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雷 《军事记者》2001,(3):42-42
公元2001年1月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相似文献   

2.
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升空,成功进行我同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到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完成航天员太空行走任务凯旋,历时9年.  相似文献   

3.
太空之吻     
11月1日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13分53秒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至此,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其后,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交接。6天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随着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报道也呈现出高密度、常态化特点,不再是以往几年一见的重大新闻报道。接下来,我国还将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以及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等,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四号”飞船正在静候升空。如果没有特别的变故,“神舟四号”发射的时间将不会迟于2003年初。“神舟四号”有望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标志,因为它可能是中国在探索载人航天技术道路上的最后一次试验。 2002年,“神舟”是一个热门词汇。3月25日夜,“神舟三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送入了太空,这是继“神舟二号”以来中国发射的第二艘正样无人飞  相似文献   

6.
科技前沿     
载人航天获成功 下步建设空间站2 0 0 3年 1 0月 1 5日 9时 ,我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1 6日 6时 ,返回舱顺利降落。至此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载人航天的下一个里程碑 ,将是在“神舟”五号飞船和长征 2F运载火箭的基础上 ,建造中国的第一个空间站。在空间站上可以进行材料科学、生物学、天文学、资源、环境的研究 ,而且可以为将来登陆月球积累经验。到那时 ,我国在宇宙空间就拥有了一个长期进行各种科学研究的实验室 ,而“神舟”号飞船就真正成为地球与太空之间的摆渡神舟。标准化意义重大 可创造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蔡静 《网络传播》2005,(11):54-54
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经有关部门授权,人民网对“神六”发射、飞行、返回实况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是网络媒体首次承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直播任务。  相似文献   

8.
10月16日至10月17日,《解放军报》不惜版面,在连续两天的时间里,“首次载人航天”特刊就用了整整10个版面(16日7个版,17日3个版),集中宣传“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入太空的前前后后,气氛热烈,规模宏大。浓墨重彩的特刊,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展现了航天员的过硬素质和美好形象,也展现了中国人为祖国日益强盛所感到的骄傲。其鲜明的特刊特色深深吸引了读者。题材重大,主题集中。中国首次载人飞船航天飞行,不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对全世界,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一次跨越,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目睹神舟飞船一飞冲天的场景,对我来说早不是第一次了。从1999年至今,我参与报道过“神舟”飞船的每一次飞行。但是10月15日凌晨到16日中午的30个小时,仍然成为我记者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因为我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启航和凯旋。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舱内,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踏上了飞天之旅。载人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许成功返回地面,圆了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飞天梦。  相似文献   

11.
范炬炜 《军事记者》2002,(5):10-10,9
2002年4月1 日,“神舟”三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作为《解放军报》的一名记者,我再次在现场目击了我国太空试验飞船的发射过程,又激动了一回。想起我有幸3次参加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三号飞船发射的报道,还真留下一些有趣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10月5日.我受领了“神六”采访的任务。自此。我用自己的“第三只眼”.紧紧跟踪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12日到17日,我国航天科学研究和探索领域再传振奋人心的喜讯,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飞船,经过110多个小时、700余万公里的飞行,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继两年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的又一壮举。“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荣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太空福音     
中新社电:11月20日6:30分,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空。在绕行地球飞行14圈后,于21日3:41分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这是一次无人驾驶的飞行。中国官方称,此类试验今后还要进行若干次。  相似文献   

15.
在“神舟”五号飞船胜利返回仅仅不到24小时,封面印有中华“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照片和亲笔签名,书中包含他的首次“飞天”感受和生平、家庭生活等内容的图书,已经装订成册,走下了印刷厂的生产线。这就是华艺出版社在第一时间推出的《飞天梦圆——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内部报告》一书。该书以首次独家披露此次航天员的太空生活经历,全视角介绍了“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内幕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是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也是中央电视台今年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报道任务之一。从10月12日飞船发射到lO月17日飞船返回,6天时间里,CCTV—1和CCTV—新闻并机直播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遨游环宇的全过程,第一时间向观众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突破;CCTV—4、CCTV—9也对“神六”飞天作了全方位的直播。 “神舟六号”直播期间,这4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16.11%,比上一周提高了5个百分点,较“神州五号”直播期间的收视份额(14.02%)提高2.09个百分点。而在10月12日发射当天,中央电视台十五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到43.31%,仅次于今年2月8日除夕的收视份额(44.31%)。 直播:开创多个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08,(19):26-26
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的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三年之后又有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有一人实现太空行走。本书以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本文系该书前言。"神箭"嘴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成为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8.
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之际,中国宇航出版社借神六雄风,组织中国航天领域的权威人士,推出了一系列航天科普精品图书。《神舟六号再壮神威》航天科普挂图,以精彩图片和卡通人物的形式通俗地介绍了神六从升空到返回的全过程,生动展示了神六航天员的风采,并引领读者细看托举飞船的大力神——火箭,和航天员的太空卧室——飞船,帮助读者了解航天员在轨道舱里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神舟六号航天专家告诉你——100个航天秘密》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解答了关于载人航天的100个疑问,使人读来饶有兴趣。《中国航天员风采》以400多幅图片,…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6天零18小时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08圈,完成预定空间科学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准确着陆。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作为新华社唯一一名获准进入回收现场采访的记者,我记录报道了这次回收的全过程;在一线发回的图片和文稿,被海内外媒体连续三天广泛采用。 今天,不惜版面刊载“神舟”四号  相似文献   

20.
陈启立 《军事记者》2008,(12):42-43
到今年9月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工程开放性报道为止,我国航天器(卫星、飞船)发射报道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