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乃《伊索寓言》里的名篇,广泛传播,世界享用,可以说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可若按辩证法来看,事物往往有两面性,狐狸吃不着葡萄,有时说它是酸的,有时也会又想那葡萄也许很甜。尽管“这一面”《伊索寓言》里好像没讲,可事实一再证明辩证法没错。 被誉为世界球王的巴西的贝利,有一则已成名言似的“轶事”:当别人问他哪一个球踢得最好时,他总是说:下一个。按贝利这种逻辑来推理,他永远踢不出“最好”的球。当然有人会说这话里有谦虚也有矫情,但你不能不承认这也是一种机智。 如果说贝利的…  相似文献   

2.
李强 《青年记者》2007,(10):10-11
对于媒体来说,信息永远是第一位的。《财经》的揭黑报道为自己立起一面旗帜。然而揭黑并不是新闻的全部。《财经》副主编王烁也说,“我们认为自己是新闻工作,什么都可能做,只要是新闻,今天做证券市场阴暗一面的调查性报道,明天可能不做。”这就像一个特别擅长“佛跳墙”的厨师,有时也得炒个白菜什么的(这可不是小看白菜,有人说白菜是菜中极品,能做好这道菜那也肯定得是名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金文蓉 《青年记者》2016,(19):21-22
“旗报”的改革与创新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部记载深圳特区报30年历史的专著《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这本书从历史的视野,全景描绘了深圳特区报30年的成长历程.“旗报”二字,是对深圳特区报党报文化的精炼概括: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深圳特区报是报业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4.
以读者需求为组稿目标,始终是《解放军报》时事版坚持的理念。4月份,时事版夜班重点围绕“贴近读者”这一目标。从新闻内容的选择、整合到包装,都相应地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悠然说南山     
《中国广播》2005,(4):58-59
回首2003广东抗击“非典”这段感天动地的历史,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他的名字,他所代表的精神,已经成为广东抗击“非典”的一面旗帜。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请听广东台记者钟翠萍、徐婉玲、万准、王坚、孙景燕采制的新闻专题:《悠然说南山》。  相似文献   

6.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图书馆的建设目标阐述了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图书馆员的工作永远是为读者服务。同时,还针对有学者提出的以“图书馆员第一”取代“读者第一”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读者第一”的观点永远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8.
王嘉 《声屏世界》2002,(8):49-51
(一)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经断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DanielBell《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一语道出了“电视日常化”时代的面目。电视已普遍渗入了人类日常生活的范畴,被提升到一种姑且称之为“生活日程”(LifeSchedule)的层面。正如陈燕妮在《告诉你一个真美国》一书中所说:“美国民众对电视的依赖已经达到空前地步。处于永远开播状态的电视机在美国家庭中比比皆是。”遗憾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日程”,电视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年长者而言存在着选择的相对必然性,而…  相似文献   

9.
今日《生活与修养》,“新世纪致读者“一文中写道:“读书看报本是一种快事,修身养性亦非苦行,愿读者都能在轻松愉悦中有新收获。“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期《生活与修养》专栏的面孔有了变化。除继续编好原来受读者欢迎的各专栏外,还增加了“看新闻说修养“等贴近读者的新专栏,漫画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我想,读者品赏这样的“拼盘“,可能是“一种快事“。报纸与文件不同。文件是指令性的,不管你愿不愿看,都必须看,而且必须按此落实。报纸是指导性的,读者可看可不看;喜欢的看,不喜欢的不看。你在版面上老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人家花钱订报还要挨批,谁还想看这张报、谁还想订这张报呢﹖读者把阅读军报当作“快事“之时,就是军报成为读者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之日。全社同志应当把这当作新世纪努力的方向。(2001年1月2日) 让读者把看报当作“一种快事”@张宗银  相似文献   

10.
报头欣赏     
应当说,报纸最早的大量刊行应是西方。西方报纸的报头显碍单一,这与那些外文字母有关,再变化,特点不突出。汉文就不同了,报头不只是该报的一面旗,也是一碟艺术菜。一张报纸的最初发行或创办,主办者都很重视报头,要么求名人赐墨,要么求书法家书写。 全国报纸林林总总,若把它们集在一起,光那报头就是一个有味的书法展览。国外有一名人谈到汉字时曾说“字字是朵花”,这些“花”为中文报纸增添不少艺术韵味。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为《天津日报》题写报头,那“津”字的最后一竖,笔直中有飞墨,其落点如刀裁,真是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11.
2月12日《工人日报·新闻周末》在报眼这一显著位置刊出《答谢与自省》一文,就一名读者的质问,向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进行深刻的自省。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1月22日该报的《新闻周末》刊载了一篇题为《“春运”发起总动员》的头条报道,向读者发送了有关部门作出的“高效、快捷、方便”的承诺信息,而实际状况大不如人意,乘客买票依然困难,票贩子依然十分活跃,从而引起不少读者的不满,并向该报提出批评,其中北京一读者愤怒地质问:“买票的困难情况,比哪一年都严重。这就是你们说的“高效、快捷、方便’的服务吗?” 按…  相似文献   

12.
某报发表了一篇7名工人自觉组成学“毛著”小组乐在露天煤矿矸子山上献青春的报道,一些读者看后,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消息说:“一年来,这个小组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等文章”,这个“等”究竟包括多少文章?是个模糊概念。作者没有向读者展示新闻事实的全貌,人们怀疑是否搭“花架子”。因为大家知道,这几篇文章都不长,如果一年来在每周两小时的学习中,只学这么几篇文章,尽管消息说“此外,还学习了法律常识、线路技术等”,能否因此便称作学“毛著”小组?这是疑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2006,(10):42-42
《中国记者》2006年第6期发表姜圣瑜的文章《党报自主创新的特征与路径选择》。 文章说,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路径依赖“,意思是说,后来者往往容易跟着前人的路子走。自主创新,提倡的却往往是“路径不依赖”,或者是“反路径依赖”。党报的自主创新路径选择,首先要吸收新媒体的时尚元素,比如网络的互动等。  相似文献   

14.
对“编辑”一词含义的讨论,必然转向对“编辑作品”概念的讨论,而且,对于“编辑一词有什么样的理解,也就必然得出对“编辑作品”有什么样的理解,这是毫不奇怪的。叶向荣同志继他在《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一文中提出“编辑”概念后,又在《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中谈了对“编辑作品”的理解,提出“编辑作品概念重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好像到了可以回顾一下生平经历的时候了,年届古稀的王蒙给读者捧出了这样一本很有意思的《自述》。这番自述不是直白经历,而是娓娓道来由经历结晶的一点“感悟”,一点“明白”。不是教诲,胜似教诲;不是嘱咐,胜似嘱咐。 王蒙说:“永远与智慧和光明为伍,永远与愚昧和阴暗脱离,这是可能的吗?这就是本书所要讨论的。”可见,企望与读者一道去拥有一个智慧和光明的  相似文献   

16.
看到好几家报上均辟有一个《背景新闻》栏目,读后才知道说的是“新闻背景”,根本不是什么“背景新闻”,我认为这样的栏目名不妥。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责任编辑和有关人员混淆了新闻和新闻背景的概念。新闻界同仁都知道,新闻和新闻背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两者的关系而言,新闻是主体,背景只能是介绍、说明、衬托主体的某些情况的材料。在新闻中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新闻,而不会让“背景”喧宾夺主,成为什么“背景新闻”。 《背景新闻》栏目,竟赫然出现在有影响的大报上,很有些贻笑大方了。若一定要用“背景…  相似文献   

17.
以读者需求为组稿目标,始终是《解放军报》时事版坚持的理念。4月份,时事版夜班重点围绕“贴近读者”这一目标,从新闻内容的选择、整合到包装,都相应地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对图书馆界有学者提出“图书馆员第一”与“读者第一”二个理念存在“虚实关系,从属关系,并行关系”的观点提出质疑,对所谓“虚”概念进行了剖析,对三种“关系”之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读者第一”的本亚函义,认灶我论是单纯的取代还是有着何种“关系”的双重理念并存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读者第一”永远是图书馆不可动摇的信条。  相似文献   

19.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载的《何谓“鸳鸯蝴蝶派”》一文,说到“鸳鸯蝴蝶派曾创办过百余种报刊,如《小说月报》……。”一位读者给本刊来信说:该文说到的《小说月报》,应为茅盾等同志主编的进步刊物,怎么会是鸳鸯蝴蝶派呢? 《小说月报》能不能说是鸳鸯蝴蝶派刊物?我们请人民文学出版社张伯海同志撰文,简要介绍《小说月报》的始末,借以答复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生活? 1999年春,我接手《襄樊日报经济周刊》生活版的编辑工作后,一直都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现今业界竞争异常激烈,各家媒体为赢得读者,相继都开辟了生活类栏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例如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其它媒体的“百姓创业”、“帮你打听”等林林总总的栏目,仅本社就有晚报的生活服务专版、日报的“晓慧看生活”专栏等等,那么经济周刊的生活定位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在夹缝中寻找一方豁亮的天空? 选择百姓身边的话题。一张报纸办得如何,是否为读者喜闻乐见是报纸的生命和根本。以往,读者对报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