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冰钦  林歌 《新闻世界》2014,(3):206-207
新闻是讲求时效性的文体,新闻作品为传播信息而生,因此,时代感成为新闻审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从新闻与美学的关系入手,从媒介形态发展出发,探讨如何使新闻写作更忠于时代,更好地反映时代感。  相似文献   

2.
孙冰钦  林歌 《东南传播》2014,(3):140-142
新闻是讲求时效性的文体,新闻作品为传播信息而生。对时效性的讲求要求其体现所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正因为如此,时代感成为新闻审美中不和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从新闻与美学的关系入手,研究美学在折射新闻作品时代感上的表现,探讨如何使新闻写作更忠于时代,更好地反映时代感。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用敏锐的观察力学会捕捉现场  相似文献   

4.
现场短新闻,是广播电视宣传中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最具新闻特色的一种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时代感强烈.写好现场短新闻,有助于推动新闻改革,改进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5.
张长生 《青年记者》2012,(11):43-44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的新闻作品,既包括消息、通讯,也包括特写.在各种新闻体裁中,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以短小篇幅再现现场实况,并把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短而精等特征,适应了人们快速阅读信息的需要,适应了信息大爆炸的知识社会的需要,所以在当今各大报纸版面上独领风骚。现场短新闻不仅现场感、时代感和主题感强烈,...  相似文献   

7.
陈融 《青年记者》2009,(24):93-94
现场短新闻,是报纸宣传中常博得读者欣赏和喜欢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最能代表新闻记者特色的一种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比一闪即逝的动态报道有生命力。写好现场短新闻,有助于推动新闻改革,改进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新闻中,现场短新闻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最能代表电视新闻特色的一种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采写好现场短新闻,有助于改进采访作风,提高宣传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新闻体裁中,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拥有鲜明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在各大报纸版面上独领风骚。现场短新闻不仅现场感、时代感和主题感强烈,还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播音要求字正腔圆、明快清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如何在有限的新闻播报中打动、感染观众?除了语言技巧之外,播音员对稿件的充分理解、细致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新闻解读的基础1.吃透文件精神电视新闻是传递党政声音的重要渠道.很多重要新闻在这里"权威发布",电视新闻主播不但要学习好重大方针政策,更要注重在第一时间及时"吃透"文件精神,这样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胡锦涛在指导我国新闻宣传工作方面的理论贡献,即提出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宣传工作理念;强调新闻工作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和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同时阐释了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一些新特点和新规律,提出了一系列适合当代新闻传媒业发展需要的新闻观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新闻思想,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最新成果,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读者每天要面对着海量的新闻,不可能都阅读,标题是读者筛选新闻的主要办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标题决定着读者对新闻的选择。在新形势下,晚报新闻标题也应与时俱进,使其更具有时代感、贴近性和感染力。晚报如何进一步做准、做好、做活新闻标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3.
电视现场短新闻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时代感强,信息量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接向观众报播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具有直观、通俗、鲜活、时新、及时的特点,是提升记者素质的肥田沃土,是改变新闻联播文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敏感又被称为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新闻敏感既是一名记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决定报道成败的关键所在。新闻记者只有增强敏感性,才能迅速判断出新闻典型的时代意义,才能识别出新闻事实背后的有价值的新闻,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影响力的优秀新闻作品来。新闻只被"有心"的记者发现,这种"有心"就是记者的敏感。新闻敏感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新闻体裁中,现场短消息是一种比较受读者欢迎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现场感和立体感。然而,现场短消息虽不难写,但写出彩却并非易事。在我看来,写好现场短消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感与新闻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给大家说说新闻评论的语感问题。 新闻评论是媒体对新闻事实或某种观念发表意见、与受众交流思想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当我们阅读不同时期发表的不同新闻评论作品时,第一感觉往往不是内容,而是传达内容的符号——语言的时代感。我曾经与一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评论作者交谈,他不停地感叹“现在不知道怎么写评论了”。他所感叹的不是怎么理解所要论的问题,而是不知道用怎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受众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类作品是历年广电节目评奖中的"重头戏",本年度依然按照短消息、长消息、系列报道、新闻评论、新闻专题和现场直播进行分类,并且评选出全省电视新闻的十佳栏目。总体而言,电视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生活、敏锐体察,贡献出了一批富有时代感、责任感和强烈情感的优秀作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重要的特点是对事物的本质作理性的揭示。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解释性新闻,进入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在我国迅速崛起。改革开放年代,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我国的深度报道顺应这一趋势,进入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深度报道的特点1、重要性。重要性指题材重大,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与新闻事件;意义重大,富有时代感,满足实际工作与广大群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融媒体时代,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新闻策划仍是媒体竞争中的有力武器,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同样需要通过优秀的新闻策划提升版面的可读性和整体质量。本文以《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副刊为例,阐述行业报副刊如何通过新闻策划显示版面的时代感和新鲜感以及所坚守的社会理想、人文情怀和文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新闻意识的特点是——实用性强、目的性强、时代感强、包容性强、意识形态色彩浓、能动性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