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引言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的《建党伟业》创造了华语电影的商业奇迹,无论是对政治正确性的诉求,还是对商业艺术性的追逐,导演韩三平、黄建新努力打造的是一部主流电影的政治类型片。影片《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讲述从  相似文献   

2.
何顺民 《今传媒》2011,(12):57-58
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这类主旋律影片是官方意识形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次碰撞,或者说是政治与商业的联姻,在现阶段开创了一条主流影片的市场化之路——全明星+史诗巨片。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求红色历史镜像的文化意涵及电影媒介表现红色历史的优势和局限;产业化运作下传播模式的变迁;主旋律影片生产的天然优势和困境;红色文化信息的传播效果不应只关注票房,更应注重影片开拓的思考空间而激起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中国"主旋律"电影"主流"化策略的影响下,《建国大业》无论在票房上还是在意识形态的表述上都获得了官方、学界和民众的一致赞赏。然而,反观其成功的商业策略的背后,却不是一个常规的电影产业操作方式,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思: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建国大业》带给中国主流电影的是一个个案,抑或是一个范例呢?  相似文献   

4.
从《建国大业》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卓 《东南传播》2010,(9):47-49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现状与中国媒介传播及营销战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回顾中国主旋律电影近二十年来的变化,分析目前电影市场所形成的崭新局面,运用企业营销中的4Ps组合理论分析以《建国大业》为代表的当代中国主旋律影片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电影《建国大业》的成功不仅实现了既叫好又叫座的双效目标,而且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建国大业》充分挖掘主旋律题材的商业元素,拥有强大的创作团队,将"明星效应"发挥到极致以及影片采用的多元化的宣传策略四个方面来分析《建国大业》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夏秋 《声屏世界》2022,(3):27-28,31
2021年,在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众多献礼片当中,《革命者》有着别具一格的诗韵特色,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思想以及独特的表现形式深深地感染了无数观众.影片致力于象征写意的功能和银幕视觉的强化,这是与以往主旋律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文章主要通过多视角塑造文人的叙事风格、革命浪漫式的画面以及升华主题的镜头语言这三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7.
李彤 《东南传播》2021,(11):68-7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建党之际,《1921》《革命者》《红船》等讲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影片相继上映,并取得不俗成绩,部分电影甚至实现了"破圈"传播效应.本文研究试图从正在热映的建党百年红色电影《革命者》出发,对其叙事模式、人物塑造、视听语言方面进行详尽剖析.试图梳理出近两年红色电影在人物塑造和史诗叙事等层面呈现出的异质性,这也是未来中国红色电影的创作规律和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电影。本文以《辛亥革命》为例,来管窥我国目前主旋律电影的宏观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点一直呈现出的进步态势。意识形态——日趋淡化用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来看,"每一部电影都是政治的",而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对意识形态这一标  相似文献   

9.
薛蓓  杨致远 《青年记者》2016,(33):73-74
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4月开始筹备建设,1958年8月正式成立。随后,西安电影制片厂成为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电影创作的重要基地。在其近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西安电影制片厂以其较丰富的电影作品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人生》《野山》《老井》《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等影片推出并在国际电影节频频获奖。上述影片虽然风格各异,但均为农村题材,因此可以说农村题材影片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辉煌成就做出巨大贡献。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农村题材影片形成了一个连贯的创作谱系,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刘怡男 《青年记者》2020,(12):100-101
主旋值观律的电、影歌是颂体时现代主与流赞意美识人形性态的价电值影的。、20弘19扬年我国国庆主档流期价,《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献礼影片在票房表现和用户口碑上都取得了不俗成绩。近年来,国产主旋律电影愈发成熟,也持续生产出了如《建国大业》《战狼2》《红海行动》等优质作品。生产机制的产业化尝试、影片内容具有共鸣性、"明星"的引入、走出去与精品化与"观众本位",是主旋律电影蓬勃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所带来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01年,电影《钢的琴》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也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和比较理想的票房.从表面上看,影片对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表达,是对1949年后大陆电影艺术真实功能缺失的修复,但如果观照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影片具有1990年代后兴起的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即新左翼电影的基本属性.笔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新左翼电影特征,即现实主义的题材选择、创作态度和社会批判立场,实际上源自对1930年代左翼电影精神的继承.本文以《钢的琴》为例,在讨论二者间承接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早期左翼电影和新左翼电影在反主流表述层面相互叠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2.
张屹 《报林求索》2009,(9):96-98
<正>今年国庆档的电影市场格外不同寻常,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背景下,主旋律献礼片毫无疑问地取代了以往霸占这一档期的纯商业片,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而且集群出击的声势相当浩大。《建国大业》、《惊天  相似文献   

13.
1932年之前的旧市民电影,其所有暴力行为都属于伦理层面的善恶对决,而1932年出现的左翼电影打破了这种道德框架并将其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进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孙瑜编导的《火山情血》可称之为新中国电影模式的胚胎。影片所表现的阶级性的四个层次及其暴力性的内涵,颠覆了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并就此完成了从旧市民电影的个体暴力向集体、阶级暴力的过渡转换。影片后半部分的情色元素和对情感个体性的侧重,以及知识分子审美观、价值观的体现,又呈现出与后来新中国电影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12日,由山东影视集团、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的电影《北川重生》,在山东大厦影视厅举行隆重的首映式。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出席并接见电影主创人员,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在首映式上致辞,亲历北川重建的部分山东援建代表和对灾后重建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也出席了首映式。该片已经被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确定为建党9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的任务,迫切需要综合运用电影、电视等现代传播载体,加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影片一直无法真正得到大众的认可,大多数影片都处于社会关注度低、票房收入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牛莎莎 《今传媒》2016,(6):101-102
电影《天与地》是美国导演奥利佛·斯通执导并担任编剧的“越战三部曲”的完结篇,在喜多郎的操刀下,影片中的音乐在电影的形态构建、叙事强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画面完美结合的同时,更赋予影片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对影片《天与地》中音乐的分析,论述其在影片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茵  鲁昱晖 《声屏世界》2016,(10):37-38
《开罗宣言》以开罗会议为创作背景,是一部史观正确、制作精良的抗战类型的主旋律影片.与众多集中表现战争场面的同类型影片不同的是,《开罗宣言》以情报战为线索贯穿全片,建构了三条清晰的叙事线索,营造了层次分明、节奏紧张的叙事氛围.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的任务,迫切需要综合运用电影、电视等现代传播载体,加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影片一直无法真正得到大众的认可,大多数影片都处于社会关注度低、票房收入低的局面。然而近  相似文献   

19.
从《奋斗》1合二为一的主题与始终如一的阶级性,以及旧市民电影情色、暴力元素与左翼电影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影片的前54分钟完全是旧市民电影的体格,后30分钟则是左翼电影雏形的生硬添加,这样做的目的为的是迎合市场需求。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2012年年底向民众公映的《奋斗》再次证明,1932年是中国电影史上新、旧电影的交替之年,即旧市民电影开始全面被左翼电影覆盖和取代的时段;史东山编导的《奋斗》,是一部旧市民电影向左翼电影强行转型的过渡性文本。  相似文献   

20.
以主旋律为题材的电影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之一.文章立足于献礼片《1921》,从影片的进步之处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物塑造、视听元素叙事符号三个方面讨论电影的进步之处,从叙事线与背景两个方面讨论影片的不足,对整部影片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