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班主任要建构现代化的教育工作网络,就必须对社会教育力量进行协调与整合[1].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扩展与延伸,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用社会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教育学生,是社会教育的作用之一;运用社会传媒教育学生,是社会教育的作用之二;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教育的作用之三[2].因此,班主任对社会教育力量的协调与整合,主要是对社会文化教育力量、社会传媒教育力量的协调与整合.在协调与整合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达到学校教育力量与社会教育力量的结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下面从社会文化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所在和力量源泉,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环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要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要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建设社会教育载体,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从而建立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试论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发达的社会教育已被世人列为学习的典范,它对日本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社会教育活动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日本社会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对其研究可谓了解日本社会教育的一条捷径。因此,笔者试图从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文化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找出其日本文化对社会教育活动发展的深层影响,希望能给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化社会带来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荣誉,不仅反映在经济实力上,而且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底蕴和道德力量上。”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发人深思。人的素质、道德文化的力量决定着社会的进步,也牵系着国家的危亡。而面对我国农业大国的具体国情,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民族教育没有与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因而也无法满足民族地区民生改善的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民族教育没有树立内生发展的价值导向,从而忽视了教育与区域的嵌入式关系.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内生发展不是为了发展的手段,而是以各自的环境与文化为基盘,并为每个人所期待的社会发展形式,是自律地再创造传统的过程,是基于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和谐共生.相应地,民族教育也就理应成为以内生发展为根据与指归的教育.一方面,民族教育扎根于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并与外来的知识、技术、制度等相照合.另一方面,民族教育意在培养能够担负起本地区内生发展任务的、具有相应文化水准与自治能力的人才,而这就要求在民族地区积极发挥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是一个有着17个世居民族的多民族省份,民族教育问题一直为社会所关注.民国时期吴泽霖、陈国钧等著名学者在对贵州民族社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一直关注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汇于《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一书中上述学者的相关论述,代表了一代爱国忧民学者对贵州民族教育发展的关注、认识与期待,其中显现出的大力发展苗夷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以化愚昧为文明;重视民族妇女的教育和培养民族地区基层干部,以促进民族社会进步;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以教育促进经济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救国教育,以提高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在教育中加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传播,以抵御外来文化侵袭,掌握教育的主动权等等观点,对于当代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贵州民族人口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仍然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学校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不同视野中,"民族文化进校园"具有不同的文化意涵,各自基于不同的立场,做出了多元化的解读.民族教育与文化传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教育目的、社会需要、政策保障、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学校老师和学生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持续有效地促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寻见民族教育革新和文化传承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教育化与学校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教育化是社会和教育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社会教育化赋予学校教育新的内涵与外延,学校教育的发展为社会教育化提供示范和支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使社会教育化与学校教育的发展实现共生与连动,必须引导学校和社会树立大教育观,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学校内部系统的改革,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构建学校与社区的教育互通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贾文岩 《文教资料》2012,(10):122-123
民族精神是一种深层性文化精华,是民族文化的力量源泉,是一个民族获得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根本所在。民族精神在文化传承中进步和发展,民族精神在文化交流中提升,文化外交不仅有其发展的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层面上,文化外交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源于统治阶层和当地民间。统治阶层的社会教育包括颁布规条、乡约宣讲、乡饮酒礼、旌赏善行和优老慈幼等五种措施。当地民间社会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生产知识与技能教育、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生态文化教育等;社会教育形态有族规、乡规民约等类型。清代乌江流域各民族社会教育的特点有四,即政治性、约束性、灵活性、血缘性。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体现了社会是学校,长者是老师,生活即教育内容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立足本土文化 塑造民族地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本土文化是民族地区形象的核心内涵,也是民族地区形象塑造的立足点。民族地区的形象是民族地区本土文化的载体,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动力。立足本土文化塑造民族地区形象,不仅是保持文化生态平衡的需要。也符合“全球地方化”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壮民族有许多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存物。这些文化遗存物制作比较粗拙,功能比较单一,缺少想像和蕴含,更缺少情感力量,体现的是一种朴素拙稚的审美印痕。这是当时壮民族先民还处于大自然的襁褓之中,直接从自然中摄取生活的必需品,直接依生于自然的生存状态所决定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壮民族的生存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远古时期的生态审美印痕还遗存在以后的各种民风民俗之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体系得到了确立与完善。民族院校和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成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少数民族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应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各院校的层次和特色发展,加大其开放程度,促进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创造了丰富的习惯法文化,习惯法对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人类学的视角从壮族习惯法研究简介、作用、变迁、调适等4个方面作一简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一项普遍性的经济活动,旅游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它也对民族地区的文化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民族传统文化正向或逆向变迁。在正确认识旅游对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双刃效应”的基础上,尽量抑制其负面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正面效应,将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回望昨天,中国高职经历了以示范建设提升硬实力的第一次浪潮,基本上形成了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成功地实现了从学科教育到技能教育的转型.展望明天,以提升软实力为主的高职第二次浪潮的到来,将使高职教育完成从技能到文化的升华,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并在制度、课程、团队、集团化等方面均衡发展,最终形成高职软实力的核心即高职文化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从事少数民族民族数学文化研究的研究者,从挖掘某一民族的数学文化,或是理论上探讨民族数学文化等视角等对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少数民族在计数、历法、度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少数民族的数学文化又存在一些相同点;少数民族数学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及各民族的古代数学成就.充分挖掘和展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因素,关注数学发展的文化多元性,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使民族数学文化进课堂,为民族学生数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文化背景是数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划分为竞技能力、文化表演、健身养心三大民族体育项群。但贵州薄弱的地区经济基础、保守的民族传统观念等防碍了其自身的开发利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导致其变异较大。在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应建立政府管理、企业投资、社区参与、学者研究等多层次立体发展管理模式;重点塑造竞力类项目,走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道路;以熊彼特创新思维引导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文化既有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这种行政文化对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有着双重影响作用,积极作用表现在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础的行政文化,在规范和制约行政主、客体方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消极作用表现在传统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发展价值观的冲突进而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和行政混乱。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必须重视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少数民族共操26种语言,不通汉语的人口比例较高,操双语或转用其他民族语的人口比例较小。从学前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成功之路,要从民语入手,进行民汉双语教学,帮助学生达到“民汉兼通”,这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全进步、少数民族化的传承与弘扬,必然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