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自新闻诞生之日起,新闻史上就没断了虚假新闻的踪影.(本文中的虚假新闻包含两个概念: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虚假新闻”和部分失实的“失实报道”.)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闻出版总署就不断发出文件,明令各新闻单位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杜绝虚假新闻;1999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正式对虚假、失实报道提出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业界短信     
《新闻世界》2009,(5):2-2
新闻出版总署出重拳制止虚假报道 新闻出版总署目前发出《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要求各报刊出版单位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建立健全报刊采访活动的有关制度,规范新闻采编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维护新闻单位的公信力。《通知》要求,严禁滥用舆论监督权,严禁利用采编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转载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社会自由来稿和互联网信息;报道失实,  相似文献   

3.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各新闻出版单位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通知主要内容如下:一、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生命。报刊出版单位要完善新闻采编管理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机构及其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坚持  相似文献   

4.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各新闻出版单位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一、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生命。报刊出版单位要完善新闻采编管理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机构及其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要认真核实报道的基本事实,确保报道的新闻要素准确无误,不得编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得刊载未经核实的来稿,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5.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就中国经济时报社等7家报刊社从事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甚至以负面报道相要挟,对基层单位和群众敲诈勒索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并通报批评。同时就《甘肃日报》等6家报刊因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道向全国新闻出版管理、报刊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单位发出通报批评。  相似文献   

6.
刘俊同 《青年记者》2009,(14):118-118
前段时间,《京华时报》等6家报纸因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道被通报,新闻出版总署责令6家报社公开道歉,澄清新闻事实,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印发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健全新闻出版主管部门问责和新闻单位问责相结合的责任追究机制,可以从源头上遏制虚假报道。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可是,近一段时期,《京华时报》等报刊出现的严重失实报道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新闻单位的权威性、公信力。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报刊出版单位规范新闻采编工作,制止虚假报道,维护新闻单位的公信力。那么,在新形势下,虚假新闻有哪些特点?产生虚假失实新闻的成因是什么?如何防止虚假失实新闻的发生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严重虚假失实报道将责令新闻机构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9.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分别从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规范、新闻机构管理的基本职责、虚假报道的处理规则和法律责  相似文献   

10.
宋淑敏  赵铭 《新闻知识》2007,(10):94-94
北京电视台某些人炮制的假新闻"纸馅包子"被曝光后,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即发出制止虚假新闻的《通报》,要求广大新闻从业人员从中引以为戒,汲取教训,坚决制止虚假报道的发生。反对假新闻的目的是确保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是无形而强大的。对于传媒来说,公信力是  相似文献   

11.
虚假报道的产生原因复杂,固然有部分媒体人新闻理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的原因,但法律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所以——去年11月15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通知》,定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全国新闻单位开展为期半年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活动。目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对传播、炒作虚假新闻的4家报纸提出严厉批评,下达了警示通知书,并责成报社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笔者通过阅读有关报道得知一篇虚假报道传出的虚假信息,竟然在3年后还被辗转炒作,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委实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通知》,定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全国新闻单位开展为期半年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活动,并指定《三项学习教育通讯》、《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记者》、《新闻战线》、《新闻记者》及各地主要新闻期刊组织相关讨论并刊登系列文章。欣慰之余,更感到责任重大,鞭策我们一如既往地评选2010年度十大假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知识》2007,(9):40-40
本刊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坚决制止虚假新闻的《通报》精神,陕西日报社在陕西日报和各子报刊开展制止虚假新闻,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专项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5月27日-30日,由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与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2011深度报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参会单位19家,包括党委机关报、中央行业或专业报刊以及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所所长陈力丹教授、副所长张征教授、新闻出版总  相似文献   

16.
京华时报等6家报纸刊载严重失实报道,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严肃处罚,给所有新闻采编人员再一次敲响警钟:虚假新闻的危害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11,(2):24-24
2010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就《甘肃日报》《都市消费晨报》《新疆日报》《重庆时报》《华西都市报》《商务周刊》等6家报刊因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道向全国新闻出版管理、报刊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单位发出通报批评。  相似文献   

18.
京华时报等8家报纸刊载严重失实报道,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严肃处罚,给所有新闻采编人员再一次敲响警钟:虚假新闻的危害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12,(1):47-48
2011年10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新出政发[2011]14号).通知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  相似文献   

20.
方田  刘荔  孙永军 《新闻前哨》2011,(10):87-88
近年来虚假新闻报道屡禁不止.久禁不绝。2010年更是先后涌出了多起“重量级”的假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恶劣的影响。当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就《甘肃日报》、《华西都市报》、《重庆时报》、《新疆日报》和《商务周刊》等6家报刊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道向全国新闻出版界发出通报批评。针对近年来存在的报刊未核实即引用、转载网络虚假信息,造成虚假新闻被放大,媒体公信力下降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将加大行政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报刊采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