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察言观色”是中国传统“家天下”文化背景养成的说服传播技巧.在梳理“察言观色”词源学与哲学意蕴及其历史流变的同时,引入戈夫曼的社会情境理论与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来加以阐释,从而论述了“察言观色”在中国说服传播视阈中的深刻内涵,剖析其产生的社会制度背景和传播结构,总结出其艺术表现,并在与古希腊说服的比较中阐发出其背后蕴含着的中国传统传播艺术伦理.  相似文献   

2.
黄文文 《视听》2023,(9):106-109
在互联网技术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新农人群体以短视频为媒介,通过声音和视觉符号重构了地域美食、乡土住宅、乡间田野、乡土人情等碎片化乡村社会景观,并且从原始情境、营造情境、强化情境三个方面重构了公众对乡村景观的联想与认知,进一步强化了乡村生活情境,从而促进乡村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3.
话语理论及其对新闻传播研究的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中阳 《新闻界》2006,7(3):46-47
历史决定着话语,话语演绎着历史。历史的元素就是由生活在某种历史情境中的人们的“言”与“行”构成的,也就是由“话语”构成的。因而,由话语切入去研究历史,去研究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各个历史侧面,当是一个十分富有价值的视角。话语也是传播的产物,只有传播才产生话语,由话语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8):53-59
传播作为人类社会最普遍的活动之一,必然"结构化"于社会环境中,对传播活动的研究可以抽象出社会传播结构。在以拉萨市曲水县R村的田野调查中,占有不同社会资本的村民构成了不同层级的传播单位,利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种理想传播形式促成了社会资本分配与流动,从中体现出乡村社会的传播结构。这拓展了传播学的"想象力",为理解西藏乡村传播现象与社会转型提供了视野。  相似文献   

5.
本文联系5.12四川大地震的相关新闻报道,重点分析灾难报道中的情感信息传播.文章认为,灾难情境构建了大众的情感期待,强化了其情感需求.也使传媒所传达的情感信息格外丰富强烈,其情感信息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更加显著;指出记者必须深入分析灾难情境下大众的情感期待,辩证地把握传媒情感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小悦悦事件引起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也引发国人热议——人们的公共道德良知到哪里去了?专家们从多个角度解读了事件产生的深层原因,本文仅试从传播心理角度加以分析.根据传播心理理论,宣传是一种说服,影响宣传效果的因素除宣传内容的特性之外,还有传播者、信息交流方式、受众以及情境因素等.要使道德宣传被受众接受,以下几个方面是媒体应该做到的.  相似文献   

7.
网络参与是网络社会的信息反馈和信息生产的中心环节,网络参与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媒介情境所能提供的可能.本研究采用社会文化的视角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博客、BBS论坛、微博和维基百科所设定的传播情境和网络社会生产紧密相关,研究发现,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是网络参与的主要情境,参与的形式出现对话,而维基百科类对话和辩论增加了公共知识...  相似文献   

8.
王斌  郭宇楠  王康锋 《传媒》2021,(18):88-90
情境式教育是以问题为导向,重在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在2019年9月—2021年3月对英国谢菲尔德大学32名国际公共与政治传播专业学生进行滚雪球式的在线访谈,还原了该专业课堂情境式教育的培养策略,即知识的情境化、文化适应的情境化及网络"超真实"的情境化策略.结果显示,在三种情境的教学中,学生的能动性都得到了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学生应变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品牌自创虚拟IP的传播说服路径具有行为经济学中典型的非理性要素的框架特点.本文通过对品牌自创虚拟IP的可塑性、人格性、适配性等核心特点的分析,认为其在形象的感官刺激、人格的情感渲染、适配的场景消费三个层面存在非理性说服现象,并存在着内容形象引擎不完备,情感传播叙事障碍以及场景化变现未成熟的说服困境.本文认为,品牌方应加...  相似文献   

10.
齐来 《新闻界》2008,(4):193-194
本文对采访说服中的情境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冷利琴 《视听》2024,(1):122-125
从媒介情境论的理论来看,“黔韵说唱”系列短视频构建出农产品蓬勃发展的经济形象,传统朴实、生动有趣的文化形象,勤劳朴实、富有歌唱特色的乡民形象。该系列短视频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等价值意义,为媒体内容生产者书写乡村形象和传播乡村文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拍客实现了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建构的同时,拍客传播也冲决着旧“景观社会”的“超真实”性与意识形态性,在政治、商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旧“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发起了挑战.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拍客传播是自发的第二次“情境主义国际”运动,它通过拍客传播建构的“生活情境”打破了旧“景观社会”的话语霸权与意识形态性,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念与现实呈现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与修正.  相似文献   

13.
情境是自我的主我与客我互动的场所,人们在情境中易于顺从其社交规范,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自我呈现与情境定义.情境融合导致行为的混乱.互联网技术将情境融合带入社交媒体中,出现了“语境消解”现象.如微信朋友圈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和平台设计塑造了圈式社交语境,为用户提供了新的人际语境线索.但由于机器的机械性与人生物性的社交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交媒体大众传播的本质与用户人际传播需求之间的矛盾,用户依然面临自我意识混乱、语境内情境定义困难、语境界线模糊及隐私问题,所以“语境消解”没有消除,仅是得到了缓解.这体现了媒介的人性化回归趋势.“语境消解”是移动在线社交的常态.我们应该提高媒介素养,建立新型的隐私观和社交规范.“语境消解”问题解决的出路在于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移动终端带来的去中介化人际传播是这一问题解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冯广圣 《新闻界》2013,(17):11-15
乡村传播"场域"中的主要行动者是农民,转型期的农民身份发生了分化,农民在乡村社会传播中的行动直接影响着村庄社区的社会传播网络建构。借用社会传播网络分析工具考察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传播网络结构是本文的旨归。经田野考察发现,现代中国乡村传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循环的网状模式:日常生活中人们选择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介传播等不同传播方式来编织他们的信息传播网络,这些信息传播网络从不同层面推动着乡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儒俊  陈凌 《当代传播》2011,(2):92-94,97
广告娱乐化是近年来在整个社会文化转向大众化、娱乐化过程中兴起的一种传播文化现象.它是在整合娱乐要素的基础上,以娱乐受众、说服消费为主要目的广告传播文化行为.广告娱乐化通常以虚拟情境,建构社会符号、议程设置等传播方式,更隐蔽、更形象、更贴近地对广泛的个体进行反复刺激,以实现集体无意识的情感认同、强化原型和外倾型性格,达到...  相似文献   

16.
电视广告使用文化说服的现状 电视广告依靠视听化的影像语言渗入到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家庭中,以唤起受众的购买欲望和消费行为,使一件商品最终由生产者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快速地传递讯息、广泛的涵盖加上良好的文化承载能力,使电视广告具有了传输速度、传播范围以及文化说服内容三个方面的优势,这使电视广告具有良好的说服能力,也使电视成为商品广告一个极为重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交平台的发展,去中心化的媒介赋权让更多人获得展现自我的机会,个体的自我呈现亦是文化传播的切口和渠道。以“张同学”为代表的乡村短视频创作者拥有技术加持与政策扶持、乡村文化复活与民族意识觉醒、个体自我投射中的模仿与扩散三重助力。乡村文化短视频在未来发展中应紧贴社会需求,以大众利益为导向,讲好中国乡村故事,推动乡村文化传播,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与基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之时,是华夏说服传播在华夏大地上最为"欣欣向荣"之时。在百家学说中,儒家学派最重"道德"在修辞中所扮演的"春风化雨"的角色,这也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人在说服传播行为中的表现。同时,儒家思想中所强调的道德修养与今天中国当代社会也具有高度契合的一面。在本研究中,笔者将以儒家说服注重"道德感化"的特色为出发点,试图为孔子说服传播建立一个以外在修辞与内在道德统一的说服传播模式,并探讨这种说服传播模式所具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后区前置”媒介情境下新媒体传播的伦理失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5,(23):54-58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的媒介情境,打破了不同信息系统的分离状态,出现"公共情境"合并"私人情境"的现象,极大拓展了媒介的"前区"空间。伴随着信息处理、接受方式的变化,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等一系列要素都在经历深刻变化。本文结合媒介情境理论,探析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日益严重的伦理失范现象,分析媒体传播伦理失范的表现和成因,以期构建新媒体传播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探讨高校辅导员说服传播实效的提升,应该以说服者的可信度、说服技巧的灵活性,大学生寻求社会认可的压力感、个体的自主性以及群体意识的可塑性为主要着力点。其理论选择有:霍夫兰的说服传播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卡特赖特的公众说服原则、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其路径设计为:提升说服者形象的可信度、增强说服技巧的灵活性、提高说服内容的针对性、增大采取行动的诱导性、加强说服环境的融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