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倡家长要接受现实心理当学生备考或临近中考、高考时,家长应该有“三颗心”。(一)一颗是平常心家长应该将“补偿心”、“超常心”和“内疚心”变成“平常心”。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再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孩子的现实表现、现有能力、现有成绩,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二)一颗是平静心家长应该开始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成绩,能够像农民种庄稼一样,顺其自然,不再拔苗助长。当孩子成绩不能提升时,家长能够心如磐石,稳如泰山;平静地告诉孩子:一个人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前进路上不光是阳光雨露,还会遇到…  相似文献   

2.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家长探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问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今,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的事例,却屡屡刺激着人们的人性与良知。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社会少了感恩之心?在感恩缺位的现实面前,家庭、学校、社会又该作何反思? 如果探究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源头,父母们难辞其咎。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们往往一方面感慨现在的孩子自私.不懂事,心中只有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另一方面自己却又在培养着孩子习惯于家庭对他们的“关怀备至”,从而造成孩子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其实,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年龄小,具有可塑性,很容易把感恩的种子埋在心底.并不断开花结果。但这个过程一定离不开父母的参与、指导,为人父母者,要“给”孩子一颗感恩之心。鉴于孩子对“被爱”的渐趋冷漠与麻木,进而导致孩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引发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有的学校为学生布置了替父母洗脚、做饭等“感恩作业”。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基本行为规范。在此,也希望我们刊登的文章能引发家长一些理性的思考,并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信息之窗     
《新作文》2006,(12)
1网瘾为何偏找上中国孩子当许多家长控诉“网络害了孩子”时,高文斌博士对国内外网络成瘾现象所做的比较却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孩子会迷恋网络?为什么网瘾会找上中国孩子?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该从哪里下手?三大缺失,使网络成为替代品。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  相似文献   

4.
陈岩玲 《辽宁教育》2013,(5X):84-85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要培养平常人就要有平常心,就是少给孩子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而是把人生的道理,用最平常、最通俗的方式告诉孩子,让他们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让孩子快乐地成为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13,(11):20-20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原创,而不是父母的“复印件”!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如何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必读杂志特邀知名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V和大家分享“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微访谈。  相似文献   

6.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7.
大多父母教育聋孩子时,不会像教育健听孩子那样严格。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致聋是自己的原因,对孩子一味溺爱;一些家长和孩子沟通有困难,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行,每天只有几句简单的日常对话。在这些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认为父母奉献、自己索取乃理所当然,进而没有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8.
梅磊 《湖南教育》2003,(9):19-19
时下有许多年轻父母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亲自抚养孩子。他们为了弥补平时自己对子女的感情亏欠,总想给孩子许多补偿:给孩子买衣服、玩具,陪孩子逛公园、游乐场,甚至携孩子出外旅游参观……这种情感补偿能缩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融洽彼此的关系。但我认为它应该把握一个“度”,否则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首先,要明确情感补偿的目的。作为儿童,其心理发育还很不成熟,对自己得到的一切只是被动接受,缺乏理性思考。所以,家长在补偿前一定要明确情感补偿是消除家长与子女之间隔阂、最大可能地促进子女教育的一种手段。不要让子女产…  相似文献   

9.
张婍 《父母必读》2011,(11):113-113
“谢谢”,“筢爸妈妈,我爱你们”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要如何让爱的种子在孩子心田中发芽,需要爱的营养和爱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宁波读者小田来电问:“我们发现孩子对人对事缺乏感恩的心,似乎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教育他理解父母,理解他人,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和社会呢?”主持:“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学会尊重他人。下面,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2010,(3):10-11
诸暨一位家长来电说:“有一天,我偶然翻看了一下女儿的日记本,女儿很不满。她当天就把经常放在书桌上的日记本放到了自己的抽屉里,外面还加了一把锁。钥匙也被她藏了起来。我不是有意检查孩子的东西,但是孩子有事情,作为家长总要尽快知道,以便及时帮助她吧。我该如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让孩子相信父母,对父母放心呢?”  相似文献   

12.
现在常能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儿子缺乏男子气概,甚至有的人嘲笑这样的男孩为“娘娘腔”,也常常看到一些男孩疏远父亲,与父亲打“冷战”,更有甚者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少年”。心理专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变相父爱”导致的。父亲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少,孩子没有得到正常的父爱;或者父亲教育不当,让孩子对父亲不满;还有就是因为特殊家庭环境父亲放弃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张增明 《家长》2023,(22):11-12
<正>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知道情绪感知力的重要性,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加以培养,不要让冷漠搅乱了家庭的和谐“,吞噬”孩子以后的美好人生。有一位父亲在闲谈时向我吐槽:“人们都说孩子的成长是越大越孤单,其实为人父母也是这样,孩子越大我们越孤单,尤其是上了初中后,孩子面对我们似乎不再有情绪,也不再有话题,对我们的情绪也开始‘冷处理’,真是越大越‘冷血’。”这位父亲的“实话实说”,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孩子得到荣誉后,父母感到高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要想让荣誉真正成为激励孩子的有效手段,使孩子有一颗正确对待荣誉的平常心,父母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小鼓励孩子注重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把获奖作为终结目的。当孩子取得成绩后,父母不要因此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尤其不要和孩子说这样的话:“你要是不这样做,叫我多没面子。”或者是:“你要和别人比一比,你永远是最优秀的。”2.不要把获得荣誉和一些功利的因素相联系,比如获得三好生或者某种证书就能有什么好处之类的。3.孩子在客人面前…  相似文献   

15.
一名校长,如何让自己在任期内带动全体教师不断进步,让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真正使自己成为学校之魂?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四心二意”: 平常心。当上校长仍有一颗平常心,保持教师的本色,就能设身处地站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尊重教师。实际上,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无私心灵的反映,是正直、坦荡心灵的流露。  相似文献   

16.
每年九月初都是幼儿集中入托(园)的时段。人们经常发现类似这样的现象:清晨,妈妈(或爸爸)拉着或抱着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很不情愿,不住地喊:“妈妈,我不去幼儿园……”此时,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有些家长会说“我们不去幼儿园……”,可家长迈向幼儿园的步伐却丝毫未减慢。孩子生病需要打针,他(她)不停地哭闹着:“我不要打针!打针很痛……”一些父母会安慰说:“不怕,我们不打针。打针一点都不痛……”当孩子被父母带到护士面前,当他感到针刺到的疼痛时,他就会发现父母刚才在骗自己。  相似文献   

17.
潘惠君 《家教世界》2012,(24):93-94
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距离是那么明显地亘在彼此之间,却又令家长束手无策。有没有办法让大家找回彼此的信任,找回属于我们的亲密和默契?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倾听,当孩子生气时,或者发生糟糕的事情时,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对人责备和批评。我们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赞扬孩子的时候,赞赏他们的努力以及说出具体的事情,不要评价性格特点。父母要学会不辱骂的生气方式!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祁陶宇 《家教世界》2022,(Z2):78-79
<正>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曾在2006年初就中、日、韩三国家长对幼小教育的期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家长对子女受教育抱有的期望值最高,韩国家长的期望高于日本家长,日本家长的期望值最低。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文章标题“做平凡的父母,育不平凡的孩子”“普通孩子也可以成为不平凡的人”“什么样的父母注定养育出不平凡的孩子”等等,无论是平凡或不平凡的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然而很多时候都注定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9.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 ,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与经验。竞争充满美国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人人凭本事吃饭 ,没有人身依附 ,“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勤奋、节俭蔚为风气。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并成为强者 ,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不溺爱儿女 ,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   1 让婴幼儿从小单独夜宿 ,无父母陪护。   2 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的婴儿赤身裸体扔进水中 ,让其学游泳。   3 孩子跌跤 ,父母不管 ,让他自己爬起来。   4 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劳动 ,如洗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