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国东 《体育学刊》2007,14(5):59-62
为揭示速度轮滑双蹬技术的规律和特征,正确理解速度轮滑双蹬技术动作原理,为寻找更先进和省力的速度轮滑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以专业轮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获取不同速度滑行过程运动员在双蹬技术一个单步中的足底动力学参数。结果说明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是影响速度轮滑蹬动效果的主要因素;不同的足底压力传递特征体现了不同的技术动作,从而形成不同的运动效果;在快速滑行中双蹬技术更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2.
孙一  杨岳  孙显墀 《冰雪运动》2007,29(5):38-4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教学实验等方法,系统地阐述了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教学方法.将双蹬技术的教法分为:专门性陆地体能训练、一般滑行体能训练、专项滑行体能训练及双蹬技术的诱导和完整动作4个阶段,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了双蹬技术"体能、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速度轮滑直道蹬冰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速度轮滑直道蹬冰技术的改进任百山(青岛市沧口区体委)目前我国轮滑水平同国际轮滑水平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在技术方面。我国现有轮滑技术基本是根据水冰衍生的技术,不符合轮滑运动的特点,影响了我国轮滑水平的提高。兹就我国速度轮滑直道蹬冰技术的缺点及其改进作...  相似文献   

4.
速度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项目的影响及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美国速度轮滑运动员取得的优异速滑成绩,得到速度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启示。对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的异同性、速度滑冰技术借鉴速度轮滑技术训练要点和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专项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得出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的技术动作是最接近的;速度轮滑是速度滑冰最具实效性的专项能力训练方法之一;在淘汰了老式冰刀后,对克莱普冰刀是否进行了完全的侧蹬起到了有效的训练作用等认识,对速度滑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女子专业轮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收集不同速度滑行过程中的足底动力学参数。目的是揭示速度轮滑双推技术的特征.为正确理解速度轮滑双推技术动作,寻找更先进、省力的轮滑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在一个单步滑行中,随着滑行速度的增加,足底压力中心的变化轨迹在x、y轴的位移变化幅度减小,快速滑行中双推技术更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最大峰值压力主要出现在足跟区或第一跖趾关节区,最大峰值压力区也是压力变化率最大区域;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技术动作具有一致性;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是影响速度轮滑蹬动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2009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场地比赛中的直道"双向蹬地"技术,带坡弯道滑跑技术、长距离比赛中双摆臂动作、电动计时起跑技术、超越与尾随技术、终点冲刺动作6个方面的技术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7.
旱冰     
G862.819 9413971对速度轮滑直道蹬冰技术的改进[刊,中]/任百山//山东体育科技.—1994(1).—39图4(SML)轮滑//速度轮滑//蹬冰技术//动作G862.89 9413972从首届澳门国际轮滑球赛看我队的技术水平与发展[刊,中]/陈荆珊,刘文学,朱志强//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12(1).—54—56(LZF)旱冰球//技术分析//比赛  相似文献   

8.
对速度轮滑双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曲科宇  曲新艺 《冰雪运动》2003,(1):52-53,81
通过对速度轮滑双推技术(double-push)的历史、动作要领,以及双推技术和传统的技术相比的特点和优越性进行简要的阐述,为广大速度轮滑爱好者及运动员掌握双推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速滑成绩突飞猛进的提高,给本不处于优势的我国速度轮滑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器材与环境同等条件下,亟待提高的便是我们自身的能力和技术。本文结合多年自身训练实践与参考了解世界优秀选手经验,提出速度轮滑蹬动力的作用与有效训练方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轮滑速滑技术,分别对滑跑姿势、身体重心、轮子蹬地、全身配合、直道和弯道技术以及起跑等技术特点和要求做了具体分析,并同冰上速滑技术进行了对比,能较好地帮助轮滑爱好者掌握滑跑技术。  相似文献   

11.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1) adap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from inline skating to cross-country skiing; (2) compare this new skiing technique with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cross-country technique; and (3)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improves skiing speed in a short sprint. 13 elite skiers performed maximum-speed sprints over 100 m using the double-push skate skiing technique an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V2" skate skiing technique. Pole and plantar forces, knee angle, cycle characteristics, and electromyography of nine lower body muscles were analysed. We found tha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could b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to cross-country skiing, and that this new technique is fas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technique.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was 2.9 +/- 2.2% faster (P < 0.001), which corresponds to a time advantage of 0.41 +/- 0.31 s over 100 m.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had a longer cycle length and a lower cycle rate, and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muscle activity, higher knee extension amplitudes and velocities, and higher peak foot forces,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ush-off. Also, the foot was more loaded laterally in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1) adap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from inline skating to cross-country skiing; (2) compare this new skiing technique with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cross-country technique; and (3)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improves skiing speed in a short sprint. 13 elite skiers performed maximum-speed sprints over 100 m using the double-push skate skiing technique an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V2” skate skiing technique. Pole and plantar forces, knee angle, cycle characteristics, and electromyography of nine lower body muscles were analysed. We found tha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could b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to cross-country skiing, and that this new technique is fas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technique.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was 2.9 ± 2.2% faster (P < 0.001), which corresponds to a time advantage of 0.41 ± 0.31 s over 100 m.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had a longer cycle length and a lower cycle rate, and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muscle activity, higher knee extension amplitudes and velocities, and higher peak foot forces,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ush-off. Also, the foot was more loaded laterally in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3.
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及训练相互借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项目的技术与训练进行相互借鉴,取其精华探索共同成功之路。通过采取对项目运动技术结构、运动生物力学基础、比赛形式、运动供能方式、同异性的比较研究,认为二者运动技术结构与做功原理、训练周期性的耐力、有氧训练基础、供氧方式的共性要素相同及借鉴的可行性,提出速度滑冰技术与训练应借鉴速度轮滑在运动过程动态支撑与蹬动速度、出轮方向、利用肩与腰部杠杆扭动的动力、超长距离有氧耐力能力训练以及轻器械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双蹬技术由特殊收蹬技术与普通侧蹬技术构成,其技术关键环节包括浮腿着地技术、滑行中的双支撑、上体摆动、几个关键的关节角度及重心移动五个方面。正确掌握和运用上述技术要领是提高运动水平、突破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双蹬技术由于上体摆动较大使其更适合长距离、超长距离和马拉松比赛。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利用轮滑提高速滑课教学效果探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尹威 《冰雪运动》2008,30(4):87-89
分析了当前北方高校完成滑冰教学任务的限制因素,针对北方普通高校大多数滑冰场建在室外,暖冬气温对上冰时间长短影响较大,使得速度滑冰教学任务受到影响这一现象,认为应合理安排秋冬季教学内容,秋季教学安排轮滑课教学内容;利用轮滑打好速滑课非冰期陆地学生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应用CAI课件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滑冰与轮滑相关性、迁移性教学,使北方普通高校在较短的冰期内高效率地完成速度滑冰课教学任务,提高速度滑冰课教学效果;建议把利用轮滑提高速度滑冰课教学效果纳入速滑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离合式轮滑鞋替代固定式轮滑鞋的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克莱普式冰刀已被证实可以大幅度提高速滑成绩,很多人已经在考虑另一个相关问题:与冰上速滑(简称速滑)相似的一项运动——速度轮滑(简称轮滑)是否也可以通过“克莱普式原理”来提高成绩?从一些报道看,某些尝试使用“克式鞋”的选手并没有提高速度,甚至还有下降。是技术问题,还是“克莱普式原理”不适用于“陆地项目”?“克式鞋”是否具有取代固定式轮滑鞋的可能?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克莱普式结构没有应用于轮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陆地身体素质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使青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经过多年训练实践,总结出青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陆地身体素质训练的具体方法: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有越野滑轮、拉力训练;发展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有山地越野跑和模仿训练、滑轮场地滑轮训练和利用越野滑雪塑料滑道训练;发展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有上坡山地跑和模仿训练和滑轮训练;发展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有在滑轮比赛场地的锐角弯道处进行滑轮反复训练、小场地足球比赛及传抢游戏、半场篮球比赛等;发展协调素质的训练方法有短距离直道快速侧向跑和立卧撑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验和基于流程课件制作等方法,对速度轮滑教学理论、多媒体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制了速度轮滑多媒体课件,并进行了轮滑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研究,该研究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为教师授课提供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