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教育现代化的视域对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应考虑其"教育性"和"职业性"的价值取向:学习者维度的成长成才之需、院校维度的内涵式发展之需、企业维度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需以及社会维度的"尊劳尚技"氛围之需。高职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教育",参考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现状,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客观反映出现实情况、缺失"人"和"文化"要素。在教育现代化检测评估过程中,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可考虑单独设置,进行"类型赋能",并在评价理念、评价表述、评价监测、评价关系等方面向"类型教育"取向转变,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高职教育现代化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院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云南财贸学院学生自律委员会(简称“自律委”)就是应时势之需、应改革之需、应培养人才之需而产生的。她给我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面貌。 一、学生自律委员会的产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类院校的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机会增加,在校学生积极走  相似文献   

3.
吕映 《教育学术月刊》2007,(10):100-103
在语文课程的发展历史上,"应用"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抹杀了语文课程丰厚的文化蕴涵和独特的人文价值,导致语文教育的平庸化、世俗化走向.其实,语文不仅是"应用"(应生活之用)之学,更是"应需"(应生命存在与表现之需)之学,"成人"、"立人"才是语文教育的本质与追求.同时,语文课程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以文化主体身份积极参与并推进社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教育究竟是什么?叶圣陶说:"往单方面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硬实力,还要提高学生的软实力。软实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演说能力、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生资助管理应积极主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发展形势,体现现代教育的理想追求和发展智慧。只有顺应人民群众教育发展需求,遵循现代人才成长规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问题,着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有效支撑,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才能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作用。换言之,现代学生资助管理应将资之有"魂"、资之有"理"、资之有"情"、资之有"实"和资之有"序"作为管理工作的内在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山区小学品德教学中已成为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化静为动、化无为有,关注到学生的兴趣之需;能够拉远为近、化难为易、由点到面,关注到学生的辅助之需;可以促进合作、激发情感、拓展思维,关注到学生的"填白"之需;通过现拍上传、连线访谈、双向交流、展示成果,关注到学生的生成之需。现代教育技术在山区小学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关注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需求,以学生的需求来决定教学,这将使山区小学的品德教学走向更高效。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分析“70年劳动教育研究”学术成果,存在劳动教育概念理解偏颇、劳动教育文献研究不深的问题。基于重要教育文献,结合教育改革历史事件,回顾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探索学习、兴盛发展、调整偏离、恢复重建和深化创新五个阶段的时空转向,总结劳动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劳动教育研究的未来展望,即劳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现实之需,应始终坚持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之需,应拓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实践平台;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的时代之需,应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发展观"是数学教育理念精髓之所在.那么,聋校的数学课堂运用怎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呢?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一向被视为决定素质教育之成败、新课改之成败和学校教育之成败的"最重要领域"。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教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选用优秀学生担任班主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洁庆 《文教资料》2009,(7):197-198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招生方式的多样化,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专、兼职学生管理人员无法全面兼顾到每个学生,这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选用优秀学生担任班主任,不仅是应高等教育发展、学生管理发展之需,而且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还是高校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教师教学更是关系着高等教育发展质量,需得到更多关注。怀特海大学教育思想在促进我国大学教师教学方面,有诸多有益的启示:大学教师教学方式应充满想象力,大学教师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学教师教学内容要"新"。  相似文献   

12.
<正>政通路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民族气质、健康体魄、国际视野的学生。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个需教育",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打造"个需教育"特色品牌。一、校园文化之魅力当你走进政通路小学,会感到有一种无形而强大的文化气场。校园内草木苍翠、充满生机。动静有序的学生活动区域,依势而设的多彩大厅、个需长廊、涂鸦墙、个需版面等,无不彰显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7,(1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就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一、提出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自由发展的人。而人的活动实质上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化,要立足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不但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更需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理所当然地应肩负起“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慧的同时,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自主学习、人格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教育使命。在学科教育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心  相似文献   

16.
全面质量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德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学德育应体现至善之美和理性之美,至善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想的社会品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理性则能让学生通过价值判断认清"我"这一主体,同时也能形成睿智的处世观.通过学科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将中学德育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数据与某"985"高校学生的访谈显示,高校高影响力教育活动有四个特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习任务涉及知识面广,需不同学科、不同专长的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类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通过增强学术自我效能和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教育内涵。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学生参与方面,我国"985"高校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存在显著的校际、年级和学科差异。"985"高校实施此类活动,应整合教育资源、激发教师的主动性、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对于学生教育工作来说,通常可分为"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而"个别教育"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些学生都是处在成长和发展中,他们应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我们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要善于从分数的背后抓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齐河一中努力创办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尝试在普通高中教育过程中渗透职业教育,改变了学校"同质化、单一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方向,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意味着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融合。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过:"以广义的职业教育言之,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普通教育亦应改良以适应职业之需要。中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阅读和写作习惯,写作时缺乏素材;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践,远离学生生命主体情感抒发的需要.关注学生生活,将写作由"教学之需"转化为学生的"生活之需",变"被写作"为"主动写作",应松开命题的"金箍",调整写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改变封闭式的写作方式,更新批改与讲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