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近平幸福观是“人的主体论”视域下的人民幸福观,是“人的本质论”视域下的实践幸福观,是“人的发展论”视域下的整体幸福观。其生成发展具有对中国传统幸福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幸福观继承创新的历史逻辑,对马克思斗争幸福观和唯物史观汲取借鉴的理论逻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积极呼应的现实逻辑等多重维度,旨在为实现中国人民现实幸福提供行动指南,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思想极为丰富,以“五福”幸福观、儒家的德性主义幸福观、道家的自然主义幸福观和佛教的“涅槃”幸福观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幸福观可分为“物质幸福观”、“精神幸福观”与“辩证幸福观”,每种幸福观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只有社会发展目标与个人幸福追求相一致,社会发展才能够满足个人的幸福追求,个体才能体验到满意的幸福感,社会才能和谐进步。作为人生体验与追求的幸福感在新时代下以“居民幸福感”为载体出现,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表现出新的特点。我们应当根据人们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幸福需求制订多维度的社会发展计划,在满足居民幸福感的同时实现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开展幸福观教育的理想之所。在“基础”课程中加强幸福观教育,要按照“三个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设计上,以幸福观为牵引,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顶层设计;在课程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体验式教学中认识幸福;在课程评价上,重视内在价值,在教学相长中领悟幸福。  相似文献   

5.
儒家和谐思想与青少年幸福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佳状态;幸福,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美好生活境界。儒家的和谐思想主要包括心身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个方面。儒家的和谐思想对当代青少年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谐幸福观认为幸福是物质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协调地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而当前许多青少年的幸福观存在三类需要“失和”状况。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知和谐幸福观,积极创造和谐幸福,学会体验和谐幸福。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可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第一课堂中,可通过开设“幸福”选修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渗透“幸福”专题、在课堂中融入“幸福”内容、创设“幸福”专业课程等途径;第二课堂中,则可充分借助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兼职、担任学生干部、实习实训等平台开展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是人追求幸福的内驱力;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获得幸福的重要保障;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形态。中国共产党的当前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正是马克思幸福观当代价值的体现。因此,对马克思幸福观形成过程的梳理及对其内容的再认识,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实现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古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于古希腊,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古奥林匹克运动的幸福观与古奥林匹克运动相伴而生,其“幸福要运动、运动即幸福”的主要观念,既推动了古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又为古希腊人的幸福观研究提供了详实、生动的素材。因此,研究古奥林匹克运动幸福观的源起与发展,既是认知古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新视角,又是系统探索奥林匹克幸福观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幸福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关注幸福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主题。在幸福中国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发展和幸福中国的建设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幸福观教育的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幸福观教育的认识;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为主导、借鉴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理论讲堂;搭建培养大学生创造幸福意识和提高其创造幸福能力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20,(2):21-26
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是在对西方传统哲学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奋斗幸福观、中国传统文化奋斗幸福观、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幸福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提倡奋斗幸福观在新时代具有时代必要性。弘扬时代旋律,纠正价值观错位是其时代必然;解决社会矛盾,推动深化改革是其内在动力;应对时代难题,完成使命担当促其创新发展。新时代奋斗幸福观蕴含十分深厚的当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为新时代树立了奋斗幸福与奋斗光荣的价值观,为个人实现真正幸福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大致呈现出四重不同面向:“箪食瓢饮”的幸福所反映的乃是一种德性幸福观,它既涉及人们正确对待欲与理、身与心关系的态度,同时也关涉到理想人格证成与理想社会的实现;“道法自然”的幸福提倡人应当过一种顺应自然本性的生活,只有摒弃人为,复归自然,人才能真正获得心灵上的自由;“长生久视”的幸福从“重生”的角度主张人可以通过修道的方式来达到精神与肉体上的快乐;“证成涅槃”的幸福所指向的乃是一种看破和超越现世苦乐从而达致身与心的无上自由的精神状态。这四重面向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人对于幸福的独特认知方式和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12.
生态幸福是在合理的物质变换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愉悦体验.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回答“生态为何能塑造幸福”“生态塑造何种幸福”“何种生态塑造幸福”和“如何塑造生态幸福”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构建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生态幸福观.具体而言,“生态为何能塑造幸福”这一前提性问题揭示了“生态”与“幸福”的内在逻辑关联;“生态塑造何种...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幸福观具有多重向度,德性至上是其幸福观的根本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从义利之辨来看,孟子的幸福原则包括德性原则、功利原则和理性原则三个方面.德性原则坚持儒家道义论的基本立场,确立了幸福观的德性基调和精神追求;功利原则触及儒家道德理想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孟子幸福观的现实品格并使之能够落实于社会生活;理性原则运用儒家思想的智慧思维,使幸福理论展现出鲜明的理性特质,力图消解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内在紧张.在三大原则共同作用下,孟子的幸福观既发展了孔子奠定的德性幸福,又为儒家幸福观开辟出功利幸福的新空间,并实现二者一定程度的融合,从而构建了崭新的完整形态的儒家幸福观.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对于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幸福与痛苦是相反相成的,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体验痛苦,对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又要批判传统思想中对个人幸福的忽视。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幸福问题的探讨历史源源流长。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许多伦理学家对它进行了研究,其中最大成就者是亚里士多德。他在批判和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对“什么是幸福,如何实现幸福以及达到幸福的条件”等问题作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历史考察对构建现代幸福观有着特别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偏离主要表现为幸福主体上的个人主义倾向、幸福取向上的享乐主义倾向以及幸福手段上的机会主义倾向.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政策,一是注重学生追求幸福过程中的智商培养,使其具有认知幸福的能力;二是注重学生追求幸福过程中的情商培养,使其具有体验幸福的能力;三是注重学生追求幸福过程中的逆商培养,使其具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有的人认为拥有家财万贯、吃山珍海味为幸福;有的人认为平平安安、不饥不寒为幸福;还有的人认为事业成功、生活美满为幸福……同学们,请问你们的幸福观是什么?”这是一位老师出给三位盲人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师专学报》2017,(5):87-90
为了解大学生幸福观以及幸福观教育的现状,课题组对三所高校37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流幸福观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持拜金主义幸福观;过于关注个人幸福而忽视社会幸福;学校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缺失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幸福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的满足状况和心理体验,它不是一般的心理体验,而是一种对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客观的、必然的、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体验。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享乐主义幸福观、拜金主义幸福观和“白搭车”幸福观等病态幸福观念在慢慢地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致使不少大学生对幸福内涵的理解和幸福要义的把握出现了偏差,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应着重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幸福观、过程幸福观和德福一致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密尔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幸福是功利主义眼里人生的唯一目的,密尔在其论证中论述了有关“什么是幸福”、“什么人可以获得幸福”、“怎样获得幸福”以及“个人幸福与全体幸福的关系”等问题。功利主义体系自身的矛盾在密尔“幸福”的思想里特别突出地表现出来。然而这种世俗化的幸福观却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人们的观念,应给以很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