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一、课堂范读现状 当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很少听到老师自己亲自范读课文,有的老师用录音磁带范读,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范读,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老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后,该指导朗读了,总会这样引导:这段话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该读出什么样的语调呢?  相似文献   

2.
新理念下的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应该是"老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碰撞,"学生心灵"与"老师心灵"融合。通过这种互动课堂,学生的探究欲望得以激发,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成为智慧的花朵得以绽放;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位老师,都能收获一片片芬芳四溢的花园。  相似文献   

3.
新老师     
班里突然来了一位新老师,她不是高高在上的威严的老师,而是一位想与同学们交朋友的可亲可爱的老师。小麻雀高兴坏了,他喜欢这样的老师。请看故事——《新老师》。  相似文献   

4.
战争     
学校老师托米雪转交一包材料给当记者的爸爸,米雪误会了老师,产生了一些不该有的情绪。就这样,她与老师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幸聆听了王雷英老师执教的一堂《木笛》。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而它感人的情怀不是一种慷慨激昂的陈词,而是如忧怨的笛声般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中国的水墨画般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委婉叙述,怎样给予孩子,怎样引领孩子?王老师给予了孩子一个诗一样的课堂。《木笛》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一种时刻,成了一首婉约的诗。一、委婉——是它的意境这是情感浓烈但表达委婉的诗。不管是开场,还是中间的交流、品读,王老师总用她充满深情的语言在营造一个婉约的课堂意境,一种与文本贴近的情思缓…  相似文献   

6.
张瑜 《成才之路》2014,(20):23-23
最近流行:爸爸去哪儿了?妈妈去哪儿了?……让我们顺着时代的步伐,来到学校、深入生活,去找寻:“爱”去哪儿了?苏州电视台的一档关于“阳光伙伴”的节目中,无意间看到这样一个镜头让我感动:某小学一个阳光伙伴王牌教练,带队已经连续两年在全市的阳光伙伴比赛中获得冠军,如铁一般的汉子却在众多电视观众面前痛哭流涕,原因是他的恩师在课堂上因突发脑溢血而倒下,虽然,经过抢救与治疗,用尽了方法,但受人尊敬的老师还是没有醒来,就这样一直沉睡着。学生想起老师对他的点滴,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为了创造奇迹,他带着阳光伙伴们一起,顶着烈日,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和病床上的老师一起努力,用胜利来为老师祈祷,来唤醒病床上的老师。是啊,这个时候,其实输赢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看到的是一对师生的情意,一个学生对老师如此的情深意重,让同样作为老师的我深思:这样一位老师一定是非常敬业;这样一位老师一定对学生关心备至;这样一位老师一定是为了学生,费尽心血吧!这样的老师,一定对他的学生细致入微;这样的老师,才能带着学生勇闯难关…… 一、爱—在心里,从心出发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做一名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好老师更难。要求我们平时的点滴中,去体会,去钻研,去发现,去付出,让孩子们时刻感受到爱,让孩子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让爱传递得更远!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是如此:这个学期田径队的训练让我体会颇深!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说中国云南昆明与美国的一个城市进行交流。美方派一个老师到中国,当时正耍过圣诞节,美国老师叫学生画一幅表现节日气氛的图画,图画交上去了,却让美国老师大吃一惊,他发现所有的孩子画的都是同一内容:一棵挂满彩灯的圣诞树。原因在哪里呢?后来他发现教室里就挂着这样一幅画。  相似文献   

8.
一天下午下班时,与我同行的张老师告诉我,她从同事向老师处听到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9.
正老师这样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李老师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说谎、偷钱、泡网吧。家里人拿他无可奈何,绝望的妈妈甚至打算带着他一起自杀,李老师却没有放弃。她把自己的手机变成了"热线电话",每天都会算好孩子到家的时间,给他打电话问候是否平安。同时还会估计他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在电话里为他解惑答疑。遇到休息日,还会和孩子商定好一天的安排。慢慢地,孩子懂事多了,而且把李老师当做了他的知心朋友。有一次,妈妈冤枉了他,他委屈得哭着向李老师"告状"。就这样,在李老师关爱与教育下,一个濒临辍学的孩子回归了校园,李老师也从中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杜国栋 《教师》2012,(12):113-113
一、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课堂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由于老师单方面的讲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其次学生不停地听老师讲,自己的思维属于停滞状态,加上个体的差异性,因此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老师教学的脚步。总的来说是学生与老师没有互动起来。为了改良这样恶劣的学习环境,作为老师就应该积极改良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教师节、元旦或某个特殊的日子,学生送给你一张精美的卡片、一束美丽的鲜花,或者往你的手心悄悄塞进一块巧克力。学生送礼,必定是对老师充满了期待,他们或许是感谢老师的教导,或许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或许只是他的生日,想与老师一起分享他的快乐。不用说,收到这样的礼物,  相似文献   

12.
我与张红老师只有一面之缘,对她的了解也不太深,然而在编这组稿子的过程中却对张老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读到“‘摘’苹果”教学片断后,我沉浸在张老师的课堂中。张老师有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她让我看到数学课堂原来也可以如此美丽。她的课堂是开放的、灵动的,所展现的学生的内心是丰富的、充满想象的。能上出这样的课的老师,本身就是这个课堂的催化剂。这不禁让我感叹做张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一位学生家长在网上这样评价她:“张老师是一位在人品上平和、善良,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的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师!”得到学生家长如此高的评价,我想这与张老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是分不开的。“不断探索、不断改变”不仅是张老师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一位老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老师站着。学生站着,老师永远高于学生,而这样,老师永远走不进学生的心灵;老师蹲下,学生站着,学生就与老师平起平坐,而这样,老师就能仰起头来同学生交流。——题记  相似文献   

14.
我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见到本班老师能主动地打招呼,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家长也反映孩子信任老师,经常讲“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幼儿出于什么原因这样喜欢老师呢?根据我的了解,大部分幼儿都认为老师喜欢我,不打我、不骂我,所以我也喜欢老师。我觉得,幼儿对老师的喜欢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是不够的,老师除了在生活上要关心孩子、爱护孩子,与孩子达到情感的交融之外,还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有本领的,是很能干的,这样才能增强孩  相似文献   

15.
从小在我的眼里,老师简直就是博学、严谨和慈祥的代名词。正因为如此,我尊重每一位老师以及他们的家人,甚至与他们有关的人,也正因为这种神圣感,让我不敢轻易地去接近老师,胆小的我在他们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就这样,我远远地望着老师们,而没有明白"老师其实也是普通人"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6.
刘莉 《学语文》2013,(4):42-42
观王君老师执教的《纪念白求恩》一课,我深深地感受到:王君老师的课堂是青春与青春的交织,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智慧对智慧的启迪。我在心里说,原来语文可以这样教。一、精致的训练精致的言语训练,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随处可见。即使是简单的诵读,  相似文献   

17.
我儿子今年读小学四年级,成绩不太好,经常在课堂上做个小动作什么的。有一次,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后,他竟然趁老师转身的时候将钢笔水甩了老师一身。老师来家访时说,儿子总爱与老师作对,只要老师一批评他,他就要想出一个办法报复老师,这样的学生老师教不了。我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改掉他的这个缺点?湖北襄樊解楠儿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对各种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很容易产生挫折感。有时,甚至一件极小极小的事情,也容易使他们如同大难降临般感到无法承受。他们在受到挫折以后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8.
一、师生关系 在中国,学生称呼师长为某老师,即便是英语老师,也是习惯尊称加姓氏.而英国学生常直呼老狮师名字,他们的老师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称呼.在笔者刚去英国的时侯还觉得这样直呼老师的姓名很不礼貌,时间久了,就觉得这样称呼反而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超级妈妈 《家长》2009,(2):26-27
昨天在网上碰到一位家长,她问我这样一个问题:碰到“分数至上”的老师,而自己孩子成绩一般,不讨老师喜欢,家长该如何与老师进行交流?说起来,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挺有发言权的。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我们都见过这样几种现象: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没问题!老师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谁要完不成作业,明天早晨就不准进教室!第二天老师真是这样做的,之后学生完不成作业就不敢上学了。现象之三:老师对考最后一名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