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是一支耀眼的奇葩。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最主要的就是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弘扬国学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它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创新创优工作紧紧围绕"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师生受益匪浅,深刻体味到国学经典的智慧和内涵。目前,全校师生诵国学、唱国学、讲国学、演国学的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
国学文化中有着大量的经典名篇,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有着显著的教育功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也引入了大量传统文化内容,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样需要在教学中有效渗透,让学生从小领会国学经典的文化内涵与魅力,提升文化自信与爱国意识.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国学教育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教育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93):56-57
随着小学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小学语文教学开始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以期能够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国学教育的渗透对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从国学中体会到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本文分析了国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并深入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国学教育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读国学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在倡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解读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国学经典,教会学生诵读经典的同时启发学生领悟经典背后的思想和哲理,以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精髓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国学教学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国学教学。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学的表层是文字理解的教学,在一定程度还肩负着国学传承的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悠久的文明,国家中的个人如果都不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那么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悲哀。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章的阅读、话题的讨论等方面做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思品教师,有责任传播中华国粹,将国学经典融入到每一节课堂中;作为一名学生,也有义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尽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学的表层是文字理解的教学,在一定程度还肩负着国学传承的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悠久的文明,国家中的个人如果都不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那么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悲哀.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章的阅读、话题的讨论等方面做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最为精华部分之一,在农村小学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十分有助于强化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便形成文化自信,并以此促进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巩固。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农村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国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认识国学、学习国学、感悟国学。本文将就农村小学国学的教育教学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希望能给语文教师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回归课堂,对弘扬民族文化,展现精髓至关重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合理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以活动为载体,创设良好的国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国学精髓,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更是优质的传统教育资源。国学经典地诵读,旨在组织学生通过读写背记等方式,从小就受到经典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孩子们在享受吟诵乐趣的同时,受到濡染和启迪;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弥补传统道德的缺失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国学经典诗文语言精炼优雅,意蕴深刻,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的重要教材。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国学文明,培养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经典诵读有助于小学生体会祖国传统文化,汲取民族精神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广泛撷取国学精华,在记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与别人相比,梁启超晚年对国学的态度以及治国学的方法都颇有特色。近代大变革时期,梁启超等对国学的思考反映出十分深刻的文化内涵。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时代话题,梁启超的国学观对我们现在依然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3):28-29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将语文知识教学与传统国学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既能让学生了解、认识与感悟传统国学文化,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文章主要从吟咏诵读、情境创设、知行合一、活动激趣等方面探究传统国学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胡喜龙 《天津教育》2020,(1):115-116
国学即指以先秦文化经典和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且涵盖各个朝代的各种文化学术。国学文化中有许多经典著作,不仅阅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还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国学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中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系统的一种完善和升华。  相似文献   

15.
胡晓英 《天津教育》2020,(3):167-16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国学文化是每个中国人应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它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陶冶情操,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近几年随着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不断高涨,在小学也掀起了学习经典国学的热潮。在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国学经典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体验传统文化,融入国学经典,优化阅读教学,借鉴国学经典,提升习作水平,从而让学生有效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朱丽红 《天津教育》2022,(23):168-170
<正>目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也相互融合,我国作为文化大国,国外的文化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欧美文化、日韩文化逐渐渗入我国。同时,随着“文化自信”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关注传统优秀文化,但是对经典国学知识了解不够,掌握得不够深刻。初中语文教学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意识到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结合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国学经典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喜爱。初中学生还未形成完善的人格,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一些日韩文化、欧美文化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当然要让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包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国学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具体为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与学术。国学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在课堂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但是国学经典如何育人,如何让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浸润学生心田,陶冶学生情操,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尚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源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学生抓起,从根基抓起,夯实中华文明的基石,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更有效,事半功倍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让国学教育走进课堂,是学校进行国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