体制的变迁作一审视回顾 ,意在阐明当前改革的合理性、必要性、迫切性以及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