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微阅读的流行,支持者认为其符合时代发展,而反对者则认为微阅读会让人们丧失思考。那么,微阅读的出现,能否帮助我们形成阅读习惯?微阅读对于阅读来说能否起到促进作用?我们来看两位学者的观点。对撞一微阅读,到底算不算"读"?葛红兵:微阅读,就如之前流行的轻阅读,也是阅读。对无阅读习惯的国人来说,是有益的。未来,微阅读和微看看,可能结合,你可以看微电影,也可  相似文献   

2.
<正>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提倡的"微活动"。"微活动"其实也是课堂活动。"活动"前冠以"微",是因这类活动开掘深度较浅、目标指向单一,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微小一族。在导读时,这种活动随文而定,而又点到则止,不抢占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干扰学生的阅读体验,故在文本导读环节比较适用。请看《窦娥冤》第二段落的导读设计:学生自读第二折,要求:读懂文句,读后依据情节补全给本折拟的一个回目式标题。[上句]张驴儿老子;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微阅读是借助篇幅短小或者内容相对完整的文本,营造了一种令人舒适的阅读氛围。"微读"主要借助字数不超过200字的微小说、对话不超过200字的微访谈等形式传递信息,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片段式教学,是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一般时间大致限定在十分钟,从形式上看,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在实际教学中,把"片段式教学"方法和语文微阅读相结合,无论是教学内容,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阅读终端的不断更新,"微阅读"俨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学生群体更是成为"微阅读"的主力军。但是"微阅读"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微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利益最大化,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此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分析,从而为语文教师引导高中生进行积极"微阅读"提供正确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服务中重要服务,进入微时代后,传统阅读推广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用户需求。面对用户"微"阅读需求,对"微"阅读推广服务模式进行构建成为图书馆研究重要课题。图书馆必修正确认识微时代背景给阅读带来的影响以及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对微时代阅读推广服务策略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图书馆在"微"时代背景下的阅读推广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材是初中学生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阅读教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果的好坏,而很多学生的阅读往往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总结出了阅读中的"四看"和"三边行"。"四看"即看学习导言、看正文、看插图、看思考题。"三边行"即划符号、写评注、写疑问。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学生学习就会有的放矢,就会事半而功倍,就会不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7.
<正>对文字浮光掠影,对文本只抓一鳞半爪,对内容解读粗枝大叶,表层浏览、浅层思维,这些常见的误区存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走出这些误区,进行深阅读呢?笔者以为除了对学生阅读时圈点勾画习惯的培养,在解读文本时,和学生一起"微"中品鉴,品"微"言懂大义,洞察玄机;于细微处见宏远,于简约处见繁复;于平实处见智慧。一路"慢"步,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一、"微"字联想起漩涡所谓"微"字,在诗歌中称之为"诗眼",在其他文体中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近日公布了《上海市少儿"微阅读"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四成的少年儿童进行"微阅读",其中好友动态、娱乐明星、星座运程之类的话题成为少年儿童关注的热点。"微阅读"是伴随手机短消息、网文、博文出现而兴起的一种阅读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在家庭中的普及,少年儿童的"微阅读"渐成趋势。以微博为例,调查显示,少年儿童玩微博的主要原因是:为好奇心驱使(22.6%)、大家都玩(20.8%)、微博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微阅读"特点和定义的基础上对"微阅读"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宁波市七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微阅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微阅读"的利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和方式。阅读的类型,从目前看,包括人本阅读、文本阅读、图本阅读。三种阅读对象不同,形成的能力侧重点也不同。人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思想个性能力的培养;文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图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透视想象能力的培养。未来的阅读能力范式应该是"三本"一体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由《新周刊》主办的年度汉字的评选中,"微"字脱颖而出。推委会认为,"微"字最能概括即将结束的一年,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微小的力量不容小觑。2014年,在镇江教研室张晨晖特级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这群热爱儿童阅读、投身儿童阅读推广的"小语人",将这不容小觑的微力量用在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的指导上。我们身先士卒,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62):72-7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阅读日益成为人们阅读学习的新范式。初中学生阅读群体、阅读方式、阅读观念等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文章联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分析微阅读的内涵,瞄准微阅读新趋势,并结合具体课堂实践,探寻有效的微阅读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贴近时代、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的"悦读"微学堂。  相似文献   

13.
依托文本阅读的课堂"微写作",能够使写作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找准微写作时机,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乐趣;提高微写作技巧,能够提高作品的质量。基于阅读教学的微写作,是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座无形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和写作的乐趣,让真情在习作中流淌。  相似文献   

14.
<正>"微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片断的阅读.它是阅读领域的快餐,其特点是耗时少,指向明、效果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微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更多自主阅读,激发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切实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一、数学课堂"微阅读"的示例1.引经据典,感受数学的呼吸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工具,是数学概念、方法、思想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也是数学家刻苦勤奋、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以生命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以及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微阅读"的出现不仅能够转变我国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和理念,同时还能够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微阅读的内涵和特征,并深入研究如何将"微阅读"应用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  相似文献   

17.
正"小西游"微课程,是我引领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过程中逐步开发形成的。因为切入角度体现了"微"的特点,阅读指导强调针对"小"学生的需求,所以名之曰"微习作"。"小西游"微课程是从妖怪切入的。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点,又切合《西游记》的内容线索;引领着孩子一起来玩"妖怪",也恰好体现了《西游记》滑稽意味与游戏精神。"小西游"微课程,以"妖之文"选文阅读为基础,带领学生走进《西游记》原著,再以"妖之卡""妖之像""妖故事""妖之乐""妖之剧""妖之辨"为序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学生》2012,(10):58-59
本期"微阅读"书目:《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点评"人物:香菱小说《红楼梦》中人物,原名甄英莲,薛蟠之妾,甄士隐之女。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5日第9版刊登了一篇关于对当下时兴的"微阅读"反思性的文章。文章说,"微阅读"是伴随手机短消息、网文、博文出现而兴起的一种阅读方式。这种快餐式的阅读营养不大,但对少年儿童却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20.
刘阳 《教师博览》2013,(8):54-55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因如此,对传统阅读的坚守就显得弥足珍贵。4月23日,一场主题为"微时代的阅读"的讲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出版界、评论界、文学界的专家和普通读者,在这里对我们今天的阅读生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