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聂志刚 《武当》2003,(8):42-42
推手是大成拳的“七妙法门”之一,如果不进行这一环节的训练,就想具有较高层次的实作能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成拳的推手较之八卦掌的推手和太极拳的推手,既有类似之处,又有不同所在。原则上讲,大成拳推手没有固定的招法和模式。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完全掌握大成拳推手的各个要领,又非一日之功。初  相似文献   

2.
王红宇  悟道子 《武当》2014,(4):26-28
当今大成拳界,谈功法者有之,试力者有之,推手、发力、试声、实作等等均有之,然而对筋骨的锻炼却闭口不谈,无人提及,仿若筋骨锻炼是大成拳习练的“禁区”。其实,筋骨的锻炼并不神秘,它贯穿于大成拳的每一步功法,但所占比例较小。我师王选杰在教导弟子时,第一课就讲大成拳练的是筋骨之力。  相似文献   

3.
李照山  张毅弦 《精武》2004,(5):26-27
发力是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任何形式的技击方法,都必须靠力的传递才得以实现。根据力的运行模式和打击效果,大成拳有整体力、穿透力、二争力、浑元力、螺旋力等。这些发力一般都是在定势或定态状况下进行训练。但在实际的推手或断手中,要求肢体能在各种非定态的情况下发力,就是随意态发力。此力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精武》2006,(1)
李照山师承第二代大成拳实战家王选杰先生。他功力深厚,为人诚恳, 教学经验丰富。他发表论文90多篇,他的武学事迹被多家杂志报导与宣传。中国教育、北京、山东、福建、重庆、河南等13家电视台在“搏击擂台——人物风云榜”栏目中对李先生进行了10余分钟专题报道。作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实力派名家,李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函授班包括两本教材《大成拳高级养生法》、《大成拳技击教程》;两张光碟《中国大成拳上、下》。教材由李照山先生亲自编写与示范,内容丰富,安排合理,依法练习,无师自通!学期九个月。凡参加函授者:1.另赠光碟五张:《大成拳争力和浑元力》、《大成拳上乘推手法》、《照山谈搏击》、《大成拳健舞》、《专题片与李照山演练大成拳》。2.集中面授不收学费(每年7月15日),函授学费200元。不参加函授购碟者,每30元(购6张全套光碟者160元)。不论购碟多少,均赠专题片一张。  相似文献   

5.
王传敏 《武当》2010,(7):38-39
推手是武术技艺的特殊表现形式。所谓推手,就是在双人腕臂接触的状况下所进行的力量和攻防技术的全面体验。大家熟知,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功法,大成拳的“七妙法门”中亦有推手功法,咏春拳的“黏手”即为类似双人推手的练习。推手通常以腕部为触点,随着单臂或双臂的缠绕来感知对方的招法状况,并以此做出相应的攻防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涛 《精武》2008,(1):27-27
大成拳训练本无捷径可走,七步功法(桩功、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需扎扎实实、步步到位。然而大成拳前辈要求后学者绝不要墨守成规、画地为牢,所谓“尚精神,不重形式”,从训练模式之规范到作拳风格之养成,学者均可独自探悟,只要合乎拳理、顺乎生理,一切好的方法、好的思路,何尝不可帮助学者节省精力,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7.
王红宇 《武当》2003,(12):41-42
一 当今大成拳界,谈功法者有之,试力者有之,推手、发力、试声、实作等等均有之,然而对筋骨的锻炼却闭口不谈,无人提及,仿若筋骨锻炼是大成拳习练的“禁区”。其实,筋骨的锻炼并不神秘,它贯穿于大成拳的每一步功法,但所占比例较少。我师  相似文献   

8.
李照山 《精武》2004,(7):22-23
大成拳在与对方实作的过程中,为了攻防的需要,当出现臂腕相交的情况时,可采用大成拳单推手的控制与反控制之法,从而达到保护自我、打击对方之目的。本文将以大成拳的单推手为例,介绍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臣  高贵 《精武》2002,(3):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臣  高贵 《精武》2003,(2):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成拳试力     
王红宇 《武当》2003,(12):34-35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  相似文献   

12.
贾新建 《武当》2013,(2):29-30
大成拳包含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七步功法,简称为大成拳的"奇妙法门"。"奇妙法门"中的站桩是重要的基础功法。站桩分养生桩和技击桩。其中,技击桩的第一重要桩法是"矛盾桩"。矛盾桩不但以培养锻炼"内劲"为见长,而且还具有独到的技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太极推手与西方拳击之比较——兼论太极推手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推手和拳击是两种风格不同的技击运动。拳击以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太极推手以抽象的哲理为拳理。拳击的研究重理智分析,而太极推手的训练则注重直觉体悟。拳击造乎其极则“方中见智,”即“方以智”;而推手造乎其极则“圆和之中见神妙”,即“圆而神”。拳击与推手都强调斗智斗力,但拳击在强调斗智斗力时,更强调斗力;太极推手重智力合一,更侧重“意”、“气”、“神”、“知”。在实践中,拳击的技击招法较为简单,而推手的招法则甚为复杂。拳击攻防分明,凶猛剽悍,主要打撞击力,而推手则“不顶不丢”,“沾连粘随”,主要打渗透力。拳击以打准对方之有效点数胜,推手则以迫使对方失衡赢。总之,拳击与推手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各有其长,亦互见其短。以辩证观念作理论指导,强调技击技巧的揣摩和体验;在强调练力的同时,更注重意、气、神、知的训练,可谓推手之长处和优势,然而缺乏具体科学的实证研究,轻视理智分析,并存有一定程度的轻力的倾向是其不足。因而保持推手的独特风格,发扬其固有长处和优势,大胆地引进西方拳击的有益因素,实现推手的科学化,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哈达 《中华武术》2006,(10):29-29
我认为谈大成拳的技击实战方法,就应该围绕大成拳(意拳)的功法,也就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功法展开,而不能够脱离他们而独立练习。这样有可能背离我们练习大成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李康  李健 《武当》2003,(12)
一、泽井健一曾在日本创“太气拳”,请问其人其艺如何? 答:泽井健一先生的大成拳水平不错,但还不是真正的大成拳。因为他的基本功不符合大成拳的原则。譬如他练“太气拳”所站的浑元桩,两小臂的姿势是“沉肩坠肘”,而不是大成拳要求的“肩撑肘横”。再有,站桩时身体重心放在中间或偏前方,这样对技击没  相似文献   

16.
车星辰 《武当》2007,(5):37-38
推手,是各派太极拳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练功方法,也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种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形意拳和八卦掌及大成拳(意拳)中也有推手,但推手在形意、八卦中的地位远没有在太极、  相似文献   

17.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集众家拳术之精华,创立了意拳。实践证明,意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是优秀的现代实战拳术。 意拳可谓健身与技击双重并举,它的训练主要包括站桩、试力、走步、试声、发力、推手、散手等内容。 凡学习意拳者都要先从站桩开始。练习站桩应当明确三点:1.站桩应该掌握“意念”的运用;2.在意念的诱导下,统帅周身,自身各部建立“争力”,进而与外界建立“争力”;3.培养拳术力量(统称“浑元力”)。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通过意念诱导,…  相似文献   

18.
意拳入门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意拳(大成拳)的锻炼内容有了了解.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推手、散手、试声等。但是有一部分意拳爱好者在练习时不得要领,不知如何入门。  相似文献   

19.
王红宇  悟道子 《武当》2014,(7):33-34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是练拳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部分之一。”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项训练。在此所指的力,主要指筋骨之力,从生理学的角度讲,筋骨主要起着连接和支撑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主要靠筋骨的力量才得以站立和行走,四肢才能屈伸。  相似文献   

20.
赵祯永 《精武》2004,(11):5-7
断手是大成拳独特称谓,意即实作、实战、技击。之所以称为断手,是相对于推手而言的。推手以“粘”为主要运动方式,即在整个推手过程中,大多数时间要与对方手臂相搭接,以吸贴对方为原则;断手则以“断”为主要运动方式,在整个断手过程中,大多数时间要与对方断开,以发力击敌为原则。断手之称可以确切地反映其自身的含义,故在大成门内被广泛运用。 所谓高级断手,是指那些在实战中反复运用,简捷、有效,但要掌握一定火候方能恰到好处地发挥出来的打击方法。下面选择部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