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的《怨女》并非对《金锁记》的重复,而是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苍凉人生的执着关注,对“凡人”价值的进一步肯定,另外,《怨女》与《金锁记》相比较,表现手法有着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金锁记》一问世即受到读者的厚爱和批评家的垂青,许为代表作。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被父权宗法社会锁在黄金和欲望的枷锁中而致疯狂的"儒家疯女"的典型形象。从麻油店的"活招牌"一步步变为"疯婆娘",曹七巧的悲剧命运是由其出身、性格、心理和时代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在张爱玲四十年代初创作的《金锁记》与王蒙八十年代末创作的《活动变人形》中,两位作家不约而同地塑造了曹七巧与静珍两个“魔鬼”的形象。这两个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使她们获得了独一无二的美学价值,而且作家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深层意识的深刻而细腻的挖掘,以其厚重的历史感与现实感及深邃的人性力度成为他们各自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里程碑。 1《金锁记》中的七巧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她健壮、开朗、要强,对爱情做过许多彩色的梦。但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人类体验,孤独是一个常见的文学主题。终其一生,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都在作品中探索孤独这一主题。张爱玲的小说也以荒凉和孤独的基调打动无数读者。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张爱玲的《金锁记》中的孤独意识都反映了中外女性作家对孤独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的思索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围城》的语言艺术深得世人称赏,其语言魅力与其运用各类辞格有密切关系,在各类辞格中,又以获得"钱氏比喻"美誉的比喻辞格成就最为突出。"钱氏比喻"参与《围城》的环境描写主要表现在整体环境描写和较具代表性的场景的环境描写两个层面,这些比喻中都有一些独到的手法。"钱氏比喻"的主要作用:一是使景物具象化,二是形成文化嘲讽意味的幽默,三是形成滑稽的地域特色,四是体现环境隐喻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萧丽红的《桂花巷》都是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敏感,以封建大家族为背景,关注时代沉落中女性的生存状态、探讨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建构作家自身的女性主义价值理念,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意从“不同场景中女性面临的生存困境”、“现实境遇下女性表现的生存抗争”两方面来探究女性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7.
曹七巧从麻油店的女儿到姜家二奶奶再到后来的姜老太婆 ,是顺着“被食、自食与食人”的路子往下滑。小说《金锁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代代相袭的“吞食”行为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8.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应对自然界生命物体及人类自身的一种态度,张爱玲通过《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述说了在一个男权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中女性对权利和物质追求及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金锁"压抑后卑微的生命个体悲剧、"爱情"破灭后绝望的生命需求悲剧、"人格"分裂后枯萎的生命个体悲剧的解读,当生命中基本的生存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时,七巧逐步走向"疯子"的道路,哀其不幸,怒其不省,但却又是人性悲剧命运的永恒主题,而更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9.
1火上浇油语源:《元曲选.无名氏(陈州粜米)二》,"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现意: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事态的发展。还可比喻脾气暴躁。摘自:《中华成语词典》第317页。相关化学知识:成语所说的油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易燃的煤油、柴油、汽油等,而这些油都是从  相似文献   

10.
比喻能使说理浅显易懂,能化抽象为具体,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围城》中比喻修辞的具体运用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所描绘的女性世界,揭示了年轻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的束缚下精神彻底毁伤以及肉体的严重摧残,从爱情、婚姻、家庭的范畴多侧面地刻画了女性们无谓的抗争。她笔下所描摹的女性大都是灰色、缺乏生气、丧失了自觉心灵、生活在广大虚空世界里的生灵。  相似文献   

12.
胡娟 《职大学报》2005,(1):68-69
本文从辞格的角度分析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并在《传奇》所采用的众多辞格中找出其最普遍、最独特的辞格方式,即摹色、比喻、象征,以此来感受《传奇》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3.
落叶满长安     
张朝玉 《阅读》2007,(10):17-18
课文《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贾岛作诗的用心,治学的严谨。"推敲"从此也成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相似文献   

14.
论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比喻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喻意象是诗人在物与物、情与物之间创造、设置、构结出的一种新的关系。刘勰将《诗经》到南朝的比喻意象区分为比义和比类两种类型。魏晋南朝的比义意象是索物取象以类比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意念;比类意象主要是对外在声响色貌的比拟,其中有的是缺乏主体心灵因素穿透的技巧性牵合,有的则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魏晋南朝诗人还创造出具有派生和扩展功能的比喻意象,而且出现了比喻意象中比喻关系淡化,本、喻体融合,从而向广义的隐喻转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母亲形象历来是温情、无私奉献的,母亲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多是和谐、融洽的,是我们歌颂的对象。一反常规,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和张爱玲的《金锁记》跨越时间、距离和文化的差异向我们展示了异质的人性与人际关系。两部作品表达了男权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残缺的家庭、对儿女自私的爱、对金钱的痴迷、畸形的情欲、隔绝的生活环境和多疑的性格几个方面导致人性异质。  相似文献   

16.
中江兆民是东方的卢梭,是非凡的自由民权思想家,也是这些运动的指导家,而不是狭隘意义上的文学者。"东方的卢梭从明治时代开始便成了中江兆民的绰号。正是他把卢梭的《民约论》进行了翻译,并积极的在日本宣传。而且他为人又狂放不羁,虽说这只是对法国的激进主义思想家卢梭进行联想而做的比喻,但是双方都具有先进的思想,性格和行为都异于常人,都度过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虽说评价不一定完全正确,这个比喻却使兆民声名鹊起。在明治时代,能和著名的欧洲人进行比较,无疑是极高的评价。笔者在读到这一段话时,对中江兆民先生陡然产生好奇之心,仰慕之情油然而生。《日本近代社会文学集第50巻》的23页对《一年有半》也进行了评价。"《一年有半》及其续篇《续一年有半》作为兆民生前最后的著作闻名于世,而且在明治时代的随想文学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名作"。这段话更加激起笔者的好奇心,这是兆民先生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啊!究竟是怎样一部作品呢?真想一睹为快。兆民先生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为什么以《一年有半》作为作品的名称?笔者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拜读了先生的大作。在这里,笔者欲不自量力地尝试着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企图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有比喻意义的海事术语,以西方语言学中的比喻理论为分类方法,以《标准航海通信用语》,《航海科技名词》,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航海、轮机、海事法规等专业书籍为语库,从中提取出有比喻含义的英语、汉语术语并进行归类.对典型术语的明喻与隐喻特征进行剖析, 特别是将一些相同术语从英语到汉语的比喻保留或转变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海事英语术语和海事汉语术语的明喻和隐喻规律及其从英语传播到汉语中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可为从事海事英语研究、海事文献翻译、VTS和搜救等工作的人员提供理解这类比喻类词汇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婚恋为题材,受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从亲情的泯灭和婚姻的悲凉两种视角出发,以《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个人物为代表.深刻揭示“人性恶”的主题,抒写悲剧人生。这与其受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影响有很大关系。为后人探索人性开辟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9.
比喻是汉语中使用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喻进行准确的辨识十分必要。本文从正确理解比喻的定义、比喻的辨识特征、带"像"的非比喻句的辨识方法三个方面来谈如何准确的辨识比喻。  相似文献   

20.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品,讲述了曹七巧用黄金的枷锁劈杀了她自己和子女的命运的悲剧。本文主要以虐恋文化背景下分析七巧与子女的关系,揭示了母亲与子女的施虐和受虐的关系。以及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在父权缺席下对权力和欲望的僭越。七巧和子女的关系是变态和扭曲的,这种关系与张爱玲和她母亲的关系也构成了一种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