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教学随笔兰州回民中学孔玉玫《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期流传于民间,不断为人增饰,脸炙人口,是长篇叙事诗的杰出代表。对这样的名篇杰作,教学时除了要讲清字词句借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外,对其思想艺术、表现手...  相似文献   

2.
实在不能不说《孔雀东南飞》是一部传奇.是一部经典。不管高中语文教材怎样改版,多少年多少版次的中学语文教材都一直保留了《孔雀东南飞》。笔者上学的时候学《孔雀东南飞》,现在作为教师又教《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3.
长篇叙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迄今已有8种英译版本。其中,国内有5个版本。对国内译者的《孔雀东南飞》三个英译版本展开比较研究后我们发现,国内《孔雀东南飞》英译本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以诗译诗,并且韵体译诗较多,另一个是能归化时就归化,有选择地进行异化。韵体英译《孔雀东南飞》比原诗更美,但美中也有不足。自由体英译《孔雀东南飞》也美轮美奂,但韵散意不能散。自由体和韵体之别不应仅仅局限于押韵与否,原诗压韵译诗自然也应押韵,原诗若不押韵也可通过诗行内在韵律和语言的建构译出诗味浓郁的好诗。译诗优劣之评鉴的首要标准是忠实与否。形也罢,韵也罢,都不能违意而存。得意后兼顾形和韵并尽可能传递原诗风格才算佳译。  相似文献   

4.
孙云云 《教学随笔》2014,(10):20196-20197,196
钟嵘《诗品》品评了自汉至梁一百二十三位诗人,其中品评了无名氏所作的《古诗》,但却没有品评无名氏所作的《孔雀东南飞》。本文从《诗品》的撰写体例、《古诗》与《孔雀东南飞》的文坛地位比较以及钟嵘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这些方面,对钟嵘《诗品》品无名氏所作《古诗》却不品《孔雀东南飞》的原因进行浅探。  相似文献   

5.
历来,对《孔雀东南飞》产生的时代等问题争论很多,而说它叙述的是一出悲剧则似乎没有什么争论。但是,《孔雀东南飞》这一首叙事长诗说的是怎样类型的一种悲剧呢,这方面的论述似乎还不很多。对《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悲剧,我认为,用黑格尔和恩格斯的悲剧理论来对它进行解释,最为妥贴和完满。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之外,其较高的叙事成就也是值得关注的。将《孔雀东南飞》与其他汉乐府叙事诗在叙事学的视域下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其开始利用叙事场景、人物矛盾与情节结构的巧妙设置,来讲述一个情节上严丝合缝、环环紧扣,情感上又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较其他汉乐府叙事诗更于细微处体现了叙事手法上的成熟,从而证明《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叙事诗精致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在解放前后都曾被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录,是公认为有良好教育作用的名篇。但是,在今天的新情况下,教学这首长诗,有哪些新的要求和新的困难呢?这里,试就今天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文知识水平,结合《孔雀东南飞》的特点作一次探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难点。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孔雀东南飞》有三个难点: 1.这是一首罕见的乐府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主义及社会历史批评视角对《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进行解读,以此为例指出中学语文文学文本的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性,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心智的成长,选择合理的文本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研讨”引导 拓展视野 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进语文课堂,借助大量的相关信息和“研讨”的学习形式,创设教学的长廊效应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比较分析《祝福》《项链》《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时,我先分组布置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为自己先创设一个阅读的长廊,再要求学生把人物的性格放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中去思考,相互观照,激发思维的火花,写出本组的小论文构架.  相似文献   

10.
一多年来,人们对《孔雀东南飞》悲剧的社会根源,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如: 《孔雀东南飞》长达一千七百多字,详尽地写出了一个封建家庭悲剧的全部经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册,第170页) 《孔雀东南飞》深刻而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暴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的罪恶,……。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之为中国乐府诗集双壁,由此可见其在我国叙事诗中的地位。《孔雀东南飞》原先的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的叙事诗。这篇民歌叙事诗极具特色,它再现了中国东汉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探讨《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一方面可以提高叙事写作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人文情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必修二课文《孔雀东南飞》带有亮色的结尾的探究,试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内文章的学习,找到探究点和延伸点,指导学生分类阅读课外文学作品和资料,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内有探究价值和总结提升价值的问题。以《孔雀东南飞》结尾的喜剧亮色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外悲剧作品的研读,探究中外悲剧作品结尾的不同点,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分别选入了著名汉乐府诗《陌上桑》和并称“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此前对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解读,大多停留于对某个具体人物的分析,较少将人物尤其是将三者进行集中分析,而且大多沿袭“阶级分析方法”.本文试图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乐府诗三女性形象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并对造成人物个性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层探究,以期还原人物的真实面貌,带给读者更多启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代爱情类叙事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孔雀东南飞》具有明显的"女强男弱"特征。在简要阐述"女强男弱"定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女强男弱"现象以及产生原因。最后,指出了《孔雀东南飞》对后世"女强男弱"类爱情文学特别是婚恋题材戏剧作品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阅读素养测评是PISA测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评的内容领域对试卷设计、题目命制以及分数的解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现代语言测试理论研究界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以《PISA 2015阅读素养框架(草案)》为基础对PISA阅读素养测评的内容领域进行解析并总结其对国内外语阅读测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在几十年前曾经刊登过《〈孔雀东南飞〉民歌特色》一文(该文被收入中学教参),该文分析了《孔雀东南飞》在“序曲与尾声”、“连绵字与叠字”方面的民歌特色,《孔雀东南飞》所体现的“民歌特色”不唯于此。本人在此试就《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民歌特色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7.
杨密 《中国教师》2014,(Z1):193
<正>一、《孔雀东南飞》的发展背景《孔雀东南飞》的相关知识背景。最早,在《玉台新咏》,当时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诗前,有一个序文的描写:"在汉末建安中,在庐江府,有个小吏叫焦仲卿,他的妻子叫刘氏,他的妻子被仲卿的母亲所遣,她发誓不再改嫁。在其家的逼迫下,投河而死。当仲卿听说后,也上调而死。当时地人因此很伤心,写了这首诗来祈祷。"这是序文的全部。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是最早的、长篇、叙事诗,这是古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乐府双璧"之一,在中国文学乃至文化中享有崇高声誉,但是关于其主题的争论,仿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所谓主题,也就是作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孔雀东南飞》中正面人物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他们的动人之处在于忠于爱情,甚至不惜以死相殉。所以,歌颂青年男女对忠贞爱情的坚守,是本诗的一个显性主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高中语文必修②古代诗歌单元中《氓》和《孔雀东南飞》两首诗,虽然产生的时代不同,但在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和封建家长制对妇女的迫害,以及作者对妇女的同情方面有许多相同点。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用比较鉴赏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比较鉴赏法的步骤是按以下层次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每次阅读《孔雀东南飞》,都会有一个疑问萦绕于心困惑着我:刘兰芝那么聪明美丽,知书达理,勤劳能干,温柔贤淑,简直是一个百里挑一,十全十美的"完人",而她又与丈夫情意缠绵、心心相印,为什么她的婆婆会不喜欢这样一个儿媳,不但百般刁难甚至还非要逼儿子休掉她呢?本文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