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人生长河里,我们常常需要作出选择,我们要让人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张开双臂,我选择博爱———一生无悔。选择博爱,就是选择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和物,就是选择把自己整颗心,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恩。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  相似文献   

2.
潘珊瑛 《今日教育》2007,(7S):82-82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不以为然,想了半天也不知这光辉是从哪儿来。一拍脑门。哦.对了.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柏拉图说过.知识是精神食粮……知识的地位是尊贵的.知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刚巧.我们教师就是传授知识的人,于是正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知识的光辉就映照在了我们教师身上.于是就有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说。  相似文献   

3.
<正>从事幼教工作九年以来,让我觉得最欣慰的就是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每一次信任的眼神,每一次鼓励的微笑,每一句简短关怀的话语,无数次心灵交流后的感动,都是我执着幼教事业的决心。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对师幼情感交流有一些感悟和认识,具体如下:一、师幼交流的基本要素1.教师要有博爱。为什么说教师要有博爱呢?博爱包括很多种:亲情、爱情、友情等等;但我想它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更美好的意义,就是广大无私而理智的  相似文献   

4.
我认识一个这样的人。他有时认真,有时淘气,还有时稳重,这就是我们班的态度变化王子——王子豪。 他有时认真。有一次,在一节作文课上,他在课上又说又笑,弄得老师心神不宁。突然,老师说了一句所有作文老师都经常说的一句话——下面我开始讲写作技巧,王子豪就变得认真得和刚才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经典作家卡尔维诺曾经这样评说经典作品的丰厚.“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经典就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小说《骑桶者》就是这样一篇让人咀嚼无尽的经典之作.充满了卡夫卡式的寓言色彩.也充满了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刘阳 《考试周刊》2011,(89):214-214
人生就是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人生。一种选择会是一种活法.一种选择会换回许多种经历、体会。一个人只有一生,是选择的人生更加让我们丰富.是选择让我们的人生与众不同,是选择让我们体会酸甜苦辣。信心、习惯、舍得让我们成长,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品质。  相似文献   

7.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我们批评过去的应试教育有很多问题,知识一大堆,文本不着边’,这是一种遮蔽。而我们现在有另一种形态的遮蔽,我们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说难听点。就是各种各样的‘表演’。恰好这种‘表演’使学生不能直面文本。……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生命。把人的内在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把学生内在的生命美好的情思发掘出来,提升起来.就是善于直面自我、直面自己的生命。”只有直面文本.直面语言.才能直面人的心灵.直面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幸福之门     
每个人都向往幸福,每个人都渴望幸福,每个人都在用毕生的精力追寻着幸福。可是幸福在哪里?终于有一天,我从罗素的书中找到了答案,他说:“有三种伟大的情感支配了人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摧肝裂胆的同情。”罗素的一生就是追寻爱、追寻知识、追寻仁义的一生,博爱、知识、仁义构成了罗素通往理想世界的三重门。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伦理思想具有中西合璧特征,其实质是力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想改造中国固有的伦理纲目,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用西方资产阶级博爱说去改造传统仁爱观,从而形成了他的博爱仁学。孙中山博爱仁学的思想基础是他的利人观,也是他天下为公思想的具体表现。其博爱仁学赋予了博爱更深厚更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栏责任编辑向晴1.徐悲鸿(1895—1953)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他擅长油画、彩墨画,尤其精于素描,以画马最负盛名。2.他曾留学欧洲,在一次聚会上,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留学生挑衅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3.一向温和的徐悲鸿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愤怒,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束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你敢吗?”4.从此,徐悲鸿更潜心钻研学问,融会中西,…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2009,(2):42-45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能否顺利和成功与心理素质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容易激动.有的人机智灵活,有的人天生慢性子。其实。这种性格差异就是“气质”,这是人的心理素质的原发性基础。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提出了神经类型说.即:  相似文献   

12.
[点评]这是教育家安奈特·L·布鲁肖在不同时期写的两首诗,读来仿佛就是在说着自己的昨天和今天。 这两首美国女教育家的诗,分明描绘着我们自己的影子:初为人师的仓皇,和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育人境界。如果说后一种境界是天堂.那前一种生活就是地狱了。地狱般的焦灼与忙乱是对我们的折磨,  相似文献   

13.
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纵然我失去了一切,我也不能失去对自己的期待,对未来的期待,否则,我的生命中就只剩下一堆灰烬了。”也有人说.期待无非就是在“浪费时间”。我则认为,期待是一种信念。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加上至死不渝的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会获得丰收的硕果。  相似文献   

14.
我们国家有一段时间,许多东西都是紧缺的.出现了许多票证,比如粮票、肉票。在这里,我要说一说粮票。人吃的是粮食.绝对不吃粮票。粮食绝对不会来自粮票,而是来自土地。粮票只是一种票据,是一种限制购买的凭证.因为我们的粮食不足.由此衍生的就是粮票的奇缺与重要。发行粮票是因为我们的土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我们是“园丁”,可园丁培育的只是花木,我们塑造的却是人的灵魂。有人说,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虽没有太阳一样夺目的光环,我们却有着与它一样温暖、无私、博爱的胸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探讨了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所反映的人的自由与存在、选择与责任、博爱与和谐等主义思想,对《宠儿》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解读。  相似文献   

17.
汪红艳 《学语文》2006,(6):1-42
我们知道,如果一句话不符合语法规则,那就是病句;如果一句话不符合修辞要求.那就不会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一句话百样说,会说的能把难懂的道理、不太好说的话说得让人明白、信服;不会说的能把简单的意思说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把好意说成恶意。这就是口语修辞的作用。教师口语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工具。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工具的作用.就重注意教师口语的修辞。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我们借校名与“博爱”一词的独特姻缘,确立了《用博爱理念办学,用博爱催动创新——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人本化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心     
我们一行人去欧洲访问。团里有一位王先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为了显得精神,出国前。他特意染了发。由于染膏质量不好,他抱怨说头发脱色厉害.但他想得很周到,随身带了一块大枕巾,睡觉的时候拿别针把枕巾别好,一点也不会染污异国的枕头.有人跟他开玩笑说:王兄.你可真注意国际影响啊!他说:我怕弄脏了人家的枕头,怕人家说。瞧.这就是中国人枕过的枕头.  相似文献   

20.
人生恐怕就是这样吧,刚开始的时候人与人并没有太多的差别,走到岔路口,就劈出一股,名为机遇或者命运.冥冥中决定了后面的结局。我们选择了看似熟悉和有把握的一条路.其实熟悉和有把握并不一定代表十拿九稳、胜券在握,左右结局的因素太多了。所谓主观在人,客观在天,这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