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已经无法解释诸多的翻译现象,翻译的"伦理转向"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翻译忠实观作出合理的阐释。它认为译文忠实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于原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不忠实"是具有矛盾性和相对性,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忠实"与"不忠实"都具有一定的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翻译语境中的意识形态分为个人意识形态、群体意识形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各种形态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操纵着翻译。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其实是通过对译者的操控来实现的。意识形态通过操控译者在翻译选材,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选定翻译风格,选择文本微观操作的翻译技巧等方面的翻译抉择,从而产生迥异的翻译结果。意识形态对翻译操纵不是无端产生的,有其心理理据和社会理据。  相似文献   

3.
诗学对翻译的影响——以《追风筝的人》两译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诗学是一门艺术,决定了文学原作和译作是否被社会所接受。本文从改写理论的诗学角度,对英文畅销小说《The Kite Runner》的简体和繁体两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探析在不同诗学影响下译者对译本的操纵。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他国化的这一全新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翻译文学的定位,发现翻译文学中的文学他国化的内在机制,可准确对翻译文学进行合理定位,考察翻译文学中的他国化在中国文化话语特性的重建和中外文学交流机制建构层面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均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学瑰宝,尽管这三类文学的分类与语言有所不同,但是这三类文学对人们发挥的作用却是相同的,为人们的文化、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资源与教育理论依据。对于翻译文学来说,如果一味地以翻译者的国籍为依据对译本的国籍进行判定,则还是没能将中国文学的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摆脱掉。若承认了翻译文学国籍的双重性,则也跳不出二元论的圈子。翻译文学的独特性决定了翻译文学的地位,在我国学术界呈现出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三足鼎立的多元姿态。  相似文献   

6.
由于文化语境多种多样,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难免受到多种文化语境的影响,进而造成不同文化语境下文学翻译也就大不相同。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进行充分考虑,进而高质量及更加直观地翻译英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
文学书籍的翻译应选择直译还是意译,这个争议在学术界由来已久。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文学翻译的宗旨以及文学翻译的要点,本文以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韩译为例,对文学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直译还是意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不同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文学翻译的目的。《简·爱》是一部著名的小说,在中国有多重不同的译本。本文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对《简·爱》的译本进行分析,加深对文学翻译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翻转课堂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并对教学环节、教学角色、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文学翻译是高校俄语专业学生提高文学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学翻译水平的必修课程。本文以《突尼斯之旅》的翻译为例,将翻转课堂引入文学翻译的教学模式,以期为俄罗斯文学翻译课程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梦圆让人兴奋,也让人深思。莫言获奖,翻译有功,这使我们认识到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同时,也认清了我国翻译滞后的现状阻碍了中国文学、文化的国际化步伐。文学翻译是译语社会中的独特文化构建行为,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学翻译现状以及文学翻译的相关理论和要求,同时提出了改进中国文学翻译现状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翻译伦理研究现如今成为翻译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旨在对翻译伦理思想的研究范围进行解读,同时梳理与归纳中西方翻译伦理思想研究现状,分析其主流理论家如皮姆、贝尔曼、彻斯特曼的伦理思想体系,分析中国研究者的翻译伦理研究现状及局限性,进一步剖析翻译伦理的研究范围、翻译主体的权利、责任的相对性以及译者的职业伦理等问题,尝试探索译者的道德伦理体系构建。其研究结果一则可拓展翻译伦理思想的研究范围,二则可挖掘中国翻译伦理转向的研究深度,便于构建和谐、有序的翻译伦理理论体系,同时也为今后的国内翻译理论发展及翻译制度的伦理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翻译研究中文化观点的转变赋予了翻译学习新的特点与研究方法。以目标语为导向的翻译方法就出自这场转变,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身份及角色进行了重申。逐渐,学者们也真正认识到译者才是翻译的主体,才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长期的翻译研究中,译者的身份一直未得到过明确的认可及肯定,因此难免对翻译学习造成了大量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如实地把一种语言中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在翻译过程中词语的内涵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处理动物词语的翻译及其内涵意义,对译、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都是必要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4.
修饰语移就是修辞格中比较独特的一种。修辞的基本特点就是对语言常规的偏离。在修饰语移就的翻译中采用直译还是意译一般要取决于原语中移就表达偏离常规的程度。偏离小的一般可以直译以保留移就格 ;反之则要意译 ,舍弃移就格。另一方面 ,在两者皆可的情况下 ,应按文体功能和读者文化层次来决定直译或意译。在保证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的前提下 ,直译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文章划分了修饰语移就翻译的 5个层次 :(1)完全直译 ,保留移就格 ;(2 )基本直译 ,略加调整 ;(3)既可直译 ,也可意译 ;(4)只可意译 ,舍弃移就格 ;(5 )意译成另一移就表达方式。文章最后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移就内部语义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多元性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否定了翻译的绝对性。近年来对"异化"翻译策略的过分强调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文章认为,在文学翻译中,语言晦涩,佶屈聱牙的译文绝对乏善可陈。可读性是检验文学翻译质量和翻译价值的首要原则。翻译研究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应该多一些包容,让各种翻译研究方法同台竞技,从而促进翻译理论研究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中要想对原文有忠实而准确的理解,译者除了要考虑原文的语言因素语境以外,还必须需考虑到非语言因素语境对于话语含义的制约,这样才能更好的译出原语的语用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一些翻译的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非语言因素语境之一的情景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情景语境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美国小说《老人与海》,在中国有很多种译本,这些译本各有特点。现代翻译界在长期翻译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翻译理论,关联理论就是其中一种。关联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语言符号下人们交际与认知之间的辩证关系。文章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就张爱玲和吴劳的英汉译本,对其翻译风格进行比较,从而找出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旅游翻译实践性较强。如何处理好旅游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所在。黄忠廉教授提出的翻译变体理论在旅游翻译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变译者在原材料基础上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尽管与原材料有所出入,但却有利于旅游信息接受者的接受,照顾读者的利益、接受能力,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变译理论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翻译水平是检测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许多学者建议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开设翻译课的问题,笔者通过实验进行了调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开设翻译课持肯定的态度,翻译理论与技巧的系统学习有助于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译学研究中译论脱离实践的倾向及对策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一流翻译理论家的实际翻译能力的观察 ,探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涉及逻辑性、模糊性、衔接、重复与重叠、平衡、文体等领域。笔者认为 ,对翻译微技巧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出比较富于规律性的翻译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