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主持人创作的艺术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节目的创作是门艺术,主持人自身的艺术气质是这门艺术的内核,不论是哪一类节目,哪一样式的主持人,都不可缺少艺术气质。主持人的艺术气质是什么?是主持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价值和审美体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图书馆通过自身资源作用于服务对象而产生效益的过程,并把图书馆的效益分为对读者的效益、对社会的效益和对自身的效益三个部分,进而对这三个部分的效益进行分析、阐述,讨论了其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引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总量激增,图书、情报、资料部门面临着改革的形势,其核心是效益问题。当然,提高其效益的途径很多,但提高图书情报机构的自身的效益水平,乃是提高其总体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前提条件与必由之路。而自身效益水  相似文献   

4.
身为伟大的政治家,“明白”如何超越政治权力自身,或许这才是邓小平诸多非凡气质中最为精彩、也最为本质的超越要素  相似文献   

5.
学会倾听     
如今各种电视谈话类节目应运而生,这些栏目的成功一半靠的就是有个性气质的主持人。而他们又靠的是什么除了自身的素养和知识储备外,最主要的就是与嘉宾在  相似文献   

6.
少年出名的易建联不仅仅是体育品牌的至爱,出众的自身条件让他成为最有偶像气质的中国篮球明星。但带着众多大牌广告进入NBA的易建联,也同样背负了等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开展公益活动时不仅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效益。而开展公益营销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翟铮璇 《中国记者》2016,(12):25-27
从微电影《红色气质》到《国家相册》系列微纪录片,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以她独特的声音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又引人入胜的故事。《红色气质》和《国家相册》也成为新华社融合创新的代表作。从图片编辑一路走来,作为"讲述人"的陈小波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她如何适应自身角色的不同转变?本刊2012年第2期曾经刊发陈小波访谈,本期《中国记者》再次对话陈小波,听这位讲述人讲述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记者的气质,直接影响着采访对象的心理。记者气质的好与差同采访对象的心理效应成正比。人的气质可分为外表气质和内在气质,在一般情况下,外表气质是内在气质的显现,但外表气质也不完全是内在气质的表现,有时还有很大的距离。作为记者,既要有使人愉快的外在气质,又要有使人敬佩的内在气质。  相似文献   

10.
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电视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与气质,尤其是近十年来在产业化的推动下发展尤为迅猛。但与此同时,电视节目的娱乐泛化、低俗化等消极现象也不容忽视。电视节目品质的下滑令观众失望,学界也提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共享是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对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进行界定,设计了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流程,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是媒体的容颜与形体,也是报纸的气质、品格与生命.不论是各级党报,还是都市生活类报纸,都必须把品牌建设作为提高媒体自身价值,提高与扩大媒体影响力的战略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显现:栏目个性化如同一个人,有其自身的形象与内涵。因为有个性气质的栏目,最能吸引人、打动人。栏目个性是以栏目定位为基础的,又往往是栏目定位的深化,所以说,与其他栏目一样,化类栏目更应显现它自身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徐静 《大观周刊》2012,(30):223-223
言语表达常常是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智慧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是思维的最佳载体。语言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上学生和教师言语表达的规范性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益。而强化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ͼ�����Ϣ����Ч���۱�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针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够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现行理论,提出了与之并行的第三种效益,即自身效益,从图书馆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其它方面,多角度地论证了这种效益的存在,并阐明了认识和确立这各效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电子阅读器的虎视眈眈,图书也要做得有气质才能上得厅堂入得书房。没气质的衣服你不会穿,没气质的朋友你不会交,没气质的异性你不会恋,甚至没气质的餐厅你未必会常光顾。同理,没有气质的书你也不会想据为己有。虽然,当我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广厦的时候,可能会捡到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气质,直接影响着采访对象的心理。记者气质的好与差同采访对象的心理效应成正比。人的气质可分为外表气质和内在气质,在一般情况下,外表气质是内在气质的显现。但有时这两者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作为记者,既要有使人愉悦的外表气质,又要有使人敬佩的内在气质。一、不可忽视的外表气质。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印象,人们最难改变的也是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举止、仪表、言谈等方面的印象。这种初次的印象在对人认识中发生  相似文献   

18.
程泉森 《新闻世界》2014,(4):173-174
随着我国进入消费社会时代,广告人物成为观赏和消费的对象,由广告呈现的男性气质也表现出矛盾而又多元化的趋势。本文采用"表征"的研究路径,从康奈尔提出的四种男性气质出发,对广告中呈现的男性气质进行解读,发现霸权的男性气质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共谋性男性气质呈现多元化定义,边缘性和从属性男性气质依然在广告中得以表征。  相似文献   

19.
郭晓 《新闻前哨》2011,(12):91-92
主持人的气质主要通过个人的形象、语言、台风、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方面体现。这也是主持人风格和特色形成的基础。主持人的气质与节目的定位密切相联,所以,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多变性。气质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内外兼修,主持人在注意外在气质形成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内在涵养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效益的概念原本来自经济学。笔者认为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中,档案管理工作应大胆引入效益这一经济管理理念,探究档案工作的投入与产出,追求档案馆的效益,并发现影响效益增长的各种因素,从而强化综合档案馆的社会职能,拓展其自身的发展空间,以期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