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中习题的作用,挖掘习题的潜能,是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我在上抛物线的习题课时,以课本习题八的第8题“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_1、y_2,求证y_1y_2=-p~2.”为导火线,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优化组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的教学程式:一、命题的证明采用讨论式教法,一题多证培养求异思维.我让学生认真审题,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争论答辩,集思广益,得到四种不同的证法:证法1设焦点弦两端点分别为证法2设过焦点…  相似文献   

2.
运用题组进行教学,可以把有关知识综合串联起来,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本文介绍“圆锥曲线”中的两个题组。 (一)抛物线的焦点弦有着广泛的应用,围绕着焦点弦、切线、准线等可以组成很多题目。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我们首先复习统编教材上证过的两个题:(1)已知经过抛物线y~2=2px上两点P_1(x_1,y_1)和P_2(x_2,y_2)的两条切线相交于点M(x_0,y_0)。求证x_0=(y_1y_2)/(2p),y_0=(y_1 y_2)/2。(解几课本第120页第6题)(2)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_1、y_2。求证y_1y_2=-p~2。(解几课本第111页第8题)在学生掌握了这两题的证法和结论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高考试题,直接源于课本原型的约占一半,一些较难的试题,也是在教材基础上,加工而成。充分发挥教材中习题的功能,使得通过练习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非常重要。兹从多解多变方面,举一例说明。现行平面解析几何教材习题八中有这样一题: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的两交点的纵坐标为y_1、y_2,求证:y_1y_2=-p~2。这是一道基本题。利用它的多种解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联想能力,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题 过抛物球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_1 、y_2. 求证:y_1·y_2=-p_2.(中师教材《几何》第二册习题七第8题) 这一是道能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等多种思维品质的好题。现行高中及各类中等专业学校的《解析几何》教材中均有此题,笔者现将此题的七种证法及其结论在解题中的应用归纳整理出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教学试题的原始生长点,回归课本,读懂课本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步骤.教学中的例习题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性的范例作用,极具开采价值.从课本例习题出发,培养创新意识,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教学中把课本发掘成一座金矿.下面笔者从实际出发,试图探索挖掘课本例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一题多解——诱导解法的发散例1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2y=4x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求线段AB的长.(见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118页例1.)分析教材的解法一不仅运算量大,而且当题目的综合性略微提升或含有参数时,就会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  相似文献   

6.
教材上的例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都隐含在各个例习题中,只有充分利用课本例习题,才能在复习过程中减轻学生负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以几何课本第三册上的例习题为例来谈谈如何在复习阶段使用好课本例习题.一、引导学生改变命题条件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例1:已知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求证:AC=BD(P77例2)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AB移动到过圆心O的位置命题显然成立.如果将AB移到使C、D重合的位置,结论成立吗?这便是P109题1.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 ,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本中习题进行一题多变 ,对加强学生“三基”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及创造性是十分有益的 .特别是高考复习时 ,能够避免题海战 ,起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之功效 .现以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必修 )第 99页习题第 8题为例加以说明 .原题 过抛物线 y2 =2 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 ,两个交点A、B的坐标分别为 (x1,y1)、(x2 ,y2 ) ,求证 :y1y2 =- p2 .证明 (略 )1 逆向变换变题 1 已知抛物线方程 y2 =2px ,一条直线和这条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其坐标分…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通过教材上习题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重视课本,逐步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抛物线的通径概念,指出通径两端点的纵坐标之积为-p~2(结合教材解析几何甲种本p.111习题5讲解).进一步提问:在抛物线y~2=2px中,过焦点的弦不垂直于它的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解析几何》P.111的第8题:“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_1,y_2求证:y_1y_2=-p~2”。若设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_1,x_2,由y_1y_2=-p~2,易知x_1x_2=p~2/4,这就是说“抛物线焦点弦(经过焦点,并且两个端点在抛物线上的线段)的两个端点的横坐标之积是常数,纵坐标之积也是常数”。此结论很重要,它反映了抛物线焦点弦的一个重要性质。解题时,为了减少引进参数,若设抛物线y~2=  相似文献   

10.
课后习题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很多高考题都能找到课本习题的影子.对于课后习题,在教学时,不能就题论题,要倡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图11问题呈现人教版选修2-1(A版)第73页习题:如图1,M是抛物线y2=4x上一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以Fx为始边、FM为终边的角∠xFM=60°,求|FM|.  相似文献   

11.
探索一题多解 ,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解题方法 ,更主要的是通过解题 ,使学生复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下面以高二解析几何课本 (甲种本 )第 1 1 1面第 8题为例 ,探求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些做法。题 :过抛物线 y2 =2 px(p<0 )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条抛物线相交 ,两个交叉点的纵坐标为 y1 ,y2 ,求证 :y1 ·y2 =-p2证法一 :分析题设条件 ,只要设出过焦点的直线方程与抛物线联立解方程组 ,即可求出 y1 · y2 ,将两纵坐标相乘即可证。因抛物线焦点坐标为 F=(p2 ,0 ) ,故设过焦点的直线方程为 y=k(x-p2 ) (…  相似文献   

12.
用好课本 ,充分运用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习题 ,研究其内涵与解法 ,充分“挖潜”与“变式探讨” ,并力求举一反三 ,推陈出新 ,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 ,对掌握一类问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灵活应用 ,具有极好的数学教育价值与训练功能。现以高中新教科书《数学》第二册 (上 )第 1 1 9页习题 7为例 ,进行挖潜与变式探讨 ,用以说明深挖例习题训练功能的巨大教育价值。题 过抛物线 y2 =2 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 ,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 y1、y2 ,求证 :y1y2= -p2 。学生不难作出如下简证 :设过焦点F( p/2 ,0 )的直线AB…  相似文献   

13.
报考文科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这给复习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搞好复习教学,必须确立复习的指导思想,选择正确的复习方法,以提高复习效果。增强学生解数学题的能力,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以本为本,指导学生熟读课本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复习的主要依据,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最具有代表性,然而学习差的学生却不知道自己差的原因是没有把课本真正学好,往往眼高手低,把大量精力用在一些复习资料上。针对这种情况,每复习一个章节时,我先指导学生熟读课本、用好课本。领会知识实质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每阶段测验时选用一些课本上的原题或稍加修改的题,诱导学生重视课本,队真完成课本中的每道习题,练好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第99页有这样一道题: 题 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_1、y_2,求证:y_1y_2=-p~2。 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上的解答如下: 设过焦点的直线为y=k(x-p/2)(k≠0),即  相似文献   

15.
在辅导学生平面几何总复习时,把一些互有关联的几何题目放在一起,作为例题或习题,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证几何题的能力很有好处。下面,我举一组互有关联的几何题,这些题目中,有两个题(第一题和第七题)是全国统编教材上的习题,从课本的选题目的看,第一题(初中数学课本第四册复习题七第12题)是作为巩固所学定理的基本习题,第七题(复习题七第23题)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定理进行证题的能力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其余各题是在这两题的基础上经过类  相似文献   

16.
习题“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_1,y_2,求证:y_1y_2=-p~2”,教材上使用的是常规证法,但就教学的本意而言,应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一定要注重思维方式,如何让学生从多渠道理解和认识知识,从思维方式的转换去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在逐步的思维迁移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能力,则是时代赋于数学教学的使命。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从要证的结论y_1·y_2=-p~2出发,把y_1和y_2在图形上表示出来,由于直观是创造活动和几何学之间的连杆,思维想象则是另一重要连杆,则思维可多方面的联想、它带有飞  相似文献   

17.
一、解读一个考题2 0 0 1年高考理科第 19题 :如图 1,设抛物线 y2 =2 px ( p >0 )的焦点为 F,经过点 F的直线交抛物线与A、B两点 ,点 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 ,且 BC∥ x轴 ,证明直线 AC经过原点 O.(证明略 )对比教材 ,显然它是课本习题的一个逆命题 .图 1图 2课本 P10 2 习题八第 13题 :如图 2 ,过抛物线 y2 =2 px ( p >0 )的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 P、Q,通过点 P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与点 M,求证 :直线MQ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 .(证明略 )二、探究一类问题解读上述这对互逆命题 ,我们通过叠加组合不难得到这样一个重要结论 :如…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利用课本典型习题具有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挖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开拓思路,启迪思维,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达到解一题,知一类,提高一步的目的,下面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谈谈习题研究课的做法,供参考, 1 问题的提出与解法探究  相似文献   

19.
<正>课本习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总复习教学中,通过探索课本典型习题的知识生长点、能力发展点、思想方法蕴涵点,挖掘课本典型习题的潜在教学价值,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教学效率;通过反思、拓展、应用,完成习题教学的第二次飞跃.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就一课本习题教学进行的再认识和再设计问题予以探究.题目现行华师大版9年级《数学》上第24章《图形的相似》复习题C组第20题:  相似文献   

20.
课本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应用的载体,具有代表性.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市中考试题.一些省市的压轴试题都是以课本习题为基础,对其开放探究并综合其它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教材几何第三册第87页第3题为例分析.原题:如图1,BC为(?)O的直径,AD⊥BC,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