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边 《报刊之友》2002,(1):57-57
2001年11月2日的《华商报》刊登一篇报道《新华社记差点中枪》。这篇报道是新华社记在阿富汗反塔联盟阵地上的目击记。有两个自然段,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事后,我们的摄影记王长山心有余悸地对我说,他当时正在站着拍照,一颗子弹正好打在他眼前两米远的土包上,如果子弹再飞高一点.  相似文献   

2.
陶明 《新闻知识》2004,(2):45-46
作为一名摄影记,不仅要有一颗充满激情和敏感的心,更要有记职业所需要的敏锐的目光和敏捷的速度。我到新华社十余年的最大体会就是每一张新闻照片绝对是马不停蹄跑出来的,如果你的照片拍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拍的照片还不够多。尽管新华社没有自己的强势媒体,但只要你的照片拍得好,新闻抓得  相似文献   

3.
穆青同志作为新闻界卓有建树的老前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他对新闻业务建设的思想也可以启迪媒体从业人员认真思考。《西部开发华章》虽是他同新华社新疆分社记的座谈,但其中对边疆西部开发报道及年轻记成长的意见和建议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刊特登此,以飨读。  相似文献   

4.
新闻工作是一个引人注目、令人向往的职业,新华社记更是令中国记们心驰神往的称谓,这是一份殊荣,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然而,当你认识了李锦,知道了他的新闻经历,你很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向往了,他的新闻实践与你想象的记生活有着一落千丈的反差,这样的心理落差使我始料未及、感慨良多。因为记之于他,就意味着持续、艰苦的基层调研、苦闷的长夜求索、甚至在理论创新中可能要做独步前沿的殉道……  相似文献   

5.
侵犯采访权的法律责任--从记者被打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曾被媒体称为是“记被打年”,上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下到地区性媒体,引起过较大反响的记被打事件不下数十起。而刚刚过去的2004年记被打也不是什么新闻:1月14日,正在浙江临海市采访的新华社记遭20多人殴打,身上多处受伤;7月1日,另一位新华社记在采访现代汽车长沙经销商时被打伤住院。4月29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两记在西安市采访不法销售商时,被打成颅脑轻度损伤,等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的来临,新华社老摄影记、87岁的邹健东,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年的随军记,参加了很多纪念活动,这让他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战斗岁月。但他最高兴的是,接到了一封寄自江苏吴江的来信,尽管信中只是一些家常话,但他却格外珍惜;尽管来信只是一位七旬农村老妪,但在邹健东的心中她却永远是留着一条大辫子的“小姑娘”——要知道,这形象,在他的心中留存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7.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8.
田园 《今传媒》2006,(12X):57-57
做了驻站记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都称做“无冕之王”。既然记在人们心目中那么重要,也能为人民做点实事,为何不去做呢?  相似文献   

9.
已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逝世已有5载,但我和他从相识到他成名的情景,历历在目。虽说人生苦短,但是,如今陈景润的遗物已经永远地陈列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和历史上所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一样,将永垂史册;因此,他又是不朽的。这是陈景润生前万万想不到的。这也启示人们,无论干哪一行,只要为国争光,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我和陈景润相识在十年动乱中回想当年我不由自主地为他奔走呼吁,实在是出于我同情“文革”中科学家的遭遇的原因。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春日,我作为新华社的一名科学记…  相似文献   

10.
记冯健     
记冯健万京华冯健是新华社的著名记者,曾任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他与穆青、周原合作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至今仍被人们奉为新闻作品的典范之作。最近,笔者有幸采访了这位新闻界的前辈。青春之歌冯健,原名樊煦义,1925年2月25日生于河南省新野...  相似文献   

11.
唐晓君 《新闻天地》2004,(10):23-24
他是一名记,一名业务十分出色的记,一名有着40多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如今,他又成了一名作家,一个颇具特色的作家..发表了小说、散、民间故事、报告学等100多万字,出版了多部专、专集,作品发表后被多家报刊转载,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反响。  相似文献   

12.
陆莹 《新闻界》2002,(5):50-51
新华社原社长、中国记协名誉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穆青,不仅是我国新闻界著名的领导人,还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摄影家。10多年前穆青在新华社的新闻摄影工作会上曾经讲到:“从年龄上讲,我是一个真正的‘过期胶卷’,但我愿意加大一级光圈,调整快门速度,发出鲜艳的色彩,反映我们时代的灿烂风姿。”穆老这番动人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他对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一片深情,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和摄影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他博大的胸襟和对新闻摄影事业的执著追求。1993年,穆老从新华社社长岗位上…  相似文献   

13.
2004年7月14日上午,记来到北京,首先找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反映情况。一名工作人员当即与货币金银局取得联系.一位处长接待了记。他先是拿起记出示的四张50元面值的纸币抖了几下,然后用手摸了摸纸币上印制的图案部分,仔细检查了水印和金属线。他还掏出一个专用的放大仪器,低下头来进行检测。足足5分钟的时间.才抬起头来。他说,记手中的四张所谓的假币其实是真币,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血没白流李庚辰据新华社报道: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年初在布鲁塞尔宣布,全球1993年至少有75名新闻工作者殉职,另外17名死因正在调查中。记者的职业是“记”,无非客观如实地报道新闻事实,何以竟数以几十计地死于采写过程中?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披露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字是一滴血”──记新华社记者夏儒阁张建松他走了,走得那么突然。带着人们的无限惋惜,新华社上海分社主任记者夏儒阁永远告别了新闻战线。1997年10月8日,上海龙华殡仪馆龙柏厅他的追悼大会上,来自上海各界为他送行的人们,一直站到厅外很远很远……“倾...  相似文献   

16.
碧血凝辉煌平凡见精神──记新华社金边分社首席记者朱昌都张锦芳3月30日,新华社金边分社首席记者朱昌都在采访时被炸伤了。当天上午8时左右,数百名柬埔寨人在柬王国首都金边的国会大厦前集会。作为时刻注视着柬埔寨风云变幻时常驻记者,朱昌都闻讯后驱车前往现场采...  相似文献   

17.
吟唱品味人生的诗———记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李成辰良世事竟然如此巧合。1997年6月13日,海南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李成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日子。那天是他39岁生日;那天新华社发布的《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出》的消息中,李成榜上有名。他是海南省唯一获...  相似文献   

18.
一位火车司机与他的记者梦李善远当一名职业记者,对沈阳铁路分局火车司机赵桓斌来说,或许永远是一个梦。但他凭着火车头般的毅力,用他那支勤奋的笔,为读者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世界。10多年来,他供过稿的新闻单位达40多家,从新华社、工人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级新闻...  相似文献   

19.
南振中,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指挥着新华社的重大报道和日常报道。是新闻界的知名人物。 这位新闻大官,没有“官”的派头,仍然保持记者本色,边听边记。1995年他到山西考察,7天就记满了8个笔记本。1996年到江苏考察,行程半个月,满满记了14本。 记得那次我来到南总家,问他为什么要那样认真地记,记得那么详细究竟用处有多大?他笑而不答,从沙发上站起来,轻轻地说:“你来!”我跟着他进了书房,我惊呆了。 书房一侧墙壁上并排立着两个米黄色的书架。每架6格,格子里摆的不是书,而是笔记本,像书一样整齐地排列着,满满两架。由于笔记本比书本小,摆上一排,还有很大  相似文献   

20.
五里 《新闻三昧》2004,(10):27-27
记的天职应讲究新闻的真实,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有些记竟然时不时会遣出一些假新闻来,这是有悖于记神圣使命与道德的。有些假新闻不仅危害了某些人物的声誉,甚至还有损于某项事业的光辉。比如9月15日读报,从新华社辟谣新闻“田亮否认拒绝握手”(详见当日解放日报、汇报)一中得知,雅典奥运会之后,田亮多次接受记提问,总免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