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收视率,本来是电视传播效果的一个客观测量数据,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如今电视收视率的地位已经提高到了压倒一切的高度。电视收视率真的那么可靠吗?依据电视收视率来投放广告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吗?电视收视率测量的究竟是一个多大意义的参照数据?如何认识电视收视率的本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对待。  相似文献   

2.
由于收视率与电视媒体的收益密切相关,收视率对电视媒体至关重要,所以电视媒体对收视率的追求未曾停止。收视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依次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如何提高收视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2,(10):94-94
备受诟病的中国电视收视率造假难题终于有了新进展,这一次的解决希望落在了即将出台的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国家标准身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受众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说,中广协会正在推动出台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国家标准的制订,2012年6月这一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提交给国家标准委员会。业内关心的是,这样一则国标能荡涤当下电视收视率调查行业"乌烟瘴气"的现状吗?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袁方看来,电视收视率造假是收视率调查行业的沉疴痼  相似文献   

4.
以收视率为核心的电视媒介调查研究,对电视媒体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收视率调查研究并未完全在电视媒体普及,即使在已经参加收视率调查的媒体中,对收视率的理解和应用也不尽相同。以数理统计和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收视率调查研究,是媒体管理进入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电视媒体通向市场的重要桥梁。收视率调查是科学,正确使用收视率调查结果,还有赖于对收视率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5.
收视率新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广告公司WPP恶意收购了TNS以后,与AC尼尔森公司进行了部分资产互换,尼尔森公司从2009年起退出我国电视受众收视率调查领域,独留下TNS下属的央视一索福瑞公司,造成了独家垄断的局面.本文从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冲突角度对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现状提出新的批判观点:由跨国广告公司独家垄断的电视收视率调查领域应该受到监管;对广告收入过分依赖,陷入"收视率战争"的我国电视体制的经济基础受到严重损害;"收视率至上"的行业思维是电视内容"低俗化"的内在动机;在收视率指标摆布下的中国电视媒体正在丢失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如今,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任何电视栏目在面对市场后,最终的显性表现就是收视率的竞争。收视率成为制约一个电视栏目存在和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因此如何提高收视率成为了各大电视的必修功课。本文结合电视媒体的运作规律及工作实际,分析《发现档案》栏目如何在制作层面提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7.
信息·数字     
正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实施日前,国家标准委批准颁布了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GB/T 30350-2013),于7月1日起实施。《准则》指出,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与国际通行准则须保持一致,调查方法和技术与国际上保持同步,同时又要符合国内电视收视市场的具体情况,保证调查顺利施行。《准则》规定,数据提供方必须对样本户资料严格保密,严防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收视率和电视文化的分析以及对电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面对文化批判和质疑的思考,指出了收视率的市场含义、作用和定位所在,并从收视率所无法取代的社会责任和专业精神对电视从业人员的意义的角度提出,应用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收视率,电视的文化追求应保持一份清醒和良知。  相似文献   

9.
利益驱动下,当前收视率造假现象层出不穷,给电视传播生态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电视传播生态样貌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态势,这给电视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笔者通过对收视率乱象影响下的电视传播生态样貌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收视率乱象的应对之策,以促进电视传播生态系统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0.
通常而言,大型赛事在比赛期间原本电视节目会在收视上受到一定冲击,各电视台对赛事的转播之间也存在较大竞争。电视传媒业需要依靠收视率促进发展,如何利用大型赛事,减少其对收视率的冲击是传媒从业者长期研究的主题。基于这一情况,简单阐述了收视率的意义,分析了体育赛事对电视传媒的影响,研究了电视传媒转播赛事需注意的事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应对收视冲击的策略。旨在提升赛事下电视传媒节目收视率,令体育赛事与电视传媒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视节目收视率成为整个产业运转的通用货币之后,为电视机构真正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交易尺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视事业和产业的进步。但是,一些电视机构过度追求收视率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也日渐显现,有识之士开始追问:收视率尺度真的那么有效吗?如果出现收视率数据造假的情形,该由谁来调查和追惩?收视率数据造假现象的存在,究竟什么力量才是其真正的推手?怎样才能保  相似文献   

12.
罗曼 《新闻窗》2006,(5):46-47
收视率是衡量电视媒体工作的一个标准,也是电视媒体产业效益高低的关键。为了尽量提高或保持一定的收视率,各电视台纷纷强化对收视率的分析和考察,寻求对策。影响电视收视率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包括了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笔者认为,影响电视收视率的主要因素是由其内因来决定的。影响收视率的内在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节目因素、名牌效应因素、自我宣传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传统媒介与新媒体激烈竞争,给电视节目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电视节目尤其是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的收视率不断下降,面临这种困境,如何才能提高地方电视台文艺节目的收视率?本文分析了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现状,找出地方电视文艺节目发展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电视文艺节目打好地方牌,提高其收视率.  相似文献   

14.
世通华纳移动电视媒体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斌 《传媒》2008,(3):55-57
渠道受CTR-CNRS数据显示,工作日6:00~18:00,世通华纳收视率大于传统电视收视率,休息日6:00~17:00世通华纳收视率与传统电视收视率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电视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指标,时下收视率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是当仁不让的权威:从最先实行的央视的末位淘汰制到地方级电视台的工资奖金挂钩、从电视广告经营战略确定到具体节目的改版和去留,收视率几乎都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于是许多人把收视率看成电视各项指标评估的“万能码”。尽管收视率的作用不可怀疑,但电视行业中迷信收视率、过分夸大或依赖收视率作用的现象已然到了令人担心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徐立军 《视听界》2010,(6):116-116
对收视率应更理性地研判利弊。收视率本无罪,对收视率的误用和误判才拉了电视发展的后腿。  相似文献   

17.
魏佳 《东南传播》2011,(11):159-161
在电视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收视率成了考量一个栏目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哪些因素影响收视率的表现,如何提升收视率,成了各大电视媒体的功课。本文通过对《新闻启示录》栏目2010年上半年和2011年上半年收视率的分析,总结该栏目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李阳 《声屏世界》2000,(11):45-46
随着电视竞争的日趋激烈,电视生产部门对收视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视率可以说是电视生产的生命线,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往往成为电视生产的指挥棒。有人说,收视率是电视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有人说,电视观众、收视率就如同商场里的顾客,反映电视节目的水平。我认为,上述观点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其不完备的一面。我们在对收视率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电视品牌是指所有电视观众的认知的总和,是电视提供并由电视观众受用的节目(栏目)、服务以及感受三者的总和。它是电视媒体在21世纪竞争的本质。绿色收视率是新时期代表电视前进方向的新理念,它是电视评估的综合指数,对电视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绿色收视率和电视品牌关系的论述,说明了重视电视品牌和实施绿色收视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收视率,电视行业永远不得回避的一个话题,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兴衰发展而存在,是评价某个节目受众市场大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是电视节目组招商引资、维持自己节目发展的资本,成为行业的硬通货。由于收视率对每一家电视台的生死如此重要,因此收视率的调查衍生出了一个近百年的产业。本文起手于描述美国、中国的收视率发展历程,随着中国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市场化,剖析我们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来弥补之前的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