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铁生 《军事记者》2002,(10):59-60
图片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它包含着两方面问题,一是新闻图片的作用、地位问题,二是新闻摄影的素质问题。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实在新闻实践中,这两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至少没有解决得很好,但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重视新闻摄影,掌握新闻摄影手段,对新闻从业人员非常重要。在新闻的道路上多一种手段、也就是多一只新闻摄影翅膀,多一只新闻摄影的轮子,新闻从业人员应努力成为图并茂的两栖记。  相似文献   

2.
问题新闻是指新闻人对大众一度时期关注的某一或某类新闻资源,尝试从问题的角度调查、研究、分析、阐释或提出解决的建议,并以生动活泼的创新文体予以表达的新闻作品。当前,各类媒体对问题新闻多冠以视点新闻、深度关注、记者调查、百姓话题等常设栏题,以提高公众的关注率和信任度,这些栏目往往成为媒体引人注目的名牌栏目。问题新闻在媒体竞争及舆论引导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问题新闻的研究应尽快列入新闻学研究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带来了媒介转型,新闻从业人员也深受影响。当前新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问题究其根本而言是新闻职业精神的缺失,重新塑造新闻职业精神需要新闻业界、新闻教育界以及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协作与努力。本文对于如何加强新闻职业精神、当前新闻职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规划新闻职业生涯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站在读者的角度写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抓住读的兴趣点,让新闻好看好读?这是经济新闻面临的最大问题。特别是综合性、区域性报刊中的经济新闻,面临着与热闹、好看的社会新闻同报竞争问题,怎样才能抓住读的兴趣点,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学释义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所谓新闻特殊素质就是它所包括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等,新闻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深入发掘、正确认识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典型新闻题材,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挖掘新闻题材,从全…  相似文献   

6.
宋嘉扬 《新闻界》2006,(5):131-131
所谓新闻语言,指的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中,新闻语言都是表述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因而新闻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本文拟谈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实践: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下的新闻传播领域,民生新闻正变得炙手可热。但民生新闻的许多问题迄今为止并未达成共识。其中,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分类学上的社会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笔以为,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究竟能否构成一个‘严谨的科学命题'”这类核心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实践的走向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文强 《军事记者》2004,(11):32-33
策划是新闻竞争得分的一个重要“砝码”。同样的新闻题材,宣传效果的好坏,策划是关键。为此,许多新闻媒体都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随着策划在新闻界的广泛运用,另一种现象——策划新闻也应运而生。策划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策划呢?结合这个话题,本从“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角度,力求对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的区别、处理好策划与采访的关系、在新闻策划当中应注意的问题略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9.
对平民生新闻,目前学界还有很多理论争论,它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它到底是一种新闻种类还是一种理念和情怀,民生新闻与传统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的关系,民生新闻与市井新闻的区别以及操作上可能存在的误区等问题,依然令人困惑。但这并不影响业界对它的青睐。民生类新闻节目、民生类新闻版面纷纷亮相: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眼球。本文试图对这一热潮出现的原因做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黄静  徐洁 《新闻知识》2005,(9):70-71
新闻语言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首先对新闻中的“事实”做了学理上的厘清,认为其具备明显的主观含义。“新闻是被建构出来的”,其中语言尤其是修辞技巧有很大作用。我们分析了新闻语言建构真实的一般机制,同时,更进一步分析新闻事实的不同层次,称之为事实光谱,新闻语言在不同光谱上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角度运用广泛,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已不少。本文所要做的,是就新闻角度由什么构成和它的基本功能,做一点理论探讨。 现在讲新闻角度,较多的说法是“侧面”。有的新闻学辞书也把新闻角度表述为“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这种情况姑谓之侧面论。侧面论的一个突出不足,是只讲到了事物的横向联系,而忽略了纵向联系。因为这样,就不能说明仰角度、俯角度等问题。侧面论也不能说明角度的“度”即角度的大与小,因为一个侧面并不必然比另一个侧面大或小。 那么,新闻角度究竟是什么?《新闻学大辞典》将新闻角度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人们已经做了和必将去做许许多多的章,本只涉及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两个问题的两个小角度,与新闻界朋友探讨之,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3.
重新拷问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传媒界的关注,无论在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在网络媒体中,娱乐新闻的比例加大,严肃的新闻被娱乐的手法软化成“娱乐信息”,新闻事件的戏剧性悬念和煽情性刺激得以强化,新闻越来越故事化、文学化。这些现象带来了媒体产业的表面繁荣,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被忽视,严肃的新闻原则遭到了商业逻辑的践踏,公众利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由于受到地域性的相对限制,新闻的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这不仅表现在与在当地市场上发行的外地生活类报纸的新闻“同质化”问题,而且还表现在与当地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新闻“同质化”问题。要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防止“同质化”,做自己的“独家新闻”,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的新闻品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一种边缘性新闻文体,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它是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切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新闻真实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韵 《新闻界》2004,(4):60-61
新闻真实性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历久弥新的话题.因为它是一个贯穿于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并且随着新闻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闻实践的发展,对新闻真实性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新闻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千类百汇的事情中,有哪些值得报道出去,成为新闻呢?这是新闻工作者时时刻刻遇到的一个问题。所以,要学做新闻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新闻。光懂得道理还不够,还要不断实践,学习去发现新闻、识别新闻、评价新闻。 一、原始图画给我们的启示 让我们先来看看新闻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人类社会会出现新闻传播这种活动呢? 有一本名叫《综合新闻学》的书,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新闻学者任白涛写的。书里搜集了许多北美原始部族画在动物皮上、刻在木板上的图画,这些图画记录了北美原始部族…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宣传工作要配合、促进中心工作,这是由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工作新闻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点,从多年的实践情况看,工作新闻容易做,但却难以做好,难以做得让观众爱扑克,理论上讲,推都明显做好工作新闻的重要,但一到实践环节,到了要做出让观众爱扑克、领导满意的工作新闻来,很多问题,就来了,往往会令新闻工作难以下手。新闻的立足点就是通过影响受众的感情逻辑,促进理解和接受,通过潜移默化达到宣传目的,因此,如何从感情上让受新闻宣传,就是新闻工作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也是做好工作新闻的一个出发点,笔想结合自己的体会,着重从实践应用方面谈一些自己对做好电视工作新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报道。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较之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艺新闻等,有更大的广泛性,加之它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加强了“社会新闻”、“焦点”、“特别报道”等专栏或专版,并精心耕耘和培育,使社会新闻十分抢眼,成为报刊的名牌专栏,然而,纵观当前报刊的“社会新闻”专栏,尽管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出现了不少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佳的新闻作品,但除各级党报和品位较高的大报外,在各类小报上也出现不少倒人胃口,令人作呕的“字垃圾”。较突出的问题是庸俗、虚假和不重视社会效益,笔认为,要提高社会新闻的质量,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