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数字电视网络与广播电视未来发展高层研讨会主题报告所谓传统的电视经营,在我国就是广告经营,因为我国的电视经营90%以上都是靠广告,可以坦率地说,中国电视界的多种经营基本上是失败的。收费电视的模式应该说才开始不久,现在还在试验中。根据我们在苏州、青岛、石家庄等地的考查,还没有形成规模。首先是怎么样把握传统电视经营模式的问题,这是话题的一个出发点。广电的产业20年增长了52.5倍,平均年增长是2.6倍,发展相当快。1982年的产业规模是9.8亿元,是100%的国家拨款;  相似文献   

2.
一、电视频道从“专业化”走向“品牌化”和营销时代的来临 中国电视媒体经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按时间来分,第一个阶段是在2000年以前,中国电视尽管发展很快,各地电视台象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基本停留在粗放型经营阶段,还谈不上真正的专业媒介经营。中国的电视媒体还是“节目为王”,节目战略作为媒体的经营重心,广告经营、品牌建设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电视台基本上只是简单的卖时间,卖广告时间段,而且基本上是站在卖方市场的角度,等客户上门;  相似文献   

3.
虞怡 《视听纵横》2005,(1):82-83
说起电视媒介经营,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广告创收。的确,在当前中国三级办台框架下,广告创收在各个台的年收入中一枝独秀,占到了各台年收入的八至九成以上(业内人士称广告是电视媒体的生命钱),广告创收为电视媒介的壮大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特别是电视经济学的提出及电视媒介所面临着的集团化、市场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市场化免费电视不能对所有观众一视同仁。其原因在于广告经营对节目安排的影响。收视率成了广告时段的标价签。其标价的依据是节目的收视人数、收视密度、观众购买力和观众广告弹性等四个因素。因此,不同的观众群体也就因为其人数、密度、购买力和观众广告弹性在电视面前有了高低强弱之分。在我国当前条件下,扶助弱势观众应该综合运用公共电视、国营电视、付费电视、税收、补贴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宇涛 《声屏世界》2005,(11):13-14
从诞生到成为行业内不可或缺的一丝亮点,移动电视短短几年时间内所取得的发展有目共睹。与传统电视不同,虽然针对流动人群,但其有效的到达率使其在广告经营上更有的放矢,这也使其成为目前各地争相开发的热点。但浮华背后,依然有必然的危机与风险存在,如何经营,如何做大,移动电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电视产业化是近年来中国电视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我国政府在80年代中期把电视业划入第三产业,从而使电视有了双重身份,既是事业单位,又属于产业。提出电视产业经营的意义在于:认同了电视媒体也是一种生产与经营的实体,强调电视媒体应该面向市场,重视经济效益,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靠自身经营,获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戴世富 《新闻界》2012,(4):9-11
新媒体的发展为我国电视媒体摆脱以往过度依赖广告收入的状态提供了契机,也对传统电视媒体的经营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平台、数字化、网络视频、数据库四个方面总结了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电视产业逐步纳入了市场轨道。我国面对的是卫星电视、国际电视、网络传媒等多频道争夺天下的局面,电视已由过去的“皇帝女儿不愁嫁”式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以满足观众需求为目标的买方市场。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几十个频道争夺信息传播空间、争夺节目资源、争夺广告份额、争夺收视率等激烈的竞争态势已达到了空前的白热化程度。特别是在电视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传播分众化的今天,品牌经营无疑已经成为提升频道形象、增强媒体竞争力的一项重大策略。  相似文献   

9.
哈彦峰 《新闻界》2006,(5):100-100,77
一、我国电视产业现状 当前,我国电视产业蓬勃发展,大量电视媒体相继进入市场,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电视业内收视争夺战、覆盖争夺战、人才争夺战、广告争夺战愈演愈烈,并直接导致电视收视市场的进一步分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相似文献   

10.
普伟民 《今传媒》2011,(11):52-53
本文阐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地市级电视媒体面临的冲击和机遇,针对地市级电视台的现状,介绍了周口市电视台以广告经营策略的改革为突破,按照本土化、地方化、小型化的经营理念,利用电视传播平台服务广大消费者,策划组织大型电视团购活动,实现以节目内容为中心的多元化增值经营策略。不仅实现了电视向零售业跨界发展,同时提升了电视台面对广告客户的话语权,实现了媒体、商家和消费者的多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姿态。迅速成为资本和广告追捧的媒体新贵。2005年.中国广告经营总额超过1500亿元.增长15%以上,然而以电视为代表的四大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额占广告市场总额的比例却呈下滑的趋势:与此同时,国人年均看电视和阅读的时间也双双下降。在这场争夺广告和受众的PK中。新媒体凭着传播技术特点和渠道等优势.支持率一路看涨。传统媒体受众和广告的流失,预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媒体市场正面临重新洗牌.一场以颠覆传统的“大众化”传播方式和运营模式为目标的产业革命已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2.
饶莉 《声屏世界》2005,(11):42-42
县级电视媒体早已成为当地群众不可缺少的本地资讯来源,也是人民群众娱乐及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随着市场化的进程,电视传媒除了继续发挥其宣传舆论作用外,也正向“媒体经营”的方向发展,而广告经营工作作为媒体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面临改革和创新。面对县级电视台生存为艰的前景,如何在短时间内壮大县级台的实力,并让县级电视广告站稳脚跟.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省级电视媒体是我国电视产业的重要组成力量,其繁荣直接关系着我国电视的产业竞争力和传播影响力。目前,中国电视正面临观众总量增长接近饱和、观众总体收视时间下降、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广告收入成长空间有限等问题,导致省级电视被迫进入抢占市场份额的“战国”时代,并充分发挥了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展开了对电视资源的跑马圈地。处于中原的河南电视也充分发力,在深入分析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有效依托独特资源优势,成功实现河南电视中原突围。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下半年,"限广令"引起电视媒体和电视广告界的一次强震。电视媒体广告经营本就在竞争中遭遇了插播广告泛滥、植入广告繁琐的"内忧"与电视节目复制、跟风、视频网站崛起的"外患",此时"限广令"的出台实际上是对电视媒体广告经营作出结构性的调整和框架性的制约,同时平衡了经济利益、受众利益与社会利益三者间的关系,也是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有效补充。新规实施半年后,电视媒体纷纷作出了调整与创新,或将插播广告进行了转化转移,或将节目内容进行重新编排。  相似文献   

15.
高红波 《新闻记者》2006,(12):75-76
电视收视率,现在成为电视人头顶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电视台要依据它来确定哪一个栏目将被淘汰;电视从业者要依据它来确定哪个月可以得到更多的奖金;制片人要依据它来决定一种革新是退还是进。这一切都缘于广告客户是依据电视收视率来确定投放还是不投放,或者投放多少商品广告。本来收视率是电视传播效果的一个客观测量数据,如今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它的地位已被提升到了压倒一切的高度,以致有人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相似文献   

16.
伴随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传媒手段的日益丰富,电视名人广告已成为商家宣传产品的重要手段。电视名人广告有其利弊,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名人广告的市场现状及内在价值,研究和剖析电视名人广告的效果影响,从而提出如何正确运用电视名人广告策略,完美地将名人、广告、品牌、受众相结合,最终达到最优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媒介广告经营应该说还处于一个粗放经营阶段,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重市场份额,轻品牌形象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中广协秘书长时学志的话,指出了当前媒介广告经营存在的要害问题。我认为,电视媒介广告经营中广告播出比例失控就是表现形式之一。春节期间(2月9日至21日),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对全国3l家电视台卫星频道晚l司7:30—10:30黄金时间的广告播出情况进行了纪录统计,统计结果,有20家电视台存在广告时间过长和广告频次过多的现象;有11家电视台广告播出情况较好,这11家中特别指出表扬的有5家,浙江卫视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3,(9):33-36
2012年,二维码的使用快速增长,电视媒体也已涉足。论文从吸引受众、留住受众、服务受众以及广告经营等方面分析了二维码带给电视媒体的机遇,同时提出须冷静地认识二维码在电视媒体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电视以私有私营的商业电视为主 ,也有少量公共电视。私营电视约占总体的 80 %以上 ,以追求利润为宗旨 ,全面实行商业化经营 ;公共电视注重文化教育 ,内容健康、格调较高 ,且广告极少。众多电视台和电视频道为争取观众、提高收视率 ,内容各有千秋 ,形式多种多样 ,各显其能 ,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20.
谢欣 《现代视听》2011,(6):40-43
我国现阶段电视媒体主要依靠广告来创造利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现状导致了一些电视媒体只顾短期利益而播放大量不良广告,从而出现了影响电视媒体整体形象与公信力的情况,进而导致媒体的收视率下降。本文试图提出以发展电视栏目内容与电视广告的互动经营来解决此类问题,并防止电视媒体为了寻求短期利益而落入广告收入降低和频道质量与收视率下降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